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緯

位于天津市的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
近年來,紅色旅游升溫,許多人出游時不忘打卡紅色博物館。紅色博物館以傳播紅色歷史、進行紅色教育為主要目的,承載著中國特殊歷史時期的精神文化,也承載著一代代人獨特的紅色集體記憶,成為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大課堂。據統計,全國現有革命博物館、紀念館超過1600 家,共有不可移動革命文物3.6 萬多處,國有館藏可移動革命文物超過100 萬件(套)。
如果說一座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那么一座紅色博物館就是一所紅色思政大學堂。這里記錄著苦難的悲鳴,回蕩著憤怒的吶喊,彌漫著戰斗的硝煙,譜寫著血與火的詩篇,充盈著勝利的喜悅和紅色的希望。也是在這里,參觀者能夠看到紅色歷史事件發生時的場景,體驗到強烈的現場感,領悟到紅色的精神力量。
位于北京市的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有一張主角沒有正臉的照片。照片中,平靜的水面上有三四艘小船,一位背影窈窕的小姑娘正用盡全力搖櫓,長辮在身后隨風擺動。前排的解放軍戰士側依船周,雙眼目視前方。這位小姑娘叫顏紅英,是1949 年4 月百萬雄師過大江時萬千支援前線船夫中的一位??戳诉@張照片,參觀者會對一些說法有更深刻的認識,比如“解放軍打仗沒有后勤部,后勤部就是老百姓”“渡江戰役勝利是老百姓用小船劃出來的”“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決定事業興衰成敗”……
位于天津市的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是國家AAAA 級旅游景區,也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廉政教育基地、國家一級博物館。館內藏品豐富,文物價值彌足珍貴。館中有一張1955 年11月西花廳房租水電費收費統計表,從表中可以看出交納費用最高的不是房租,卻是電費,說明大國總理經常通宵達旦地工作。館中的“鎮館之寶”是周恩來和鄧穎超共同用過的一個骨灰盒。周恩來在生前曾說:“把我的骨灰撒到祖國的江河大地去做肥料,這也是為人民服務?;钪鵀槿嗣穹?,死后也要為人民服務?!彼ナ篮螅姆种坏墓腔覟⒃诹颂旖虻暮:?。鄧穎超辭世后,遵照其遺愿,用的還是裝周恩來骨灰的那個盒子,骨灰全部撒入了海河。因為天津是周恩來鄧穎超相識相知相愛的地方,也是經常被他們稱之為“第二故鄉”的地方。
位于上海市的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紀念館,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董必武“作始也簡,將畢也鉅”的手跡,詮釋了這小小會址孕育的偉大變革。在宣誓區,許多共產黨員會駐足停留,面對黨旗重溫入黨誓言,用這一神圣的儀式給此次的參觀畫上圓滿的句號。
紅色博物館及其紅色文物是紅色精神的物化載體,記錄的是紅色中國一段段特別的歷程,帶來的直接感動是其他宣傳教育手段所不能代替的。今天,我們欣慰地看到,許多城市將紅色資源穿點成線,將打造、“活化”紅色博物館與旅游業融合發展,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走進紅色博物館。紅色博物館不僅是傳承紅色精神的歷史課堂,也成為城市的紅色地標,成為民眾日常出游的熱門選項。
武漢不僅擁有辛亥首義文化資源,還是中國最早成立共產黨組織的六個城市之一。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董必武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都曾在這里工作生活過,留下了眾多的革命舊址和遺跡。武漢革命博物館下轄毛澤東同志主辦的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武昌毛澤東同志舊居、中共五大會址暨陳潭秋烈士早期革命活動舊址、武昌起義門舊址、中國共產黨紀律建設歷史陳列館等革命舊址和紅色場館,是風云1927 年的重要見證,也是傳播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陣地,每年都會吸引大量游客來此感受武漢城的變遷,經受荊楚紅色文化的洗禮。
孕育了一批批愛國志士的南粵大地,既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篇之地,也是中國革命的搖籃和溫床。作為全國革命文物延續年代最長、序列最完整、種類最齊全的省份,目前廣東全省共有可移動的珍貴革命文物4500 多件(套)、不可移動革命文物1500多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0 余家。
革命圣地延安,在2020 年被列入革命專題類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也是目前全國唯一的革命文物類的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示范區建設范圍為延安13 個縣(市、區),以黨中央和毛主席在延安13 年革命史為重點,涵蓋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相關文物與文化資源等,涉及革命舊址445 處。
隨著人們精神需求的不斷增長,為了講好紅色故事,一些紅色博物館與時俱進,在以“物”說史時會把宏大敘事與細節呈現、場景再現結合起來,盡可能避免“主題模糊”或“千館一面”。有的博物館創新紅色思政課的教學模式和方法,通過主題巡展、微黨課、紅色木偶劇、邀請革命先輩的后人作報告等形式,多元立體地展示紅色文化;有的博物館創新陳列展覽與宣傳推廣方式,構建線上線下相融合的“云”展覽傳播體系,增強紅色文化的輻射力、影響力;還有的博物館不斷豐富陳列、展示和傳播的方式,并積極運用高科技技術,讓循著故事而來的參觀者除了“親歷”,還能體驗到與歷史的對話、與精神的交融。
在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參觀者只要用手機“掃一掃”二維碼,就能立即獲得語音講解服務,了解到景點和文物背后的精彩故事。該博物館還探索運用三維數字影片、全息投影、AR、VR 等科技手段,讓展示更加鮮活生動。“重慶大轟炸”期間渝中半島的場景就被三維技術精心還原、制作成一部3D 短片,讓觀眾能親眼看到并身臨其境感受到山城那段厚重的紅色記憶。嘉興南湖革命紀念館將“嘉興火車站”實景還原,讓參觀者恍如穿越時空隧道。貴州四渡赤水紀念館通過聲光電模擬戰爭場景,生動再現了當年中央紅軍聲東擊西、突破國民黨大軍包圍的場景……
滾滾向前的歷史洪流中,留存下來的紅色文物成為歷史最好的見證。人們探訪一處又一處紅色博物館,重溫一段又一段崢嶸歲月,在紅色體驗中穿越歷史,也得到心靈的凈化,得到向前的力量。就像有位參觀者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的留言簿上所寫的:“我為生長在這樣一個英雄的國度感到驕傲和自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