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毛緒強
農業品牌是農業核心競爭力的綜合體現,是農業強國的重要標志。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品牌建設,2014 年提出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等三個轉變,為推動我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打造中國品牌指明了方向。在2022 年底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這為我國農業品牌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時代十年,農業品牌成為三農和消費領域一大熱詞,也是一道亮麗風景線,農業品牌被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理論和實踐取得長足進步。”在2023 中國農業品牌創新發展大會上,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司長唐珂開宗明義肯定了中國農業品牌的不凡十年,他從四個方面介紹了我國農業品牌取得的歷史性成就。
從推進機制看,初步形成了農業農村部農業品牌精品培育目錄、中國農業品牌目錄、省級農業品牌目錄,以及部分地市級目錄共同組成的農業品牌目錄體系,31個省(區、市)均出臺品牌支持政策。
從發展基礎看,截至2022 年底,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有效用標主體27451 個,產品60873 個,農產品地理標志商標注冊約6200 個,當年新增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庫容1800 萬噸,農產品倉儲流通品質大幅提升。
從培育數量看,全國省級農業農村部門重點培育區域公用品牌約3000 個,企業品牌約5100 個,產品品牌約6500 個。
從品牌效益看,2012 年到2022 年我國農業品牌目錄區域公用農產品產量增長近55%,銷售額增長近80%,帶動當地農民增收65%。
“這些成績背后是特色產業的提檔升級、是地域文化的生動呈現、是擺脫貧困的致富故事、是創業創新的成績單。可以說,農業品牌已經成為引領供需結構升級、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提升農業效益和競爭力、滿足人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抓手。”唐珂的致辭引起了會場內每一位農業品牌創建工作參與者的共鳴。
十年磨一劍。農業品牌建設作為一項貫穿了農民增收、農業產業升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系統工程,有效加快了農業現代化的步伐。從靠天吃飯到品牌農業,農業品牌發展熱潮漸已形成燎原之勢。
“黑龍江省作為農業大省,打造農業品牌有基礎、有條件、有優勢,寒地黑土、綠色生態是最亮底色,物產豐富、多元供給是最大底氣,優良品種、優質食材是最強底牌,標準健全、品控嚴苛是最硬底線。”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王秋實在會上一語道出黑龍江省的品牌建設“密碼”。

據了解,近年來黑龍江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培育一批叫得響、信得過的綠色食品品牌,推動黑龍江由大糧倉變成綠色糧倉、綠色菜園、綠色廚房”重要指示精神,大力發展科技農業、綠色農業、質量農業、品牌農業,特別是在品牌農業方面,舉全省之力打造“黑土優品”省級優質農業品牌,堅持以大食物觀為引領,打造高品質生產基地,持續擦亮“黑土優品”金字招牌,實現“更優、更綠、更香、更安全”優質農產品賣向全國、賣出好價,為爭當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加快建設農業強省提供有力支撐。
“我省把農業品牌建設作為首位工程,成立了由省政府分管領導牽頭,19 家單位為成員的品牌農業工作專班,舉全省之力做大做強農業品牌。并印發《黑龍江省“黑土優品”農業品牌標識管理辦法》,目前全省共有283 家企業、672 款產品獲得‘黑土優品’標識授權,推動形成創品牌、管品牌、護品牌、強品牌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機制。”王秋實說,“目前,黑龍江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面積和實物量均居全國首位。13 個地標產品品牌價值評價總額達1880 億元,其中五常大米品牌價值高達710.28 億元,全國農產品排行榜中位列第一。北大荒、飛鶴等14 個品牌入選中國500 最具價值品牌,產業帶動作用明顯。”
黑龍江省依托黑土地讓“黑土優品”走進了消費者內心。而在祖國西南邊的貴州省則通過念好“山字經”讓貴州農業品牌走出大山、進入大眾視野。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貴州時強調,要重視培育優勢農產品品牌和市場體系,讓更多特色農產品走出鄉村、走向市場、走出貴州。貴州省牢記囑托、感恩奮進,把農業品牌建設作為加快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抓手,深入實施品牌強農戰略,通過抓規劃引領、抓優質品種、抓品質提升、抓宣傳推廣、抓環境優化,念好‘山字經’,種好‘搖錢樹’,打好‘特色牌’。”貴州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步濤在大會上介紹了貴州省建設農業品牌的著力點。
據介紹,近年來貴州省已形成整體推進、多點突破的農業品牌發展格局,品牌數量快速增長、品牌效益日益提升,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新動能。在促進鄉村振興方面,貴州省在66 個脫貧縣建設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149個,讓脫貧群眾更多分享品牌紅利。聯合廣藥集團僅用98天開發“刺檸吉”系列產品,帶動“貴州刺梨”跨越式發展。在帶動農民增收方面,發揮品牌聯農帶農作用,通過“好技藝、好故事、好品牌”,40 多萬群眾年均增收3500 元。在推動企業成長方面,依托貴州500 余萬畝辣椒和800 多萬畝油菜成長起來的老干媽,年銷售額突破50 億元,產品遠銷108 個國家和地區,與持有“山地貴爽”品牌的貴陽農投集團,攜手邁進中國農業企業500 強。
自然、原生態和豐富的文化是脫貧地區的獨特優勢。近年來,許多脫貧地區通過挖掘品牌特色,基于當地獨特資源稟賦,培育出一批“望得見、觸得著、記得住”的特色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
紫陽富硒茶為陜西省安康市紫陽縣培育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在唐代即為宮廷貢品“每歲充貢”,在清代屬全國十大名茶之一,目前是世界上首次通過科學鑒定的天然富硒茶,是獲得國家原產地地域保護的天然富硒茶品。
目前,紫陽縣主導產業富硒茶葉的種植面積已達25萬畝,同時開發出綠、白、紅、黑及調味茶等茶產品40 余種,實現綜合產值50 億元以上,全縣茶葉從業人員超過12萬人。2022 年紫陽富硒茶在電商平臺銷售額超兩百萬元,賣家數為25 個。紫陽富硒茶作為紫陽縣地區的主導產業,為農民群眾增收致富起到重要作用,顯著提高了當地的經濟效益。

莊浪蘋果為甘肅省平涼市莊浪縣培育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莊浪縣地處甘肅省中部,具備海拔高、光照好、秋季日溫差大等特點,獨特的地理條件和氣候環境造就了莊浪蘋果果肉密度大、質地細脆、含糖量高的特點,以其特優的品質深受廣大消費者和客商的喜愛。
近年來,莊浪縣聚焦“農業優先、工業主導”縣域經濟定位,全面加快產業培育。2011 年以來,莊浪縣提出“集中連片、整流域開發、適宜區全覆蓋”的思路,將蘋果產業確定為建設梯田產業強縣和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產業來抓。2022 年,莊浪蘋果總產量達61.78 萬噸,蘋果產業鏈產值高達37.35 億元,果農人均收入達到10690 元,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97%以上。莊浪蘋果產業不僅成為該地區的主導產業,還是群眾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
從江香豬為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培育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是我國珍貴的微型地方豬種,具有體型矮小、肉質細嫩、基因純合、純凈無污染等特點,為國家二級珍稀保護畜種。1995 年黔東南自治州被命名為“中國香豬之鄉”。
為開發這一寶貴的生物資源,從江縣提出“西部香豬,東部椪柑”的發展戰略,大力發展特色產業。目前,在從江縣香豬保護區,現存欄香豬50 萬頭以上,7 個月齡的從江香豬肉可賣到68 元/斤,兩年半齡的從江香豬肉能賣到88 元/斤,品牌已經具有了一定的溢價能力,從江香豬為加快群眾致富步伐添加了動力。
武都崖蜜、鄂倫春黑木耳、沿河白山羊、通渭蘋果、西和八盤梨……眾多脫貧地區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經過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潛心耕耘與砥礪奮斗,走向了市場,走進了消費者的心里,極大地增加了當地農民的收入。
農業品牌建設,有黨中央有力指揮,還有活躍的基層探索,無不顯示出品牌農業的奮進時代已然到來。當前,從中央到地方,紛紛謀劃出了符合實際情況、符合市場規律的農業品牌發展時間表和路線圖。唐珂強調:“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要把品牌強農工作提升到新高度,立足我國分散的農業生產特點,厚重的農耕文化底蘊,豐富的土特產資源,遵循品牌建設的基本規律,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農業品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