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娟 史瓊 詹瑜
摘要 家庭農場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重要微觀產業組織。自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家庭農場后,家庭農場在各地得到了較好的發展。貴州省家庭農場圍繞12大特色農業產業,在注冊數量、發展質量、經營規模均有所提升,但也面臨著發展資金供需不平衡、勞動者素質低下、經營風險類別多、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落后等問題,阻礙著家庭農場進一步發展。要促進家庭農場高質量發展,從完善融資體系、加強人才培養、改善經營環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提出對策建議,為培育家庭農場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 家庭農場;問題;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 F32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3)14-0234-03
基金項目 貴州省鄉村振興局課題項目,世界銀行貸款中國貧困區產業扶貧試點示范項目貴州項目區現代農業經營組織促進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有效銜接課題研究(GZSJ-ZX-14)。
作者簡介 歐娟(1991—),女,貴州畢節人,助理研究員,碩士,從事農業經濟、產業結構與政策研究。
收稿日期 2022-08-16
家庭農場的出現是對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經營的完善[1],目前,是我國現代農業發展中的重要組織形式[2],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重要力量,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戰略支撐點。發展家庭農場有利于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土地產出率,有利于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有利于促進農民增收、優化市場環境、改善社會治理等,具有明顯的正外部性[3]。郭熙保等[4]通過梳理CSSCI收錄382篇題目包含“家庭農場”的論文,認為關于家庭農場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家庭農場的概念特征及地位作用、形成原因與發展條件、適度經營規模與經營效率(績效)、發展模式與經營模式、制約因素與應對策略等,但還存在一些問題有待進一步深化。關于貴州省家庭農場的研究已取得不少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家庭農場的適度規模發展[5]、發展問題[6]及影響因素[7]。筆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通過簡要描述貴州省家庭農場發展現狀及特征,重點分析家庭農場發展面臨的問題,并根據問題提出幾點建議,以供貴州省培育家庭農場提供理論參考。
1 貴州省家庭農場發展現狀及特征
自2013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農業 進一步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的若干意見》發布后,家庭農場迎來了發展機遇。貴州省立足資源稟賦,先后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勵、引導家庭農場發展。依托貴州12大特色農業產業,具有一定經營規模的傳統農戶轉型升級為家庭農場,在注冊數量、發展規模及質量上均有所提升。據統計,2020年貴州省納入全國名錄系統的家庭農場數量達到29 674家,較2019年同比增加24 266家,同比增長448%,獲得省級示范家庭農場652家,縣級以上1 900家,經營土地面積20萬hm2[8]。總體上,貴州省家庭農場整體呈現出以下特征:一是注冊數量增加。2019 年在全國建立家庭農場名錄系統的政策導向下,貴州省進一步規范了家庭農場統計口徑,引導滿足條件的種養殖戶進行工商注冊,納入家庭農場的統計范圍。二是大部分家庭農場仍由傳統農戶流轉土地擴大生產規模而成,經營的產業以種養殖為主,有向種養循環發展、三產融合發展、綠色發展的趨勢。三是勞動力以家庭成員為主,聘請雇工以長期雇工和短期雇工相結合,勞動力素質普遍較低。四是生產的產品多為初級農產品,附加值低、同質化嚴重,精深加工產品較少。五是經營規模以適度規模為主,但有不斷擴大的趨勢。六是經營模式多以單打獨斗為主,“龍頭企業+家庭農場”“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產業組織模式的契約關系及利益聯結機制不穩定、不緊密。
2 山區地區家庭農場發展面臨的主要困境
2.1 資金供需不平衡,制約家庭農場規模發展
眾所周知,資金是企業運行的“血液”,同樣,資金對家庭農場的發展至關重要[9]。家庭農場資金能否正常循環流淌,決定著家庭農場的生存和發展。而資金供不過求,是家庭農場存在的最普遍問題。家庭農場資金需求結構為前期投資需求、營運需求及規模擴大需求。前期投資資金需求主要指土地流轉費用。根據實地調研:家庭農場流轉土地規模在3.33~13.33 hm2左右,流轉費用在9.0萬~12.0萬元/hm2不等。營運資金需求多為聘請雇工、購買化肥農藥等農資農藥、購買農業機械及技術服務等資金需求。家庭農場聘請勞動力一般分為長期聘用和臨時聘用,長期聘用工資一般在2 000~3 500元/月,臨時雇工在80~120元/d。規模擴大資金需求指家庭農場基于規模經濟、綠色循環發展理念,由單純地擴大經營規模,單一種養殖向種養循環多元化發展面臨的資金需求。假設一個經營土地面積3.33 hm2,聘請1名長期雇工的家庭農場,通過計算土地流轉費用和工資至少5.4萬元/年,而家庭農場的年平均收入為12萬元。
家庭農場資金供應結構為家庭儲蓄存款、商業信貸、政府補助資金及農產品銷售回籠資金。而家庭儲蓄存款少、商業貸款難、政府補貼不到位、農產品銷售資金回籠慢等問題難以保證有充足的資金維持家庭農場正常運轉及規模擴大。主要原因:一是家庭農場大部分由傳統農戶轉換而來,農業收益低,導致前期自身存款積累少。二是家庭農場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生產周期長,投資回報見效慢。同時,產品以初級農產品為主,附加值低,缺乏競爭力,容易受到市場波動的影響。比如,生豬價格一直低迷,而糧食、飼料的價格不斷提高,導致養殖成本增加,部分養殖農場出現虧損。三是家庭農場固定資產不多,土地經營權等不能作為銀行貸款的有效抵押物,再加之農業經營風險大,因此,家庭農場很難以獲得金融機構重視。四是雖然關于家庭農場的補貼較多,但政策落實不到位,補貼資金與發展需求脫鉤的現象較普遍。
2.2 勞動者素質低,難以推動家庭農場高質量發展
勞動力是家庭農場得以發展的核心力量,而勞動力的素質則決定著家庭農場發展的質量。勞動力素質指年齡、受教育程度、農業技能培訓、務農年限等綜合體現。家庭農場勞動力以家庭成員為主、雇工為輔,既要開展勞動,又要進行技術服務。一方面,隨著城鎮化推進,農村剩余勞動力和高素質人才不斷融入城市發展中,留下的農村勞動力多為老人、婦女及兒童。目前,家庭農場勞動力年齡大約40~60歲,文化水平多為初中及以下學歷,處于這個年齡段和文化水平的勞動者總體表現為:缺少科學經營管理知識,接受新技能和新技術的能力較弱,對市場變化的敏感性較差。另一方面,相關技能培訓學習與家庭農場經營發展需求脫節。目前,針對農業技術培訓較多,但是“重培訓、輕實踐”“重傳授、輕接受”現象比較嚴重。雖然,家庭農場勞動力務農年限相對長,但面對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動物疫病防控等技術難題時,仍然束手無策。
2.3 經營風險種類多,影響家庭農場穩定發展
一是自然風險。家庭農場面臨的自然風險主要有自然災害風險和病蟲災害風險。貴州家庭農場以種植業為主。盡管科技、信息在農業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但傳統的農業是靠天吃飯的現實仍然沒有得到較好的改善,自然風險依舊是農業生產經營中最難控制風險之一。加之,家庭農場風范防范意識薄弱、農業保險制度的不健全不普及以及技術服務與生產要求脫節情況下,在遇到氣候異常、病蟲害嚴重的時候,家庭農場的收益就難以得到保證。二是市場風險。家庭農場生產經營的產品多為初級農產品,附加值低、同質化嚴重、無自身特色,容易受市場波動的影響。農產品的價格低,“谷賤傷農”的現象會經常出現。主要原因:其一,銷售渠道單一。家庭農場生產的產品一般在鄉鎮集市上集中售賣,本鎮、本縣是家庭農場的主要銷售范圍。其二,對市場需求研判能力差。家庭農場由于對市場信息的采集和運用不夠,缺乏對市場需求的精準研判,以及家庭農場的盲目跟風的特性,難免會出現農產品同質化及滯銷問題。三是經營風險。家庭農場面臨的經營風險主要為土地流轉風險。經營土地規模的大小是區分家庭農場與普通農戶的主要標志之一,因此,是否順利流轉土地是實現家庭農場發展的前提條件。我國有法律保障農戶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承包戶有權決定其承包地是否流轉、流轉年限和流轉租金等。但目前,貴州省土地承包權流轉交易體制機制不健全,影響了土地承包權流轉的順利實施,間接地影響到了家庭農場經營的穩定性。
2.4 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落后,阻礙家庭農場的高效運轉
貴州省地形地貌以高原山地為主,生態環境脆弱,土地碎片化嚴重,集中連片土地較少,農業基礎農業設施建設投入成本高、建設難度大,導致農業生產成本高,制約了家庭農場的運行效率。具體體現在:一是運輸難。家庭農場經營場所一般分布在田間地頭,處在農村道路建設的“神經末梢”[9],農村道路建設規劃不可能涉及每塊田地,因此,家庭農場農業生產資料和農產品的運輸受到影響。二是缺乏足夠的機耕道,農業機械應用水平低。由于貴州地形地貌復雜,地塊分布不集中,平整土地較少,機耕道建設成本大,家庭農場購買的農業機械難以開入田塊中工作。三是供水供電等配套設施建設落后。由于家庭農場自身生產特點,用電用水大多偏離供電供水設施規劃的范圍,不少家庭農場都需要單建供電供水設施設備,不但需要投入大量建設資金,而且需要與相關部門反復溝通,執行比較困難[10]。
3 加強山區地區家庭農場培育的幾點建議
3.1 完善融資體系,解決家庭農場資金需求不足的問題
一是優化金融服務。近年來,農村金融在廣大農村地區得到了較快的發展,金融機構數量及規模不斷提高,金融服務能力不斷增強,應引導、鼓勵金融機構信貸貸款向家庭農場傾斜,優化金融服務,拓寬貸款抵押物的范圍。支持和引導相關擔保機構為家庭農場提供擔保。推行金融惠農貸、貸款貼息等普惠金融支農政策,對符合條件的家庭農場給予一定額度的無抵押、無擔保、低利率的銀行授信額度或者貸款貼息。二是加大農業保險力度。加強政策性農業保險向家庭農場經營產業延伸。引導保險公司根據家庭農場的資源稟賦和技術需求特征開發出相應的保險產品,鼓勵保險種類覆蓋家庭農場全產業鏈全環節,以確保家庭農場的經營穩定。
3.2 加強培訓宣傳,注重經營人才的培育
一是提高思想意識。一方面,通過培訓提高家庭農場經營者經營管理能力。充分利用社會各類培訓資源,加大培訓力度,重點針對有發展潛力、能力素質較高的家庭農場主開展農業技術知識、政策法規知識培訓,使其率先發展成為高素質農民。另一方面,通過加強宣傳,提高家庭農場經營者風險防范意識。著重宣傳農業政策保險制度,提升家庭農場對保險規避風險的認識。二是完善農村人才隊伍。創造良好環境,配備高層次農業科技人才解決家庭農場面臨的病蟲害防治、動物疫病防控、廢棄物或病死畜禽等技術難題。以鄉鎮為中心,組建農業專業技術隊伍,深入家庭農場的發展,切實掌握家庭農場發展技術需求,解決技術需求與技術供應脫鉤的問題。
3.3 改善經營環境,提高家庭農場抗風險能力
一是拓展銷售渠道。整合家庭農場產品,利用淘寶、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平臺,開展在線銷售。探索網上定制和訂單生產新模式,按照訂單要求進行規范種植、標準生產。二是穩定利益聯結機制。鼓勵家庭農場與企業、合作社及社會化服務組織融合發展,探索家庭農場與各主體之間的利益分配方式,增強農業產業組織的穩定性,提升家庭農場風險應對能力。三是加強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引導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有針對性地為家庭農場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提供資金、技術、生產資料、銷售渠道等服務內容,進一步縮減家庭農場經營成本。四是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家庭農場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積極關注農產品批發市場、農貿超市等銷售場所及平臺,了解農產品、相關替代品及互補品銷售價格、銷售量等市場信息,以此為依據,合理安排家庭農場生產任務。
3.4 完善農業基礎設施,提高家庭農場運行效率
加強頂層設計,圍繞家庭農場的特點,堅持因地制宜,充分考慮區域資源稟賦條件、經濟發展水平,科學規劃,科學布局,盡量引導家庭農場建設在交通通達的區域。加強基礎設施投入,完善農村公路“神經末梢”,加快解決家庭農場農業物質和農產品運輸問題。積極主動對接供電供水等相關部門,將家庭農場用電用水需求納入相關的規劃,切實解決家庭農場用電、用水難的問題。通過加強機耕道的維護與完善,采用適合山地特色的農業機械,提高家庭農場機械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家庭農場運行效率。
參考文獻
[1] 梅超.發達小農制國家家庭農場發展經驗及啟示[J].農業經濟,2022(4):26-28.
[2] 孫立偉.財政補貼政策對家庭農場收入增進效應研究[J].經濟問題,2022(5):90-98.
[3] 岳正華,楊建利.我國發展家庭農場的現狀和問題及政策建議[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3,34(4):420-424.
[4] 郭熙保,吳方,查科.我國家庭農場研究進展與展望[J].西部論壇,2022,32(3):1-16.
[5] 吳睿.貴州山區發展家庭農場研究[D].貴陽:貴州大學,2015.
[6] 洪名勇,孟令浩.貴州省發展家庭農場的探討[J].農場經濟管理,2015(6):8-11.
[7] 黃廳廳.基于索洛模型的家庭農場經濟增長實證分析:來自貴州省銅仁市數據的檢驗[J].江蘇農業科學,2020,48(17):15-20.
[8] 貴州省農業農村廳政策與改革處.2020年全省家庭農場快速發展[EB/OL].(2021-02-19)[2022-04-15].http://nynct.guizhou.gov.cn/xwzx/zwdt/202102/t20210219_66765531.html.
[9] 伍波.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家庭農場發展的問題研究:以南陵縣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23,51(1):268-270.
[10] 農業農村部政策與改革司.貴州省家庭農場調查[J].農村經營管理,2019(11):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