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波 ,齊興源 ,林蜀云 ,李 凝 ,靳志飛 ,于家翼
(貴州省山地農業機械研究所,貴州 貴陽 550000)
獼猴桃屬獼猴桃科獼猴桃屬植物,營養豐富,VC 含量甚高,鮮食與加工皆可,經濟價值高,素有水果之王的美譽[1]。貴州是我國獼猴桃分布中心之一,現已查明,我國有59 個獼猴桃種類、43 個變種和7 個變型,其中,貴州有34 個種類和種下分類群[2]。“十二五”以來,貴州省委、省政府將獼猴桃作為重點發展的精品水果產業之一強勢推進,形成以修文、水城為核心的產業集聚區,2022 年貴州省獼猴桃種植面積達到64.9 萬畝,位居全國第三,主要栽培品種為“紅陽”和“貴長”[3-4]。
近年來,貴州省獼猴桃產業發展迅速,在促進農民增收、鄉村振興等方面具有一定積極作用[5]。但貴州省獼猴桃果園以傳統果園為主,果園管護主要靠人工,每年季節性用工量非常大,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老果園又難以達到標準化、規?;?、機械化種植要求[6-8]。隨著產業發展和農村勞動力轉移,獼猴桃生產成本增加,市場競爭力下降,嚴重影響貴州省獼猴桃產業的可持續發展[9-10]。為促進貴州省獼猴桃產業健康發展,本研究對貴州省獼猴桃生產機械化現狀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獼猴桃生產機械化建議,以期為獼猴桃生產機械化發展提供借鑒與參考。
隨著貴州省獼猴桃產業的發展,農村勞動力轉移,重要農時勞動力短缺,獼猴桃生產成本逐年增長,在中央農業機械購置補貼政策的支持下以及省、市、縣農機部門的大力推廣下,獼猴桃生產機械的擁有量逐年增加[11-13]。
獼猴桃生產環節較多,每個時期涉及的作業要求不一樣。獼猴桃建園期主要涉及耕整地、開溝、移栽、搭建棚架等;盛果期主要涉及枝條修剪、除草、施肥、植保、授粉、疏果、套袋、采收、轉運等。
1)耕整地方面的農業機械。對于規模較小,單家獨戶的果農來說,耕整地目前使用最多的是微耕機,這也是目前市場占有率最高的農業機械,微耕機適用性較強,山地坡地均可以使用,在未修建生產便道的地方,一個人背(挑)或兩個人抬均可到達果園,但工作效率不高,作業質量較差。對于較大規模的獼猴桃果園經營主體,目前耕整地有微耕機,若果園地塊相對平整,一般用小馬力拖拉機懸掛旋耕機作業或采用自帶動力的果園專業管護機械作業。
2)管護方面的農業機械。對于規模較小,單家獨戶的果農來說,開溝多采用傳統人工作業;修剪逐漸采用電動剪枝剪作業,減輕果農勞動強度;除草逐漸采用除草機或割灌機作業,不僅可減輕果農勞動強度,還可提高工作效率;施肥一般采用傳統人工方式作業(尤其是施撒有機肥),部分農戶試點采用撒肥機作業,不僅施肥均勻性較好,還能提高工作效率;植保一般采用小型噴霧機作業,工作效率一般,且果農容易遭受農藥傷害;授粉一般是人工授粉,部分試點采用電動授粉器。對于較大規模的獼猴桃果園經營主體,植保一般采用機動植保機械(無人機)或太陽能殺蟲燈等進行物理防控,并逐漸引進果園小型多功能履帶式作業平臺,可實現果園“1+N”的模塊化、組合式作業,更換作業部件即可實現果園開溝、除草、旋耕、噴霧等機械化作業。
3)其他方面的農業機械。果苗移栽基本上是傳統人工作業,暫未見合適的移栽機;搭建棚一般是人工作業,未見機械化作業;疏果、套袋、采收是人工作業,暫未見相關機械化技術;獼猴桃收獲后轉運多采用爬山虎、三輪車等。
貴州省是全國最大的獼猴桃產地之一,但獼猴桃生產機械化水平極低。獼猴桃果園基地大多數分布在丘陵山坡上,種植戶以散戶為主,不成規模。貴州省的地形地貌及散戶種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獼猴桃果園生產機械化的發展。目前,貴州省獼猴桃果園應用較多的農業機械有:微耕機、開溝機、灌溉機械、植保機械等,疏果、套袋、采收等基本上是依靠人工來完成,不僅工作強度大、工作效率低,而且易錯過最佳農時,直接導致獼猴桃產量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獼猴桃生產成本。
近年來,隨著國家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省、市、縣政府部門高度重視農業,如今農田的水電、機耕道等配套設施越來越完善。但是,目前高標準農田項目基本不涉及果園基地改造,大部分獼猴桃果園還是之前老果園的面貌,獼猴桃基地基本上坡度太大且無機耕道。上述原因導致很多合適的農業機械無法進入獼猴桃果園作業,甚至很多農業機械能進入果園基地但因坡度太大無法作業,導致很多獼猴桃果農被迫采用人工作業,不僅勞務費高,且農忙時忙不過來,極易錯過最佳農時。
鄉村振興的第一要務就是產業振興,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目標,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方針。雖然各級政府助力鄉村振興,省、市、縣各部門大力支持并推廣農業機械,但貴州省獼猴桃果園農業機械化發展仍較為緩慢。大部分獼猴桃果農對機械化的認知還不夠,深受傳統人工勞作方式影響,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更不愿意改變,思想比較保守。有的果農是因自己種植面積不大,認為家里勞動力夠用,沒有必要新增農業機械;有的果農是認為自己年齡大、文化水平低,難以掌握農業機械的操作要領而放棄;有的果農是因為家庭經濟受限,不愿或難以籌措資金購置農業機械。
農業機械的發展離不開農藝的支持與配合。早期,果農種植獼猴桃時考慮較多的是農藝要求,追求的是獼猴桃產量,很少考慮甚至未考慮農業機械的應用。有的獼猴桃果園是傳統老果園,果樹種植未見明顯株距和行距;有的獼猴桃果園雖然有一定行距和株距,但是棚架樁及拉繩無序分布,棚架樁與獼猴桃樹樁錯綜復雜,農業機械根本無法進入果園作業,即使能進入作業,農業機械作業效率也低,作業效果不佳。
目前獼猴桃果園生產環節較多,各個環節的農業機械產品質量參差不齊,有的果園農業機械動力不足,有些果園農業機械穩定性差,獼猴桃生產機械化水平整體較低。果農要想實現獼猴桃生產全程機械化,每個環節都需購置農業機械,且大部分農業機械僅適用于單個環節,很多環節的農業機械利用率低、通用性差、功能單一。因購置成本太高,果農不愿意購置農業機械。還有很多環節在目前市場上未見農業機械,如獼猴桃疏果、套袋、采收等環節。此外,因獼猴桃不是大宗作物,實力較強的農業機械所在省份未種植獼猴桃,對獼猴桃生產的相關參數不了解,很多農業機械生產企業未針對獼猴桃果園生產實際設計、改進農業機械,現有機型適用性較差,很難滿足果農的實際需求。
目前,獼猴桃果園農業機械宣傳推廣主要依靠鄉鎮農業服務中心、縣農業農村局等單位的工作人員,基本上是依靠召開新機具、新技術現場演示會培訓果農,現場演示會召開的次數少、內容簡單,甚至授課老師都是非專業人員,很難全面系統地培訓有關知識。另外,隨著農業機械使用年限增長,農業機械出現故障的概率也會逐年增長,目前,縣級一般僅有3 個左右的農機經銷點(鄉鎮幾乎沒有農機經銷點),維修能力較差,部分地方甚至是汽車維修點兼職處理農業機械修理業務,相關配件數量較少甚至缺失,高峰期難以滿足果農維修需求。部分果農依靠廠家售后服務,但是貴州省購置的農業機械大部分是省外產品,配件發物流耗時長,維修經常不及時,極易耽誤農時。
目前大部分鄉鎮只有老人、婦女、兒童留守,農村年輕勞動力逐漸轉移至城鎮。農業機械的重要性逐漸體現出來,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越來越重視農機化發展,針對上述問題及原因,各地積極推廣獼猴桃果園生產機械化,應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抓。
國內外先進發展經驗表明,丘陵山區要發展好農業、發展強農業,開展宜機化改造是必經之路。近年來,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宜機化改造工作,流轉土地集中管理,全力打通農機上山的“最后一公里”,改善獼猴桃果園機械作業條件,設計農業機械作業的生產便道,提高獼猴桃生產機械化水平。
制定扶持果園生產機械化優惠政策,加大財政扶持力度,引導更多的社會資金投入。各級政府應安排專項資金,加大對機械化種植獼猴桃的企業(合作社、農戶等)的扶持力度。金融部門應安排有關資金,為購置農業機械的果農提供金融信貸支持。
新建的獼猴桃果園要進行系統規劃,多征求農機、農藝等部門意見,充分考慮農機農藝的融合問題,特別是要保證獼猴桃株距、行距與農業機械作業幅寬相適應,棚架樁及拉繩有序分布。對于獼猴桃老果園,要逐步改建,土地集中流轉,更換年代已久、品質較差的品種,標準化、規?;?、集約化種植新引進的優良品種。
農機科研部門要深入基層,與獼猴桃種植戶面對面交流,尤其是多與農機土專家交流,獲取一手資料及經驗,改進現有的農業機械,讓其適應獼猴桃果園生產。針對獼猴桃生產相關農業機械的空白環節,農機與農藝部門要加強溝通聯系,農機科研部門要加大攻堅力度,盡早突破機械套袋、機械疏果、機械采收等短板環節。農機推廣部門要走出去,了解最新的農業機械,及時宣傳推廣新技術、新農機。
加大對市、縣、鄉鎮等基層農機與農藝人員的培訓力度,農機、農藝等多部門可以聯合舉辦培訓等活動,豐富培訓內容、培訓方式,不斷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時效性,組織相關人員赴外市、外省等農機水平高、農機裝備多的地方學習,適時培育領頭人,尤其是要打造獼猴桃專業合作社。加大對果農的指導力度,適時組織農機管理人員、農機企業技術人員深入基地指導,面對面解決問題,面對面宣傳農機知識,讓果農想用農業機械,并能用得起農業機械。
隨著農村年輕勞動力逐漸轉移,農村勞動力老齡化,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越來越重視農機化發展。獼猴桃生產機械化是未來的發展趨勢,推進宜機化改造、爭取財政資金支持、推進標準化種植、加強農機研發推廣、加強技術培訓指導等是推動獼猴桃果園生產機械化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