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秘芳
(中共宕昌縣委黨校,甘肅 隴南 748500)
中華民族要實現偉大復興,就必須實現鄉村振興。而新型城鎮化正是實現鄉村振興與鄉村治理現代化的有效途徑。宕昌縣地處甘肅省隴南市西北部,位于青藏高原邊緣岷山山系與西秦嶺延伸交錯地帶,縣域經濟實力薄弱,經濟社會發展程度低,歷經八年時間的持續攻堅,整縣實現高質量脫貧摘帽,脫貧攻堅取得了歷史性成績。但是,脫貧摘帽不是最終目標,脫貧后如何繼續推進鄉村振興,任務依然很艱巨[1-2]。
1)鄉村人口空心化現象明顯,勞動力缺失嚴重,集體經濟不強,政策落實不力。宕昌縣屬于農村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地區,產業發展方式粗放,總耕地面積45.1萬畝,農民人均耕地1.69畝,有效耕地面積相對不足,農民人均資源擁有量較少。因此,農民從土地上獲得的收益十分有限。宕昌縣也是勞務大縣,近年來,為了增加經濟收入,大量農民選擇整體移民或外出務工,不少農村地區出現了嚴重的空心化現象。因為缺少勞力等原因,村集體經濟不能很好地發展。國家對農村的很多優惠政策,到了空心村,政策沒有對象落實,使得政策理想化,無法貫徹執行。
2)缺乏縣域龍頭企業,缺少代表地方特色的品牌產品。宕昌縣受自然資源限制,雖然有中藥材、食用菌、養雞、養蜂“四大產業”(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中藥材種植),還有群眾自行發展的“五小”(即小庭院、小家禽、小手工、小買賣、小作坊)產業等,但是,整體來看,缺乏縣域主導產業。宕昌盡管自古就有“千年藥鄉、天然藥庫”的美稱,中藥材種植歷史悠久,品質優良,產量也不小,但存在的問題還是很多。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缺乏龍頭企業帶動。全縣沒有大型制藥廠和精深加工企業,中藥材仍然以原藥或初級產品流入市場,產業鏈條短,附加值不高。二是物流倉儲滯后。目前,宕昌縣雖然有中藥材加工企業12家,中藥材農民專業合作社613家,中藥材專業市場11個,但大部分市場硬件設施落后,配套設施簡陋,缺少倉儲設施和翻曬場地。三是標準化水平不高。中藥材生產仍以千家萬戶分散種植為主,種子種苗來源混雜,種植管理粗放,品種退化嚴重,科技應用率不高,標準化生產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四是宕昌境內大多企業規模都較小,小企業各自為營,沒有形成聯動效應,交易、銷售、倉儲、物流、加工一體化程度不高,集群發展優勢不強,產業提質扶壯有待進一步加強[3]。
3)農民收入來源單一,經濟社會發展緩慢。宕昌縣是國家級貧困縣,貧困時間長,貧困人口多,群眾收入基數低。比如2020年,全國、甘肅省、隴南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17 131元、10 344.3元、8 376元,宕昌縣為7 666元,分別是全國、全省、全市的44.7%、74.1%、91.5%。宕昌縣有的鄉村,因為缺資金、缺項目,人居環境整治都無法有效進行。群眾工資性收入基本為勞務收入,群眾外出務工以苦力型為主,收入過度依賴務工、結構不合理,如遇到家庭成員因病需要照顧或主要勞動力生病無法外出務工以及自然災害等特殊情況時,則該戶家庭的年度整體收入會受到極大的影響。
4)鄉村學校師資力量薄弱,生源流失現象嚴重。“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隨著時代的發展,孩子的教育問題越來越多地引起家長重視,許多家長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想方設法地購買城市學區房或租住學區房,鄉村學生越來越向城市集中,導致鄉村小學生源嚴重流失,有的不得不撤點合并或者直接被停辦。雖然教育機構每年對村學的投資力度很大,村學多媒體教學等基礎設施配備很到位,但是很多優秀村學教師因為住房在城里傾向于在城市工作,或者憑著自身努力競聘到縣城學校工作,再加上生源不穩定等因素,也使村學優秀教師大量流失,留在學校的只是些年齡較大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思想老化的教師,他們大多工作熱情不高,教學效果一般。
5)農民普遍受教育水平不高,文化程度低,自身發展本領不強,所以產業發展提質緩慢。宕昌縣農村居民普遍受教育水平低,文化程度不高,他們對有的政策不能理解或理解不透,鄉村建設、推進產業振興等方面有的就無法直接參與,直接制約著過渡銜接期各項政策措施的高效落實。外出務工也無法從事較高水平的技術活,只能選擇技術含量不高的體力類勞動,融入度不高,群眾自我發展能力不足。因為文化水平低,他們學習技術時就會很費勁,掌握技能的能力也會受到很大限制。由于宕昌縣地形地貌復雜,集中連片發展規模化產業受限,再加上群眾文化水平偏低,接受新技術的能力有限,懂經營、會管理的人員比較緊缺,自身發展本領不強,“等靠要”思想嚴重等,農業實用技術普及率亟需進一步提高,產業提質增效很緩慢。
6)缺乏懂技術、會管理、懂經營的企業管理人才和帶頭人,有關部門的服務也跟不上網絡營銷的發展。現今社會是網絡化的時代,宕昌要發展,要實現鄉村振興,就必須緊跟時代步伐,強化互聯網思維,建設網絡宕昌。在專業化生產方面,宕昌懂技術、懂經營的人才匱乏,有關部門的服務也跟不上時代的需求。宕昌生產的特色產業要想打開銷路,一定要緊緊依靠網絡,這就需要有針對性地培養一批專業化的人才隊伍。同時,有關部門的服務也要跟上網絡營銷的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鄉村振興的各項政策,最終要靠農村基層黨組織來落實。鄉村振興,關鍵在人,關鍵在干。必須建設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過硬、作風過硬的鄉村振興干部隊伍[4]。宕昌縣應堅持把黨的全面領導貫穿鄉村振興全過程,抓好基層黨建,強化黨建引領,加強組織建設。在鄉村建設中要堅持以黨建引領為核心,著力抓黨建促發展、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把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鄉村振興的重點就是實現產業興旺。宕昌縣受地理環境制約,產業發展形式簡單,主要有中藥材、食用菌、養雞、養蜂“四大產業”,其中最大的產業就是中藥材種植。近年來,宕昌圍繞“四大產業”提質增效,深入推進特色產業三年倍增行動計劃,持續推進“四大產業”體系建設,不斷擴大中藥材綠色標準化生產基地規模,建成中藥材綠色標準化生產基地13.3萬畝,還建成了縣興宕菌業加工廠等。但是整體來看,宕昌縣龍頭企業還是較少,知名品牌微乎其微,缺少品牌效應。今后,宕昌應該建基地、育品牌、扶龍頭,壯大產業規模,延鏈補鏈強鏈,重點建設哈達鋪中藥材商貿物流園、哈達鋪扶貧產業園、南河鎮金雞產業園、理川鎮蔬菜(食用菌)產業園、車拉鄉種養殖綜合產業園。同時,應積極構建“甘味”品牌+市縣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商標品牌三級培育體系,互認共建,共同打造“甘味”農產品品牌。同時,依托東西部協作,發揮定向輸轉機構的作用,為群眾持續增收創設更加有利的條件[5]。
宕昌縣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境內有官鵝溝國家森林公園、哈達鋪紅色旅游景區、岷江沿岸古三國棧道遺址以及廣闊的草原等旅游景區,集“紅”“綠”“古”旅游于一身。隨著旅游產業的蓬勃發展,宕昌縣應結合城關鎮旅游文化資源富集的實際,重點發展旅游產業,加快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旅游產業效益[6]。宕昌今后在鄉村建設規劃中,除了繼續精心打造號稱“小九寨”的官鵝溝國家5A級森林公園綠色旅游外,還要充分利用哈達鋪在紅軍長征途中的“加油站”這一獨特優勢,打造紅色旅游品牌,助推紅色教育開展。同時,還要充分挖掘宕昌境內經歷史沉淀形成的三國古棧道、“天沆永博”、化馬“三神”、“羊古堆精神”等具有獨特色彩的本地文化資源,發展特色鄉村旅游,實現資源充分利用,從而推動文旅產業深度融合發展[7]。
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任務之一就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質量的增長點,成為展現我國良好形象的發力點”。宕昌縣要全力謀劃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充分學習借鑒“康縣模式”,堅守“留住青山綠水,記住鄉情鄉愁”的理念,加快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存在的短板,不斷提升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切實推進鄉村建設行動順利實施[8]。
近幾年,宕昌縣委、縣政府多次召開會議專題安排部署扶貧資產管理工作,加大對農業產業的幫扶力度。縣委、縣政府制定出臺了《宕昌縣扶貧資產管理辦法(試行)》,印發了《宕昌縣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建立扶貧資產臺賬的緊急通知》,強化條塊結合、分類管理,有效防止資產閑置和損失浪費,確保扶貧資產保值增值。
通過脫貧攻堅期內一系列政策的扶持,縣域特色產業發展呈現出了一片大好前景,有效地帶動了當地群眾家庭收入提高。但從農業特色產業發展的歷史來看,宕昌的農業基礎是小農經濟,分散且粗放,農業特色產業在市場經濟中一直處于劣勢地位。因此,宕昌縣應進一步加大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資金、技術、人才支持力度,不斷激發農業特色產業活力[9-10]。此外,還要加強扶貧項目資產監督管理,保證資產安全運行和保值增值。
宕昌縣要重點抓住東西部協作和中央單位定點幫扶政策保持穩定的大好機遇,不斷打牢全方位長期穩定合作的基礎。一要積極主動對接,繼續加強協作關系。二要深化協作結對關系,縣直教育、文旅、醫療衛生、農業農村、商務等部門積極與青島市市南區對口部門保持和建立協作結對關系。三要注重發揮市場作用,強化以企業合作為載體的幫扶協作,積極引導市南區企業參與宕昌縣產業園區建設、農產品加工銷售和品牌推介及扶貧車間建設等。四要繼續加強與中央定點幫扶單位對接匯報,借助定點幫扶的優勢,爭取更多資金、項目、技術、消費傾斜支持。
要實現鄉村產業、文化、生態、組織振興,人才振興是關鍵。創新創業人才和產業科技人才是產業振興的重要支撐。宕昌縣應選優配強鄉鎮領導班子和村“兩委”班子,穩步推進鄉鎮換屆,嚴格落實政策程序和省市關于領導班子配備、年輕干部和“三方面”干部及“五方面人員”配備要求。一定要牢固樹立“抓人才就是抓創新抓發展”的理念,加強人才隊伍建設[11-12]。
農穩天下安,農富國家盛。宕昌縣唯有堅決貫徹黨中央和甘肅省委的決策部署,苦干實干,狠抓落實,結合宕昌實際,積極做好“三農”工作,充分調動各方的積極性,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才能取得優異成績、創造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