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卞文志

2023 年3 月7 日,萬步炎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接受采訪
5 月22 日,中共中央宣傳部授予萬步炎“時代楷?!狈Q號。萬步炎現為湖南科技大學教授,也是中國深海鉆機“海?!表椖渴紫茖W家。2003 年,萬步炎帶領團隊自主研發的我國首臺深海淺層巖芯取樣鉆機海試成功,在海底下鉆0.7米,鉆獲第一個巖芯樣品。盡管只有0.7米,但這是中國人自己的深海鉆機在太平洋上打出的第一個孔。2021 年,他們研發的“海牛Ⅱ號”海底大孔深保壓取芯鉆機系統在海底成功下鉆231 米,刷新世界紀錄。
從0.7 米到231 米,從突破國外技術封鎖到填補世界空白,30 多年來,萬步炎帶領團隊實現了中國海底鉆機裝備與配套地質鉆探技術從無到有、技術水平從與國外跟跑到并跑再到領跑的革命性跨越,為國家海洋強國戰略的實施和維護我國國際海洋權益作出了突出貢獻。
萬步炎是土生土長的湖南人。1978 年恢復高考后,剛滿14 歲的他考入中南礦冶學院地質系探礦工程專業。1985 年研究生畢業,萬步炎被分配到長沙礦山研究院海洋采礦研究室工作,從此與海洋結下不解之緣。
1992 年,萬步炎受邀到日本開展海洋技術合作研究。一位日本同事對他說:“你很優秀,可惜你們國家海洋技術研究整體實力不行。”這句話深深刺痛了萬步炎的心:“國家落后于人的地方,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彼ゾo一切時間拼命學習,一年后,拒絕了日方的高薪邀請,毅然回國。因為他知道,國家的強大、科技的進步,離不開每個人的努力和奮斗。
1998 年,34 歲的萬步炎第一次登上遠洋科考船,看到的景象又一次深深刺痛了他。當時,我國深海勘探技術剛剛起步,科考船上所有儀器設備哪怕一根很小的取樣鋼管都是進口的。一些發達國家的海底鉆機已經開始使用通信電纜,我國租用的海底鉆機卻只能用拖網吊著深潛入海,海底信息無法上傳,跑出去幾十公里能不能撈出一些表層礦石全憑運氣,撈到了也無法判定該礦石在海底的精確位置。面對國外的技術封鎖,不甘受制于人的萬步炎暗下決心:一定要研制出我國自己的深海鉆探設備。
1999 年,萬步炎帶領團隊接下了研發首臺國產深海鉆機的任務。租來的鉆機只有參數和基本原理,所有關鍵技術都得從零開始,為此他不得不自學海洋地質與環境、機械設計、通信、供電、自動控制等學科的知識。沒有圖紙,就自己畫圖、試驗,畫了幾千張,試了無數次。那段時間,至少有兩三個月,萬步炎每天都在實驗室工作到凌晨兩三點鐘。2001 年,我國終于有了第一臺自主研發的深海鉆機,而萬步炎正是其發明者。還沒來得及享受勝利的喜悅,難題又來了。從國外買來的科考船號稱能承重5 噸,其實只能承重2.5 噸,4.5 噸的鉆機樣機裝載上去,船就不行了。萬步炎又帶著團隊用兩年時間給鉆機“減肥”,直至達標。
2003 年夏天,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了。海試時,萬步炎親自操作,屏住呼吸將自己研發的深海鉆機一點點放到了海底。下鉆持續了半個小時,所有人都緊張地盯著控制室的數據。當鉆機在海底下鉆0.7 米,并成功取回礦石樣本時,大家情不自禁地抱在一起又哭又笑。那一天,平時很少喝酒的萬步炎喝醉了。為了這0.7米,他已經整整奮斗了18 年,一次次從零出發,又一次次歸零重啟,終于在黑暗幽深的海底走出一條從未有人走過的中國道路。
首戰告捷,“海牛家族”深海開墾的腳步不停,0.7 米、2米、5 米、20 米、60 米……萬步炎和團隊再接再厲,持續攻關,嘗試了上百種方法,試驗過26 種材質,進行過5 次迭代升級,又成功打造出一只無與倫比的“海底神獸”——高7.6 米、腰圍10米、體重12 噸的“海牛Ⅱ號”。2021 年,萬步炎帶著“海牛Ⅱ號”向2000 米的深海發起挑戰。在所有人的注視下,“海牛Ⅱ號”緩緩入海,沒進深藍,兩個半小時后,它抵達水深2060 米的海底。“1 米,60 米,100 米……”萬步炎聚精會神地操控著鉆機向下深鉆,整整20 多個小時,已經57 歲的他幾乎沒有合眼。當鉆頭的深度最終停留在231 米時,萬步炎忍不住紅了眼眶。“目前國外在海底實際最大鉆深只有147.4米,我們刷新了世界紀錄?!?/p>
據萬步炎介紹,現在我國80%的深??碧皆O備及零部件都實現了國產化,已經在太平洋等大洋和我國的南海、東海等海域鉆出了2000 多個中國孔,完成了多座國際海底礦山的勘探,也結束了依靠國外鉆探權開展海域可燃冰勘探的歷史。其中所有的核心關鍵技術均為自主研發,已擁有150 多項國家專利、16 項國際發明專利??梢哉f,我國已經將深海資源與地質鉆探的核心關鍵技術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里。
從0.7 米到231 米,從推開深海一條門縫到打開深海大門,中國深??碧綄崿F了彎道超車,萬步炎也終于拔出了技術落后這根深扎于心頭多年的利刺。今年59 歲的他雖然已是兩鬢花白,談起未來的方向眼睛里的光卻越發明亮、堅定?!白呦蛏钏{的海洋夢就是我的中國夢,希望我們的裝備能在更深和更廣闊的海底進行地質鉆探取樣。我們中國人有能力,有志氣。別人能做到的,我們也一定能做到;別人還沒有做到的,我們也有可能先他們一步做出來。”
現在,萬步炎不僅從事科研工作,還肩負著為國家培養海洋人才的重任。海洋研究離不開大海,由于實驗室內無法完美模擬海上現場狀況,每年萬步炎和學生都有大量時間是在海上度過??蒲性O備的問題在船上最容易集中顯現,能否在最短時間里排除故障、解決問題,十分考驗學生的實踐水平和知識的遷移運用。海上科考不分晝夜,萬步炎會和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連班倒,碰上緊急情況誰都休息不了。他對學生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獨立、不怕吃苦,能克服暈船的問題,能忍受海上生活的枯燥,關鍵時刻能拿起錘子、扳手、電焊跟工人一起干活。截至目前,萬步炎團隊已培養出8 名博士、42 名碩士。這些學生都已成為“鉆”在我國海洋事業中的一顆顆螺絲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