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珍藏著一個棕色的公文包。這件看上去有些滄桑的革命文物,是紅巖英烈陳然的隨身物品。
1964年8月,陳然的哥哥陳崇基將公文包捐贈給紅巖革命紀念館。公文包內,一側由帶蓋口袋和兩個夾層構成,另一側有五個夾層。從外觀可以看到,公文包劃痕明顯。這些使用的痕跡,總能讓人想起陳然的英勇形象。
陳然,原名陳崇德,祖籍江西,1923年生于河北香河,父親是海關職員,先后在北京、上海、安徽、湖北、重慶等地工作,陳然也隨父輾轉各地生活、求學。1938年,陳然在湖北宜昌參加“抗戰劇團”,在抗日救亡宣傳工作中,接受了革命教育。經過實際工作鍛煉,1939年,陳然在“抗戰劇團”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6年,全面內戰爆發,中國社會處在“向何處去”的重大轉折關口,相當多的青年也因政治局勢的復雜和自身前途的渺茫而苦悶與彷徨。在新華日報社的領導下,陳然與一些進步青年創辦了《彷徨》雜志。陳然與《彷徨》同仁整理從香港寄來的《群眾》周刊及新華社電訊稿,摘編油印成小報,在群眾中秘密傳閱。
后來,中共重慶市委將《彷徨》作為市委機關報,命名為《挺進報》。陳然擔任《挺進報》特支組織委員、代理特支書記,負責《挺進報》的印刷工作。
1948年4月,《挺進報》機關遭破壞,陳然被捕,先后被囚于渣滓洞、白公館看守所,經受種種酷刑折磨,堅貞不屈。
1949年10月28日,陳然被押赴刑場。在刑場上,陳然橫眉冷對,用反綁的雙手將背上的死囚標簽扯下,喝令“從正面向我開槍”,被稱為“慷慨悲歌之士”。
(選自“學習強國·重慶學習平臺”,有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