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翔
六年級的孩子處于青春萌芽期,家長們渴望得到“拿來就能用”的實用策略。我曾與家長探討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點:他們反抗權威、反抗習俗,努力尋找自己的身份,塑造自己的個性。
青春期孩子身上太多的事情同時發生,比如身體發育突然加速、心理的沖突、社會交往的笨拙等。為此,我給出了3 條有效的親子溝通的建議:一是接納孩子的躁動和不滿,二是調整自己的情緒,三是積極地回應。在與孩子談話時,家長應該將焦點放在解決問題上,引導孩子解決問題,最后幫助孩子找到成長的方向。
具體來看,家長可以采取正向的敘述方式去發現“要做什么”,而不是“不做什么”,立足于孩子的當下,確定切實可行的目標,并把目標具體化。在孩子能力范圍內做到步步為營,找到孩子現在可以做的和能做的事,分階段實現目標。
第二個話題是家長最關心的升學問題,關注初小銜接。我提醒家長,初中不是小學的簡單繼續,而是一個轉折,與小學學習有明顯的差異,具體表現在學習任務的難度更大、內容更多,學習方法上要從小學的感性思維逐漸向理性思維過渡。班級管理上,初中更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對學生的心理適應能力要求也更高。
家長會上,我從學科素養培養、學習習慣培養和心理韌性培養等方面就家長的關切依次作出回應,并給出具體建議。比如孩子學習規劃能力不足的問題,我的建議是家長與孩子一起制定學習規劃,長遠規劃里要有短期規劃,內容越細致越全面越好。此外,家長還要與孩子一起行動,互相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