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油畫色彩語言是藝術家對世界理解和反映的率真表達,它通過不同的視角展現出藝術家對現實生活的感受,同樣也是他們對精神世界的探索。色彩作為一種極具視覺感染力的繪畫語言,在當代藝術表達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從色彩語言表現形式的角度出發,結合色彩語言在油畫中的重要價值,論述色彩語言主觀性、表現性、象征性的特征,通過不同風格藝術家作品的畫面分析,闡釋油畫色彩語言在本土發展的啟發,發掘出色彩語言在油畫中蘊含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本土化色彩;色彩語言;表現形式
一、油畫中色彩語言的重要價值
油畫是集西方藝術精華于一身的藝術形式,其色彩語言豐富多樣,絢麗多姿,是油畫語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為藝術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情感表現方式。法國著名美學家德盧西奧·邁耶就曾指出:“色彩的接受情感特性堪與音樂相比。”[1]色彩作為最具沖擊力和感染力的視覺元素,是人們交流精神的一座橋梁,承載著創作者們特有的思想與情感。在藝術作品中,色彩的表現力蘊含了創作者的熱情與精力,創作者通過多彩的顏料表達出畫作背后的情感、理念與創作態度,傳遞給觀眾獨樹一幟的欣賞方式。
除此之外,在色彩語言中,存在著藝術創作者共同遵循的個性情感特征。紅、橙、黃、綠、青、藍、紫這七種顏色作為光色的定義,不同的顏色在不同的藝術家內心中具有不同的象征含義。通過色彩之間的相互襯映、色調的冷暖對比、色塊的平衡關系,以及色彩所呈現的節奏感、韻律感等表達出客觀事物的美感。藝術家所處的時代、文化底蘊、情感、精神和民族地域等因素不同,色彩語言的表現方式也呈現出千姿百態的態勢。色彩語言具有的獨特魅力,使得藝術家和觀賞者在心靈上產生了契合與共鳴。
二、油畫色彩語言的特征
每一位藝術家都有自己個性化的油畫語言的表達方式,這種表達方式在色彩運用上也有其獨到之處,不同的藝術家采用不同的技巧和形式,以此創作出各具特色的油畫作品。藝術家們在使用色彩語言進行表達時,其目的并不只是增添色彩要素,而是需要在考慮色彩比例的基礎上,維持畫面色彩的均衡性,掌握色彩運用的節奏,形成強烈的色彩對比,以此去呈現出作品所具備的強大張力,同時可傳達畫者的內心情感。
(一)主觀性
在視覺藝術中,藝術家往往具有自成體系的色彩風格,不同的藝術家之間會有完全不同的色彩表現,這與藝術家的生活經驗和審美經驗有著密切聯系。因此,色彩表達的方式通常具有主觀性。油畫的創作過程需要藝術家進行素材的構思和選取,也離不開對客觀現實生活的描摹。然而,這個過程也需要藝術家主觀地提煉客觀的事物進行表現,只有主觀地提煉客觀事物的美感,賦予作品藝術創作者的思考與情感,所創作出的藝術作品才能歷久彌新,富有感染力與表現力。
油畫作為一種優秀的藝術表現形式,色彩的表達在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油畫色彩語言的豐富性能夠引發創作者的情感表達,從而更好地傳遞色彩的主觀性。通過對畫面中各個物體固有色的個性化感受進行分析,可以進一步提升油畫情感表達的飽滿性。如莫奈的《日出·印象》,突出描繪物象在光色變幻的瞬間帶來的視覺效果,而非物象固有色的表現,光線在此被視為色彩的體現。整個海面以及天空都不再是統一的藍色,而是由橙色、綠色、紫色等眾多的色彩融合在灰蒙蒙的晨霧之中。
他的油畫作品突破了固有色的限制,用條件色傳遞自己的色彩語言和風格,減少了因循守舊的具體細節刻畫,從而賦予新的色彩視覺印象,呈現出四時之景皆不同的畫面美感。這種根據光源變換,主觀改變色彩表達方式的行為,充分表現出藝術創作中應該具有的主觀性。
(二)表現性
在藝術理論中,表現是指人物流露出的內心情感與心理狀態的外顯表現。漢斯·霍夫曼在他的教學筆記中曾這樣說過:“藝術反映特定的精神,是內省的結果,而精神則在特定的藝術媒介中尋找自己的表現。”[2]畫面的表現性在藝術作品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既能展現出藝術家的內在情感和精神世界的感悟,又能反映出對客觀事物的認知和理解。
在藝術創作中,藝術家所呈現出的獨特藝術情感是真實而富有個性的,不僅可以豐富人們普遍的色彩情感,還可以通過色彩語言在畫面中的視覺表現來傳遞繪畫作品所蘊含的視覺張力與情感意蘊。正如凡·高的色彩表達方式傾向于主觀地從客觀物象中概括性提取色彩元素,作品常以大塊色彩之間的有序排列以及小塊色彩之間的冷暖對比為主,以達到色彩關系的穩定與和諧,在畫面中營造強烈而和諧的視覺效果。他在作品《夜晚露天咖啡館》中采用黃色勾勒出臺座的形象,同時借助深藍色描繪閃耀而瑰麗的夜空,闡釋出他對生命之美更為深刻的感悟。他將現實的世界描繪成自己的主觀世界,在畫面中將自己的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
除此之外,他利用色彩的明度對比和純度對比,通過明度、純度相近的橙色和綠色來營造畫面氛圍,以達到理想中的繪畫風格,從而加深畫面色彩之間的相互作用力,在提升作品的主觀性和深度的同時,也強化了其精神感染力。
(三)象征性
油畫色彩語言同樣具有象征性。人們看到色彩會產生一系列具象與抽象的聯想,由色彩的聯想逐漸發展成為對事物的象征。黑格爾在《美學》中寫道:“顏色感應該是藝術家所特有的一種品質,是他們所特有的掌握色調和就色調構圖的一種能力,所以也是再現想象力和創造力的一個基本因素。”[3]在本質上,象征是以個人感悟、直觀的思維模式為基礎,深入地認識到事物之間的內在關系,并以此為基礎生成具有概念象征意義的感性形象。
正如高更的《天使與雅各搏斗》中,他運用強烈的對比色彩、勾線平涂的畫法,表現出他豐富的想象力和敏銳的觀察力。他采用大色塊配置畫面色彩,致力于用濃烈的色彩對比來表現純樸和熾熱的內心情感,使畫面具有濃厚神秘而象征的意味。畫面中的遠景呈現出鮮明的紅色調,烘托出拂曉時分雅各在天堂捕捉天使展現出來的真實性,同時也帶有與格斗相關的象征主題。綜上所述,色彩的象征性作為表達特定含義的一種形式,能夠彰顯畫面中不同顏色之間的關系,從而深化作品主題。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通常情況下會借助這些象征性,傳遞自己的創作意圖,確認畫面中的色調關系,凸顯主題,準確定位主題思想。
三、當代中國色彩語言審美價值的啟示
沃爾夫林在《藝術風格學》中將個性、民族性、時代精神視為語言風格的生成來源[4]。在當代油畫領域中,色彩早已不再是單純的視覺元素,而是作為直觀地表現個體審美情趣與內心情感的視覺符號。藝術家們越來越強調色彩語言的本質力量,以實現客觀形象和主觀情感之間的相互映射和自由轉換。由此可見,油畫色彩語言既是一座連接著作品和觀賞者內心的橋梁,又是藝術家在客觀現實基礎上結合自身主觀意識所進行藝術再現的表現手段。
(一)強化傳統色彩的精神表現力
色彩作為繪畫中獨特的語言要素,具有其他繪畫形式所不可替代的精神表現力。中國傳統色彩和中國傳統文化息息相關,在某種程度上是對藝術家主觀世界和精神世界的表達,也包含了藝術家對中國傳統文化心理結構和傳統審美特征客觀上的認識。
色彩能鮮明地反映一個民族的精神特點。德國藝術史家格羅塞在《藝術的起源》中寫道:“紅色是一切民族都喜歡的顏色,原始民族也同樣喜歡它。”[5]在中國原始社會的早期,紅色被視為人類最先學習和運用情感交流的顏色之一。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紅色逐漸成為人們精神生活中最顯著的色彩象征因素,從而形成了尚紅的色彩觀念。
例如,在賈滌非油畫作品“桑拿圖”系列的創作上,其主色調就大膽地運用了中國傳統色彩——深緋。在中國傳統色彩中,深緋是一種高純度、低明度且較具刺激性的紅色,其視覺穿透力極強,會給人以燃燒、熱情、奔放等多種感覺。賈滌非的整幅作品以深緋色系為主色調,通過不同飽和度的紅色系向大眾傳遞作品精神層面的內涵。他將畫中蒸桑拿的男性形象呈現在統一的紅色調中,使其精神和個人情緒表現得極為豐富,極大地提升了作品整體色彩的一致性和表現力。同時,觀眾通過對于色彩形象的感知,似乎可以深切體驗到人物在桑拿環境下汗流浹背的感受。由此得出,中國傳統色彩在當代油畫創作中極大地豐富了色彩語言的表現形式,藝術家將繪畫感情與色彩語言相結合,把作品中人物的內心世界和精神狀態表達得準確又到位,再運用恰當的色彩語言準確地描繪,帶給觀者一種飽含激情的視覺體驗。
(二)發揚傳統民間藝術色彩的東方韻味
伴隨著全球文化的碰撞與交融,彰顯民族文化的價值與意義已成為一股不可扭轉的趨勢。在當代多元文化語境下,越來越多藝術家在創作中以傳統民間藝術為背景,從年畫、刺繡、雕塑等藝術樣式中汲取其色彩、元素、技法等融入創作中,使作品以本土文化回歸的方式呈現出鮮明的審美韻味,為本土文化傳播開辟新的渠道。
傳統民間藝術色彩有著醒目的東方美學特色,追求的是單純的色彩基調、強烈的色彩對比、節奏感的色彩分布。現如今很多藝術家也有意識地對傳統民間藝術色彩進行了有機借鑒,在展示色彩的審美韻味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以王克舉的《峨莊秋色》為例,畫面近處的河流、田地,以及它們構成的紅色、綠色和藍色的色塊,被有韻律地劃分并呈現在畫面中,同時運用補色對比營造出極為強烈的視覺效果,凸顯了色彩的豐富性和節奏感。他巧妙地將遠處山林、樹木描繪成富有深淺變化的墨綠色調,與零星點綴的橙紅色房頂形成鮮明的對比,其畫面醒目十足,鮮艷亮麗,呈現出獨特的色彩韻律。除此之外,藝術家顧黎明巧妙地把民間藝術與油畫色彩語言解構與重構,形成具有東方韻味的色彩語言。在其“門神”系列作品中,他運用中國傳統木版年畫具備的色彩特點,巧妙地運用組塊化、平涂、暈染等藝術手法,在呈現傳統經典色彩的同時,賦予作品強烈的節奏感和韻律感,從而形成了一種獨具特色的視覺效果。
(三)傳遞色調個性化的表達
所謂色調,是指畫面中所有色彩的總體趨勢,同時也是對畫面中所運用的色彩平衡和對比手法的一種集中體現。色調作為藝術家情感與意念表達的載體,豐富作品的表現形式,呈現出多樣化的視覺風格。不同藝術家對色彩的審美趣味各有不同,作品采用的色調大都貼合自己獨具一格的性格特質,營造出與眾不同的視覺效果。因此,越來越多油畫作品中的色彩訴說著藝術家不同的性格特質和內在情感,換個角度來看,也反映出了油畫創作朝著個性化的方向邁步。
藝術作品的個性化與感染力來自藝術家對生活的理解、洞察,而作品色調中的個性化特征是藝術家們基于自然色彩進行加工和創造的色彩表現形式,往往蘊含著藝術家內心情感的表達,以及具有個性化的審美和藝術價值的特征。藝術家在創作時應發揮主觀能動性在色調上進行協調,如周春芽的《綠狗》以純粹濃郁的對比色展示了作品風格的個性化特征。作品中描繪的狗具有血紅尖利的牙齒,以及鮮亮的綠色皮毛,給人一種暴力和變異的神秘感,而且運用了大面積留白的手法,以均衡色彩帶來的視覺沖擊。畫家使用綠色為主、紅色為輔的色調呈現自己的創作意圖,隱含了現代人孤獨和人際關系危機的寓意,同時也在某種程度上代表著自己,是他對當前社會現實生活境遇的一種投射,使得色彩語言本身的美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展現。綜上所述,個性化的色調是藝術家形成個人風格的重要途徑,藝術家在選擇個性化的色彩語言時,更加注重自身精神狀態的反映,將自身真實的內心世界和個人情感充分呈現出來。
四、結語
色彩語言具有先聲奪人的力量,是產生視覺沖擊力和藝術感染力的關鍵要素。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中國傳統色彩體系為油畫色彩語言提供了形式上的創新和精神上的表現力,集中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與智慧。因此,在深入挖掘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特有的色彩語言基礎上,將其與當代藝術元素進行創造性的融合,可以塑造出具有鮮明東方審美韻味的油畫作品。
參考文獻:
[1]邁耶.視覺美學[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4:63.
[2]唐敏.油畫色彩語言的精神表現性[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9:34.
[3]黑格爾.美學[M].朱光潛,譯.北京:商務出版社,1996:282.
[4]李昕昊.風景寫生中的主觀色彩表現研究[J].美術大觀,2018(12):48-49.
[5]格羅塞.藝術的起源[M].蔡慕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44.
作者簡介:
魏昱,廣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油畫創作與實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