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廣磊
通過本章的學習,同學們將會知道,利用證明,我們能夠有理有據地闡述問題,以理服人,這體現了邏輯推理的強大力量,也培養了我們終身需要的科學態度和理性精神。
一、明晰有關概念及聯系
在本章的學習中,我們將了解定義、命題、基本事實、定理、推論等有關概念。
對名稱或術語的含義進行描述或做出規定,就是給出它們的定義。比如,“平行線”的定義是“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
命題是判斷一件事情的語句,一般結構是“條件+結論”。比如,“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旁內角互補”,條件是“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結論是“同旁內角互補”。
命題有真有假。如果命題的條件成立,那么結論成立,像這樣的命題叫作真命題。如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位角相等;如果a>b,b>c,那么a>c;對頂角相等。如果命題的條件成立時,不能保證結論總是正確的,也就是說結論不成立,像這樣的命題叫作假命題。如同旁內角互補;如果a>b,那么ac>bc。
每一個命題都有逆命題。對于兩個命題,如果一個命題的條件和結論分別是另外一個命題的結論和條件,那么這兩個命題叫作互逆命題。其中一個命題叫作原命題,另外一個命題叫作原命題的逆命題。比如,“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的逆命題是“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原命題的真假與逆命題的真假沒有必然聯系。原命題為真,逆命題未必為真。比如,真命題“對頂角相等”的逆命題是“相等的兩個角是對頂角”,這顯然是假命題。
基本事實(公理)是人們在長期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正確的命題,它不需要證明。例如,我們已經學過幾個基本事實:①兩點確定一條直線;②兩點之間,線段最短;③經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這條直線平行;④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這條直線垂直;⑤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等等。基本事實可以作為證明其他真命題的依據。如應用基本事實“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可以推導出“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和“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定理是根據基本事實推導出來的真命題,都是最基本的和常用的,也有許多經過證明的真命題沒有被選作定理。因此,定理都是真命題,而真命題不都是定理。例如,“若∠1=∠2,∠2=∠3,那么∠1=∠3”,這就是一個真命題,但不能說它是定理。
此外,推論是由基本事實和定理推出的結論,往往比定理的限制條件多一些。比如,由三角形內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內角和等于180°”得到的推論有“直角三角形兩個銳角互余”和“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于與它不相鄰的兩個內角的和”。因此,推論是定理的特殊情況。
綜上,定義、基本事實、定理、推論都是真命題。
二、明白證明的必要性
學習幾何離不開觀察和實驗。幾何中研究物體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等,許多都是通過觀察進行的。例如,我們在小學數學里觀察過一些三角形三個角的和,并運用實驗(剪拼)的方法,得到“三角形三個角的和等于180°”這個結論。但是,從觀察和實驗得到的認識是初步的,往往是不全面的、不深入的。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都是這樣的?為什么每個三角形三個角的和必然是180°呢?這就要在觀察的基礎上,有理有據地說明理由,這就是推理。推理不僅可以使我們從觀察實驗得到的知識更全面、更深入,而且可以進一步得到一些新知識。
根據已知的真命題,確定某個命題真實性的過程叫作證明。證明要做到言必有據,往往需要我們從一些關聯的條件出發,應用一定的知識,通過分析、推理,然后做出正確的判斷。
在幾何中,除了基本事實外,不管命題的結論多么明顯,都必須通過推理來證明。這是因為直觀有時會造成錯覺,并不永遠可信。通過對少數具體例子進行觀察和測量得出的結論,不能保證在一般情況下都成立,因而有些圖形的性質并不能通過測量得出。
因此,在幾何中,除了公理以外,任何一個命題的正確性,只有在進行了推理、論證以后,才會得到認可,而這種推理、論證,就是借助于演繹推理來進行的。最重要的是,通過推理的方法來研究圖形的性質,不僅可以掌握許多無法通過觀察、度量得到的性質,而且可以揭示這些性質之間的內在聯系,有利于我們對幾何圖形的進一步研究。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