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璐 樊嘉慶



6月23日8點,黃河濼口水文站流量1960立方米每秒;24日,2000立方米每秒……隨著2023年黃河汛前調水調沙的啟動,黃河濟南段的流量持續上漲。
調水調沙是調節黃河水沙關系的重要手段之一。每年黃河主汛期前,黃河水利委員會調度黃河中游的萬家寨、三門峽、小浪底三座水庫接力加大下泄流量,形成“人造洪峰”,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讓奔涌的河水帶走庫底和河底的泥沙。從2002年起,連續22年的調水調沙讓黃河累計輸沙入海32.5億噸,下游河道平均下切3.1米,下游行洪能力由1800立方米每秒提高到5000立方米每秒左右,同時為下游黃河三角洲生態補水10.5億立方米。毋庸置疑,調水調沙發揮了巨大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在調水調沙進行的同時,小浪底水庫下泄的大流量順著黃河河道一路向下游演進,如何應對這場大流量過程,讓洪峰安全過境?也成為黃河河務部門連續22年在主汛期來臨前的防汛實戰檢驗。
面對大流量,濟南是如何做的?在濟南黃河槐蔭段,湍急的黃河水打著旋兒奔涌而來,拍打著岸邊的大堤,水量明顯比之前大了不少。而在黃河大壩上,以往頻頻可見的巡河黃河職工卻少了。他們都去哪了?當筆者來到槐蔭黃河河務局北店子管理段之后就找到了答案。
在管理段防汛值班室里,值班人員馮天坐在電腦前,盯著屏幕上的河道險工、控導的實時畫面,正在視頻監控巡河。“以前,防汛我們主要靠人工,每當調水調沙或者來大水的時候,我們晝夜盯在大壩上。”北店子管理段段長李煜介紹,現在他們管理段沿線布設了多處監控攝像頭,調水調沙期間,他們除了需要每天現場巡河兩遍,其他時間在電腦上就能實現對管理段河道的全天候監測。
筆者看到,視頻巡河的攝像頭的取景方向、縮放比例都可以調節。只要放大比例,對準河邊的水尺,在監控攝像頭上,黃河的水位數據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視頻巡查時,我們主要檢查備防石、壩面、沿子石是否平順、有無塌陷及裂縫;根石是否平整、有無缺失等情況。”李煜說,視頻攝像頭就像是他們的“千里眼”,從管理段上游到下游河道已經實現了監控全覆蓋。通過監控,他們不僅能把全管理段河道、大壩的實時情況盡收眼底,而且還能實現快速處置。“一旦出現險情,我們立馬就能上傳下達,在告知巡查人員到現場確認的同時,上報上級部門,找專業的人員進行維修,當天就能解決。”
如果說,李煜把視頻監控看作是巡河的“千里眼”,那對于“95后”黃河青年馮天來說,“無人機”是他現在已經離不開的巡河伙伴。在黃河防汛期間,馮天一邊熟練地操作著無人機,一邊觀察著實時傳輸到地面操控儀屏幕的畫面,觀察河勢,也仔細地記錄重點位置的情況。
“無人機的畫面可實時回傳到管理段,技術人員在會議室集中觀看影像資料,分析無人機拍攝的工情、水情畫面,預判可能存在的隱患及薄弱點,發現問題及時解決。”馮天說。
眼下,無人機、視頻監控齊上陣,使濟南黃河上有了新科技加持,矗立在黃河兩岸的黃河堤防也在汛前進行了“強筋健骨”。
筆者從濟南黃河河務局了解到,今年汛前,該局通過開展防洪工程安全普查和河勢查勘,對140處隱患點實行對賬銷號,并采用無人機全方位航拍和重點部位人工觀測相結合的方式對轄區河段防洪工程重點壩岸、河勢易變段進行了全面查勘。6處工程設施水毀修復項目已全部完成,所轄河道工程的28處水尺零點高程進行全面校測,做好了各項防汛準備工作。
據了解,為確保本次汛前調水調沙工作的正常進行,濟南黃河河務部門24小時值班值守,確保信息上傳下達暢通,專業機動搶險隊隨時待命,時刻做好抗洪搶險的出征準備。此外,濟南黃河河務局調動濟南黃河廣大青年職工的青春力量,發揮好模范帶頭作用,隨時做好下沉一線巡查防守的準備,助力基層一線防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