操場上,武術迷跟隨教練喊聲震天,一招一式有板有眼;科技實驗室,科創小達人組裝機器,探索科技奧秘;音樂天地,小小音樂家手抱吉他彈唱識譜,感受音樂的魅力……每天下午4 點半,這樣一幅體育、科創與音樂交融的場景已成為東安縣各學校的常態。
為落實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助力“雙減”政策落地見效、走深走實,2022年9 月以來,東安縣大力推進以“機器人進校園,提升科創意識”“吉他進校園,提升審美能力”“武術進校園,提升身體素質”為主要內容的“三進三提升”三年行動計劃,通過編制方案、組建專班、優化條件,以形式多樣的體藝科創活動為抓手,為促進學生五育并舉、全面發展搭牢梯子、建好舞臺。
設立專項經費,高標準優化教學條件
少兒編程無人機、教學互動一體機等設施設備一應俱全;器件儲存區、交流討論區等活動區域規劃合理……走進白牙市鎮第一小學篤行樓,一間極具科技色彩的教室讓人眼前一亮。
“2022 年10 月,這間花費75 萬元、占地近200 平方米的‘機器人創客教室開放后,成了學生最喜歡去的場所。這學期,報名加入科創社團的達上百人。”校長陳青山說道。
目前,類似的教室正逐步在東安縣各學校建成完善。
自“雙減”政策實施以來,為學生減輕學業負擔、讓每個孩子快樂健康成長成為社會普遍共識。作為教育基礎歷來優越的教育大縣,東安縣緊隨新時代教育改革的趨勢,高位推動、全局部署,持續打好“雙減”攻堅落實戰,推進課堂“減負增效”、課后服務提質升級。
2022 年9 月,東安縣委、縣政府將實施“三進三提升”行動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研究出臺了《東安縣中小學“三進三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22—2024 年)》及配套方案。全縣成立了由縣委副書記擔任組長、分管副縣長擔任副組長的推進“三進三提升”三年行動領導小組;縣教育局組建工作專班,定期深入學校開展指導工作,并將“三進三提升”工作推進情況和工作成效納入學校質量評價指標體系。
強力高位推進的第一步,從高標準投入開始。目前,東安縣已投入500 余萬元,建設首批智能機器人實驗室和科技活動室20 個、機器人教育基地3 個、機器人創客教室3 個,配備吉他1 萬把、武術器材7 萬余件。同時,縣財政每年設立了100 萬元的專項經費,有力保證了這一行動的順利實施。
依托縣域優勢,開發特色課程
眾多課后服務項目,為何尤為突出武術、機器人和吉他三大課程?東安縣政協副主席、縣教育局局長李瑞霞用“文化底蘊、產業基礎和資源優勢”進行了詳細解釋。“‘全國武術之鄉是東安的金字招牌。依托這一名片,我們將武術作為學生強身健體、教武育人的重要課程。”李瑞霞介紹,該縣編制出版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教材《東安武術》,在全縣68 所中小學全面推廣,人手一本,聘請100 名專兼職體育老師擔任武術教練,普及率100%,7 萬名中小學生傳承“東安武術”。
近年來,“東安吉他”已成為東安產業發展的新名片。“我們主動融入全縣‘吉他+文化‘吉他+旅游發展規劃,打造6 所吉他文化進校園示范校,在縣職業中專開設樂器制造與維修精品專業。每所學校在課后服務開設‘吉他社團,參與學生達2 萬余名,不但培育了學生的興趣愛好,更有效助力了本地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李瑞霞說。
同時,依托與湖南省科技館簽署全省首個《科技館助力“雙減”科普教育行動框架協議》,東安縣與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建立的“楚天科技智能機器人教育基地”,推動科技與教育深度融合,實現了中小學與國家科技創新體系有效銜接。
武術傳承強化鍛煉、吉他社團美譽熏陶、科創夢想花開有聲……“三進三提升”行動如火如荼地開展,如今在東安縣各中小學,特色藝體活動、科創活動百花齊放,繽紛滿園。
打造“一校一品”,全面育人結碩果
“百年黨史,牢記心間。南湖紅船,星火燎原……”3 月31 日上午大課間,東安二小操場上,全校師生邊誦讀邊練習這套學校自主編排的“黨史武術操”。
校長劉嶸告訴記者,該校是一所以傳承紅色文化為育人特色的學校,“三進三提升”行動提出后,老師們在充分挖掘地方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將黨史知識學習與武術鍛煉結合起來,編排“黨史武術操”,豐富育人載體。
“三進三提升”行動在各校如何落地?學校有哪些創新舉措?有怎樣的育人成效?
“學校吉他社的師生將黨的二十大精神創作改編成歌曲《青春放歌》,用吉他彈唱的方式表達新時代少年童心向黨、志存高遠的情懷。”舜德學校校長蔣旭玲介紹,該校是吉他文化進校園示范校,通過進教材、進課堂、進社團等方式,將吉他與德育相結合,豐富校園文化,陶冶師生情操,培養全面發展的德雅少年。
耀祥中學是一所普通的農村中學,90%為留守學生,在科技老師胡國柱的帶領下,近年在國家、省、市的各類科技賽事中獲國家級獎項71 項、省級獎項272 項。“科創活動豐富了鄉村學生的生活,開闊了視野。”胡國柱告訴記者。
作為東安縣武術進校園的龍頭學校,江東文武學校承擔起培訓武術教師的責任,2022 年,該校為全縣培訓武術教師60 余人,帶動全縣所有學校將武術帶進校園。
“一校一品,校校精彩。每所學校都結合自身辦學實際、挖掘辦學優勢,科學找準自己的特色定位,全方位營造良好育人環境,推動全縣教育高質量發展。”李瑞霞表示,下一步,東安縣將不斷進行融合創新,推進“三進校園”與校園文化建設、傳承優秀傳統和打造辦學特色等工作深度融合,持續擦亮東安素質教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