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冬梅
(甘肅省張掖市土地規劃勘測院,甘肅 張掖 734000)
高標準農田建設主要是加強農村土地的優化整治,通過集中連片的土地處理,來提升農田的整體抗災能力,根據實際農田建設狀況,配以相適合的設施設備,來保障農作物的正常種植以及農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能夠有效實現現代農業產業化,助推農業綠色發展。甘肅省在高標準農田建設方面堅持高效節水灌溉理念、農機農藝技術推廣應用、綠色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及撂荒地復耕復墾等舉措,成為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的示范地區之一。隨著農業現代化發展的不斷推進,甘肅省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推廣范圍也在不斷擴大,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的不斷推進,不僅能夠保障農村地區農業種植水平的提升以及整體的糧食安全性,還能夠助推農業綠色發展,對于整體生態系統環境穩定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為了讓農田的種植和生產有利于機械化操作和規模化生產,高標準農田建設過程中,需要規模化管理農田,才能更好地助推農業的綠色發展。一些農田質量比較差,對于不利于采用機械耕作的土地,需要進行深耕和平整,使土地能夠采用機械化的方式進行管理。但是,甘肅省的土地管理模式大多采用的是家庭聯產承包制,按照家庭對土地進行劃分,土地破碎化。而高標準農田的建設,需要將這些劃分到家庭的細化農田統一收回進行平整,并布設田間道路和灌溉設施,農田整合后再對農田的權屬進行重新分配。在農田施工中必然會占用土地,進而將會在一定程度上破壞農作物,如此一來,農民的經濟利益就會受到影響。
由于高標準農田建設的過程中都是在室外施工作業,容易受到地理條件以及工期等方面的制約,導致工程施工質量難以保證。同時,戶外的工作項目受天氣和氣候的影響也比較大。此外,野外的施工還會受到交通方面的影響。由此可見,高標準農田工程建設中涉及的影響因素比較多,在施工管理中必須綜合考量多方面的問題,做到揚長避短,切實提升甘肅省高標準農田建設質量和效果,更好地助推甘肅省綠色農業的進一步發展[1]。
在高標準農田建設中涉及諸多內容,其中包括交通、農業、土地以及水利等多個領域的內容,是一個綜合性比較強的系統。而提升農田的整體質量是高標準農田建設施工的主要目的,在具體的工作中包括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排水以及農田和生態環境的防護,輸配電建設以及其他工程內容。因此,在工程建設中需要做好建設部門、施工部門以及監理部門等各部門間的溝通和協調工作,并保證各部門人員的匹配性。
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在開展期間的管理難度相對較大,主要是由于高標準農田工程的面積大,涉及的領域廣,與農民的利益具有緊密的相關性。同時,在高標準農田建設中權屬問題的調整難度大,需要協調的內容多。在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中,部分施工單位為了能夠按時完成相應的施工工作,一般會采用同時多點施工的方式,導致在農田工程管理中容易出現很多難以預測和控制的影響因素,使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的管理難度進一步增大,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綠色農業的進一步發展。
甘肅地區針對高標準農田建設,其傾向于有形實體建設,缺少相關的配套設施。在高標準農田建設助推綠色農業發展的過程中,缺乏對土壤改良、培肥地力、農田保護、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資金投入。并且,根據統籌規劃、連片開發的基本原則,在高標準農田建設方面,為了打造生態型高標準,需要在原有的農田中進行重新規劃,重新分配。但是,甘肅地區在實際的規劃管理過程中,土地承包期被延長過后,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土地無法得到合理調整,耕地破碎化阻礙了綠色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的正常開展。在項目建設的過程中,工程項目較為分散,并且建設項目中的群眾利益不能達到均衡分配[2]。另外,農田水利建設的小型灌區水利工程建設規范相對缺乏,并且在實際的建設過程中,為了達到美觀要求,追求農田建設環境美感,在水渠和田間道路的建設中使用大量的混凝土,導致在襯砌過程中對原有的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壞。
為了助推綠色農業發展,甘肅地區的很多單位在高標準農田建設期間都會將資金投入到基礎設施建設中,對農田土壤質量缺少關注,進而使得項目整體建設水平得不到提高,難以真正發揮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用。從實際情況來說,目前甘肅地區多數農田基礎設施相對完善,能夠為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提供較好的基礎保障,但多數農田土壤質量較低,受農藥、化肥等的影響,存在較為嚴重的土壤污染問題,若不予解決處理,會直接影響后期農作物的產量及質量[3]。因此,在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期間,為了進一步保證項目建設成效,不僅要考慮該地區基礎設施的完善性和功能性,還要注重該地區土壤質量。
現如今,甘肅省部分高標準農田建設更注重建設,而忽視了生態環境保護,高標準農田建設觀念比較傳統,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上的管理投入不足。此外,忽視了生態環境損壞對高標準農田建設的不利影響。雖然高標準的農田建設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農業生產,但是,若忽視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則會對植被以及土壤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從而導致植被死亡、土壤營養成分流失、生物結構被打破等[4]。同時,在實際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過程中,缺乏新技術應用意識,對新技術、新工藝的學習、引進和推廣缺乏積極性,不敢于嘗試和創新,依然以傳統的技術和工藝進行農田建設,也會降低農田建設技術水平,進而阻礙綠色農業的進一步發展。
一是重建設、輕管護的問題比較突出,沒有切實履行好管護主體職責。由于工程效益不能立即顯現,所以鄉鎮、村委會對工程管理的積極性不高。同時,一些民眾認為這些項目是政府出資修建的,應該由政府來管理和維護,缺乏主體意識。二是目前的管理體制沒有明確地界定管理資金的來源和標準。工程概算中未包括后期管理費用,而大部分村的集體經濟基礎比較薄弱,沒有專門的資金來進行后期的管理,大多數農民也不愿意捐款,管理資金標準、籌資渠道、分擔比例等也缺少相應的依據[4]。三是當前的可持續發展問題,一些農民為了獲得更高的產量,采取了掠奪性的耕法,大量使用化肥和農藥,幾年后,土地品質有所降低,有的地方甚至出現了荒漠化,農業生態系統的功能受到了嚴重影響[5]。農業生產結構的改變、生物多樣性的下降這些都會導致農業生態系統的功能受到威脅。
要先制定實施方案,然后正式建設高標準農田,并且在實踐的過程中要根據實際情況不斷改進實施方案,以此確保具體的實施方案更加完善。制定實施方案對申報高標準農田項目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進行方案設計時,應從實際應用的角度出發,對各項內容都需要做出細致的分析,并將各類因素與制度所規定的標準相結合。一是要將整個工程的所有任務都進行分層細化與實踐化分類,從而使項目能夠協調推進。建設單位與設計單位間需要積極配合,以便于解決突發問題。二是雙方要進行信息共享,并保證相互之間所提供的信息數據真實可靠[6]。建設單位應當將自身的需求清晰準確地傳達給設計單位,而設計單位在得到數據資料后也不可急于方案的設計,應當進行實際考察與檢驗,對提交數據進行核對,并到田間開展土質取樣與勘察等工作,以此設計更加科學、合理的方案。
在高標準農田建設中,必須建立完善的制度體系,把重點放在具體實施上。一是有關部門不僅要嚴格實行公示、合同制,而且要從各方面挑選資質、施工水平、信譽較好的施工單位參加,并嚴格實行工程質量終身責任制。通過制度來對人和事加以約束,確保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能夠按照預定的期限高質量完工。二是必須加強企業的信息化管理。建立高標準農田信息系統,通過部門之間的數據資源共享,建立統一的、全面的監測體系。三是要加強施工流程的管理,提高施工的效率。高標準農田的建設具有很強的時效性,往往是在農閑時期進行的,所以要根據農村的具體情況,合理地優化管理流程,提高建設的效益。
甘肅地區要想達成可持續發展目標,還應注重綠色生態理念,提高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的綠色環保性。一是在項目建設區域內安裝攝像裝置、傳感器、檢測儀器等,對農田土壤的肥力、水力等條件進行實時監測,更準確全面地掌握農作物的生長狀況[7]。比如,根據農業生產實際需求,制定科學施肥計劃并采用微肥噴施技術、測土配方技術等,這樣不僅可以改良土壤,增強其肥力和水力,還能通過綠色防治對策管控病蟲害問題,以減輕對土壤及農作物的污染。二是加強實施節水灌溉方案,以推動水價改革,節約成本。可在項目建設區域內安裝智能灌溉設備,借助其功能特性可自動進行農田灌溉操作,同時還能實現遠程灌溉管理以及完成水電計費、采集預警等相關操作。另外,農民也可使用手機、電腦等,登錄管理后臺查詢各類信息數據,對田間供水量、用水量、損失量等進行了解,便于調整優化灌溉方法,不斷減少用水損失。三是針對非核心建設區域,也可安裝相應的智能灌溉裝置,通過設定程序等操作實現自動化灌溉[8]。同時采取定額管理方法,使資源用量更具集約化和高效化。四是融入綠色生態理念,在建設發展高標準農田的同時,不僅可以助推綠色農業發展,還能進一步推動經濟發展。比如,不僅可以建設農田林網、采取疏浚等措施還可以在護坡項目施工時,通過生物防護等措施,建設生態護坡,利用自然植被打造綠色屏障,以此有效解決面源污染問題,凈化水資源,保護生態環境[9]。五是此地區還可選擇種植經濟作物,在充分利用土地資源、豐富植物種類的基礎上提高農業經濟收入,以此讓高標準農田生態系統更加完善,助推甘肅地區的綠色農業發展。
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發展至后期,項目管理不到位是影響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開展的重要問題,需要加強對此類情況的重視程度,通過加強對后期工作機制的維護和完善,確保項目的整體竣工以及后續發展。一是在實際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過程中,部門需要明確后期的管護主體,通過引導民眾端正意識的方式,來提升民眾在高標準農田建設參與中的積極性以及自覺性[10]。二是在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之后,需要明確其后期的管護主體,細化管護要求以及管護內容,結合實際的管護經濟補充情況,保障后期的項目管護工作順利開展。三是需要針對項目的產權歸屬有一個明晰的判定,并將其作為后期管護的主要責任人。如條件允許,可引入各類網絡技術等先進的信息技術,來提升整體農田管護項目的監測體系,及時發現高標準農田相配套設施設備的故障損毀情況,并第一時間進行維修維護,以確保為高標準農田建設的穩定發展提供基礎性的知識保障。
綜上所述,在科學技術的幫助下進行農田改造就是高標準農田建設,讓傳統的農田能夠具備更加完整的生產效能,取得更好的生產效果,能夠提高農民收入以及保證國家的糧食安全。在高標準農田建設的過程中,甘肅省要想確保高標準農田建設能夠更好地發揮其應有的價值,應積極解決農田建設的相關問題,進而有效促進甘肅省綠色農業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