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北區軍休所關工委

2021年8月31日,軍休干部宣講團成員王修海、劉榮光、畢福林、龐申(從左至右)與紅光中學藏族學生到天津市平津戰役紀念館,開展“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黨史學習教育活動,紀念建黨百年、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
在天津市河北區軍休所,有這樣一群軍休干部,他們雖已離開部隊崗位,但是仍不忘初心,保持軍人作風,心系青少年健康成長。他們組成軍休干部宣講團,把愛黨、愛國的高尚情操轉化為宣傳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際行動,在廣大青少年學生中進行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把愛黨、愛祖國、愛人民的強烈情感轉化為勤奮學習、報效祖國的強大動力,讓黨的寶貴精神財富彰顯新的時代價值。
軍休干部宣講團的成員中,年齡最大的94 歲,最小的59 歲。他們有著豐富的人生經歷:他們當中有經歷過戰火洗禮的老革命,有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開路架橋的鐵道工程兵,有測天量地為航天和國防事業做出貢獻的英雄測繪兵,有冒著余震堅守崗位、奔赴唐山地震災區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還有為結束天津人喝咸水歷史參加引灤入津工程的老軍人。
宣講團的成員都在部隊大熔爐中百煉成鋼,具有堅定的立場和信念,豐富的智慧和經驗,崇高的精神風范和優良的傳統作風。這種特有的精神財富和人格魅力,對未成年人具有極大感染力和影響力。
宣講的效果如何,往往與宣講人所講的內容緊密相連。軍休干部宣講團的成員們在準備講稿時,不僅要深學細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并把這部分內容與時俱進地充實到講稿中,還要經常深入學校,到青少年中間去,真正了解青少年在想什么,做什么,有什么困惑,有什么需求。只有摸清了青少年的思想脈搏,把握住其成長特點和規律,才能更好地、有針對性地進行思想教育宣講活動。
宣講團成員們在長期宣講過程中,經過反復推敲、修改,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宣講稿件。天津市河北區紅光中學是全國最早成立的三所內地西藏校之一,為西藏培養了數千名優秀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宣講團成員們為這些離藏來津學習的藏族學生宣講時,會將比較宏觀、抽象的理論轉變為微觀、具體的視覺影像。比如,他們會利用河北區軍休所書畫組創作的書畫長卷上的一幅幅濃縮的歷史畫面來講黨史,促進不同民族的孩子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團結統一,讓藏族青少年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十余年來,軍休干部宣講團的宣講工作走過了由個體到群體、由一個簡單故事到一場報告會、由應邀宣講到主動制訂宣講提綱做計劃的過程,宣講的藝術性和教育效果不斷提高。
軍休干部宣講團的成員們十分注重利用傳統節日、紀念日把宣講融入豐富的社會活動中。
三月學雷鋒紀念日,宣講團成員在宣講雷鋒精神的同時還會帶領青少年開展為孤寡老人和困難戶送溫暖、做好事活動,以知促行,以行促知,讓青少年做到知行合一。
四月清明節期間,宣講團同社區共同組織中小學生到北寧公園、中山公園舉行向烈士紀念碑獻鮮花等祭奠活動,使青少年在莊嚴肅穆的儀式中凈化心靈,埋下崇尚英雄、學習英雄、捍衛英雄、關愛英雄、傳承英雄的種子。
五月,結合“五四青年節”帶領青少年到覺悟社、天津社會主義青年團舊址等地進行傳統教育,并在革命遺址和歷史遺跡現場進行講解。
七、八月份,組織青少年參觀訪問金湯橋解放會師紀念地遺址、天津平津戰役紀念館等場館,開展軍事夏令營活動,讓青少年穿上軍裝,過上一天軍事化的生活,進行愛國、愛黨、樹理想、跟黨走教育。
九月,在烈士紀念日期間,組織青少年到楊連弟烈士公園參觀。宣講團成員楊長林是楊連弟烈士的長子,他將父親在戰爭年代不畏艱難困苦、英勇善戰,不怕敵機轟炸、架橋修路,多次立功受獎,被軍委授予“登高英雄”光榮稱號,最后光榮犧牲在朝鮮戰場的事跡向青少年進行講述,做到感情真摯、言傳身教,讓紅色基因浸潤青少年的心田。
十月,結合國慶紀念日,在中山公園、天津解放廣場等革命紀念地進行系列愛國主義教育。
軍休干部宣講團利用各種節日、紀念日帶領青少年到黨史教育基地開展革命傳統教育等一系列活動,讓宣講不再被限制在課堂里,拓寬了宣講講臺的“寬度”,提升了理論宣講的“廣度”。
多年來,軍休干部宣講團成員雖然大多年逾古稀,但傳承紅色基因,講好英雄故事,幫助青少年系好人生的第一顆紐扣,使革命事業薪火相傳、血脈永續的初心仍推動他們充滿責任感地活躍在學校、社區、黨史教育基地。目前,軍休干部宣講團已開展各類宣講300 多場,受眾萬余人次,取得了顯著成效,贏得了社會各界的贊譽和好評。軍休干部宣講團先后被評為全國理論宣講先進集體、天津市基層理論宣講先進集體,多次被評為天津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宣講團多名成員獲得“中國好人”“天津好人”“天津市道德模范”“天津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軍休干部”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