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麗
關鍵詞:小班化教學以生為本實驗探究合作意識
整節課地播放課件,孩子們看的眼花繚亂;課堂上就是幾個學生圍坐一起討論,看著氣氛高漲,這就是小班化教學嗎? 不是的。心理學家皮亞杰說過:“要讓學生動手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或用眼睛看科學。小班化生物教學就是要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生實驗探究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的培養
一、學生親身體驗,提升探究能力
學生在課下預習課本的內容,課上每個學生親自進行實驗,根據自己觀察到的現象,進行分析和討論,得出自己結論和觀點。,良好的實驗氛圍,學生的親身體驗,他們積極主動地獲取生物學知識、在實驗中切身體會到實驗的全過程,這樣有利于實驗教學的落實到位,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和求知欲,從而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生物知識,激發學生親近生物、熱愛生物并渴望了解生物的興趣,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動手能力。
例如《種子萌發需要的外界條件》一課中,每一個學生先自主預習課本,然后選擇生活中常見的、在現有環境條件下比較容易萌發的種子,如蘿卜種子、綠豆種子、菜豆種子等,利用家中現有的容器、設備、條件培育種子,通過幾天的觀察、測量、記錄,每個學生寫出報告,再通過對實驗中產生的現象的討論,得出影響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在探究時,有意進行了“留有余地教學法”,告訴他們既可以依照課本上的方法進行探究,也可以自己設計探究步驟進行對比,這種留有余地的教學法使學生有了獨立思考的空間,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和積極參與實踐的良好習慣,遠比課堂上照本宣科地傳授強百倍
二、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個體的成功體驗
我們不能一談到小班化教學就是分小組討論,小組討論也不能多用,必要時才運用,不然效果平平。小班化注重情境教學, 小組討論交流只是其中的一種形式,小班化教學形式很多,例如,分小組討論、辯論會、角色扮演、實驗、探究、講故事等,但不管采用哪種形式都必須圍繞著個體的成功體驗, 每堂課都要讓學生有成就感、有一定的收獲,教師要用美妙的語言和贊美,對學生的每一次發言給予必要的肯定和鼓勵,這才是小班化教學的精髓所在。
例如在《青春期》一節中我就采用辯論會的形式:師:這一節我們學習了青春期,中學生早戀曾經是老師、家長們眼中的“誤區”,心中的雷池,是一個校園里避而不談的話題。同學們對早戀這個問題如何看待?
生:我認為這種想法很正常,不過也要克制自己,畢竟現階段學習應該放在第一位。
師:你回答的很好,很理智,知道孰輕孰重,目標明確,很棒!
生:我認為早戀不一定是壞事,兩個人如果能在學習上互相鼓勵,共同進步,也不失為一件好事,不能一談到早戀這件事,就一棒子打死。
師:很好,勇于發表自己的見解。這位同學說的沒錯。但是度一定要把握好,不要偏離啰。
生:很好奇,有想體驗的欲望師:這是青春期的正常現象,這位學生能說出大家的心聲,很勇敢,非常好。
理成報告或其它形式進行匯報總結,得出影響種子萌發的內、外條件,充分利用演示實驗,在實踐中再現直接經驗
三、實驗合作,培養團隊意識
根據學生的動手能力、學習成績狀況等,合理的劃分好實驗小組,讓各小組合作完成實驗設計。組織學生合作設計實驗,使學生思維互補、設計優化,科學思維能力得到培養,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因此在老師的適當引導下,學生通過合作設計把握重點化解難點。進行小組實驗后各小組各派一名代表進行成果展示與交流。讓各組代表對自己的總結報告自評,然后各組互評,評判“實驗方案是否科學,裝置是否合理,效果是否達到目的,是否具有合作精神,報告語言流暢與否”等。最后是小組成員反思,總結實驗的經驗,成功在哪里,失誤在哪里,并提出彌補的策略。這樣,讓每個參與者在課前查閱時擴大知識面;在實驗中充分展示自我,得到發展,在課后增進團結合作。這種具體反思使學生能總結得失,認識團隊合作精神在實驗中的重要性,掌握終身學習的能力。
例如“在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中,有的學生實驗成功,能觀察到人的口腔上皮細胞,這時要引導他們分析看到細胞的的結構,而有的學生實驗失敗,找不到細胞或只看到一個氣泡,針對這個問題小組成員之間討論分析造成這些現象的可能原因,然后全班展示交流。教師最后進行補充與總結,可能是刮取細胞的位置不正確或者漱口不徹底, 也可能是對顯微鏡的操作方法不正確,還可能是制作臨時裝片的方法不正確,并克服這些原因,重新進行實驗并觀察。使更多的學生能體驗到實驗成功的喜悅,在合作中也提升了團隊合作意識。
總之,“小班化教學”強調每位學生要受到充分的關注,要以學生為中心,平等、尊重和關愛每一個個體。課堂上教師授予學生的不僅僅是知識和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學習過程中開啟他們的智慧與覺悟,讓學生在自主探究、民主和諧的氛圍中獲得知識和體驗,提升自身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識,使每個學生有長遠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