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月26 日至27 日,衡陽市南岳區萬福小學五年級200 余名師生在衡陽國旅國際旅行社專業團隊的帶領下,來到衡陽市奇石文化博物館、衡陽樂學田原現代農業科技展示館開展研學活動。
“讓孩子們走出教室,在參觀奇石文化博物館、樂學田原室內課程和戶外拓展內容的過程中,不斷豐富和鍛煉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讓他們在旅途中不斷體會開拓創新,在樂學中踐行工匠精神。”談及此次研學的目的,萬福小學副校長趙風告訴記者。
在奇石文化博物館中探索神奇
亭、臺、樓、閣、榭、水、石交相輝映,4月26 日早上9 時左右,學生們走進博物館,立刻被優美的環境所吸引。這是湖南省第一家奇石文化博物館,館內環境優美,如入畫景,整體建筑以現代徽派風格為主,青瓦白墻,飛檐翹角,高低錯落,層疊雅致。景觀凝江南園林之形,草木植被四季如畫,園內步移景換,美不勝收。
“園區內館藏觀賞石、園林石、古生物化石、礦物晶體等各類奇石共計一萬余方,設立奇石館、古生物化石館、地質科普館三大主展館……”在館內工作人員的介紹下,同學們不斷深入其中探索。
“這個霸王龍好逼真,恐龍化石也好看。”進入古生物化石館觀賞的同學驚呼。
“老師老師,麻煩您幫我拍張照。”在館內,學生們爭先恐后地鉆進一個恐龍蛋中拍照。
“我最喜歡石頭菜。”在游覽一圈后,五年級8 班學生譚佳怡被館內陳列的石頭菜所吸引,“這些石頭十分逼真,如果不是近距離觀看,還以為是真的菜品。”在參展過程中,譚佳怡不斷贊嘆大自然的神奇。
……
“觀賞奇石,可開闊視野,賞石怡情,學會敬畏自然。”五年級9 班主任李韻告訴記者。
此外,衡陽奇石文化博物館內還設有衡州非遺大舞臺,定期邀請本地非遺傳承人進行藝術表演和課程教授,囊括曲藝、技藝、手工各類項目。
“我要一只知了”“我要一條魚”……在學生們的歡呼聲中,糖畫先生不斷滿足孩子們的要求。糖畫,以勺子為筆、以糖稀為墨,既是在作糖畫,又是在做食物,簡單中盡顯功底。在衡陽奇石文化博物館內,一名老先生用一只勺子,一塊案板,經過他的手來回反復繞,一副栩栩如生的魚形糖畫就被勾勒出來。
“糖畫雖小,但需要很長時間磨練技藝。”看著老爺爺畫出的花鳥蟲魚,學生王雪瑞十分佩服。“我要學習老爺爺這種工匠精神,長大后和老爺爺一樣受人尊敬。”
在結束奇石文化博物館的行程后,晚上8 點,同學們還開展了趣味橫生的文藝晚會。合唱、朗誦、舞蹈……各類表演精彩紛呈,引得場下的師生連連鼓掌。
“寓教于游、行有所學、游有所獲”。一天時間轉瞬即逝,萬福小學的同學們結束了第一站研學旅途,即將開始第二站研學之旅。
在農業科技展示館中擁抱自然
第二天清早,乘車半個小時左右,萬福小學的學生們來到了樂學田原現代農業科技展示館。
據了解,樂學田原現代農業科技展示館占地面積約600 畝,是一家專注于現代都市家庭農業體驗教育與游樂的無土栽培農場。農場圍繞“自然教育、農耕體驗、生態生活”三大主題,其中嵌入了農耕體驗區、農業科普館、自然教育課堂、生態農業教育園地、智能種菜、農夫集市、戶外課堂、生態果蔬采摘宅配等有趣有意義的項目配置。
怎么讓一顆顆黃豆變成香醇豆漿?同學們化身小小磨豆匠,還原最古老的制作豆漿方法。在同學的通力合作下,一個負責往石磨洞里加水和豆子,一個賣力地旋轉石磨。
米白色的濃稠液體從石磨底下的溝槽中溢出來,“我磨出豆漿了!”萬福小學的學生們非常興奮。
一顆對農耕文化感興趣的種子,已經開始在同學們心中生根。
從游戲里到田地間,孩子們一秒切換到真實版的農耕現場。“同學們,加油啊。”隨著老師的加油打氣聲,同學們推著獨輪車不斷向前運送糧食,全身心投入到農耕活動中,不大一會兒,同學們的褲腿沾滿了塵土,汗水濕透了衣背。
泥濘的田泥帶來了不少挑戰和樂趣,經過一番較量,孩子們收獲不少,伴著歡笑,踩著泥水,衣服雖臟了,但小小勞動達人們身體活動開了,干勁更足了。
“勞動很累又很有趣,這次活動讓我明白,我們更應該珍惜糧食,體恤父母。”五年級5 班學生康東赫告訴記者。
“德潤童年,福澤人生。這是學校的育人理念。”萬福小學校長王岳璜介紹,近年來,學校全面落實“雙減”,此次以研學為切入點,帶學生走出校門就是感受自然,為孩子們的終生學生留影發展與幸福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