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恒
(河南工業貿易職業學院,河南 鄭州 451191)
近年來,隨著時代的進步和城市的發展,圍擋在建筑場地和施工現場隨處可見,而圍擋的連接固定方式卻缺少專用的固定裝置,只看到扎帶、鐵絲等固定連接場況。扎帶和鐵絲都是一次性的裝置,一方面在拆裝時候不夠便捷,浪費安裝拆卸時間,降低工作效率,造成原材料的浪費;另一方面對經濟環境不友好,一次性的浪費造成使用成本的增加,如果得不到及時的回收就會造成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因此,本文設計出一種圍擋專用的固定連接裝置,并對該裝置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
圍擋是城市建筑工地外圍圍蔽、遮擋物,其起到一種美化、整潔、統一的作用。現有市面上的水馬圍擋結構如圖1所示,其包括圍擋主體和布設在圍擋主體兩側的連接側板,圍擋主體上窄下寬,兩側的連接側板錯位布設便于相鄰兩個水馬圍擋的拼裝,連接側板上開設有孔洞便于相鄰兩個水馬圍擋的連接安裝[1]。
圖1 水馬圍擋連接固定裝置示意圖
圍擋連接裝置是保證圍擋連接和固定的主要部件,承擔圍擋模塊之間的銜接和固定,相鄰的兩個圍擋之間需要做好固定和緊密相連,保證圍擋的結實和穩固。
針對上述水馬圍擋的連接安裝,傳統的連接方式多是靠細鐵絲的纏繞固定和自鎖式尼龍扎帶固定,包括很多生產圍擋的廠家并不提供專用的圍擋連接裝置,依靠細鐵絲穿過孔洞纏繞可以固定,但是連接和拆卸時不方便,耗時耗力。采用自鎖式尼龍扎帶固定是一次性的固定,不能夠重復利用,使得整個安裝過程很耗費人力和時間[2]。
同時,細鐵絲和自鎖式尼龍扎帶由于比較細,在固定預緊時候容易把圍擋割破,特別是圍擋受到外力時候更容易破損,對圍擋的使用周期產生不利影響。
為了解決現有圍擋連接安裝拆卸困難的問題,設計出一種圍擋專用連接固定裝置。設計的圍擋連接固定裝置包括拼裝的兩個水馬圍擋,每個水馬圍擋包括圍擋主體、設置在圍擋主體左右兩側錯位布設的連接側板和開設在連接側板上的孔洞。兩個水馬圍擋的連接側板重疊、且孔洞對應,相對應的兩個孔洞之間可拆卸,有連接固定單元;連接固定單元包括外卡座和內扣板,外卡座包括上下層疊布設的卡板一、卡板二和卡板三。卡板三、卡板一和卡板二輪廓截面面積依次減小,卡板一兩側對稱開設有傾斜布設的卡槽,卡槽與卡板一連接組合后截面呈“凸”字形;內扣板長度大于外卡座長度,內扣板上開設有卡孔,卡孔與卡板一輪廓形狀相適配,內扣板通過卡孔插接在卡板一上,內扣板與卡板三上下存在間距;外卡座穿過相對應的兩個孔洞后、插接內扣板以限位,插接方式便于外卡座與內扣板的安裝拆卸[3]。
卡板一、卡板二和卡板三的輪廓截面為封閉的“U”字形,卡板一厚度大于卡板二厚度,卡板二厚度與卡板三厚度相同;卡槽截面為直角梯形,卡槽自卡板一側壁向內延伸至卡板二側壁,卡槽的高所在的邊為卡板一的底邊;卡孔截面呈“U”字形與卡板一相適配,內扣板兩側呈“L”形卡持在卡板一兩側、且與卡槽相適配,卡孔與卡槽接合面為斜面;內扣板與卡板三平行排布,內扣板厚度與卡板一厚度相同,內扣板和卡板三的間距等于卡板二的厚度;卡板二對應兩個水馬圍擋的連接側板,且卡板二置于孔洞內,卡板一穿過相對應的兩個孔洞后連接內扣板,內扣板和外卡座配合擠壓連接側板[4]。
如圖2~圖7所示,圍擋連接固定裝置包括拼裝的兩個水馬圍擋,每個水馬圍擋包括圍擋主體1、設置在圍擋主體1左右兩側錯位布設的連接側板2和開設在連接側板2上的孔洞3。拼裝時,兩個水馬圍擋的連接側板2前后重疊,且與連接側板2上的孔洞3對應連通。
圖2 圍擋連接固定裝置的外卡座示意圖
圖3 圍擋連接固定裝置的外卡座主視圖
圖4 圍擋連接固定裝置的內扣板示意圖
圖5 圍擋連接固定裝置的外卡座和內扣板組裝示意圖
圖6 圍擋連接固定裝置的連接固定單元與圍擋安裝的側視圖
圖7 圍擋連接固定裝置的連接固定單元與圍擋安裝的俯視圖
為了便于相鄰兩個水馬圍擋的安裝,相對應的兩個孔洞3之間可拆卸連接,有連接固定單元,通過連接固定單元可方便將水馬圍擋連接安裝[5]。
連接固定單元包括外卡座4和內扣板5,外卡座4和內扣板5之間插接安裝。外卡座4包括上下層疊布設的卡板一41、卡板二42和卡板三43,卡板一41、卡板二42和卡板三43的輪廓截面為封閉的“U”字形,卡板三43、卡板一41和卡板二42輪廓截面面積依次減小。
卡板一41厚度大于卡板二42厚度,卡板二42厚度與卡板三43厚度相同。卡板一41兩側對稱開設有傾斜布設的卡槽6,卡槽6截面為直角梯形,卡槽6可實現內扣板5的插入。
卡槽6與卡板一41連接組合后截面呈“凸”字形,卡槽6自卡板一41側壁向內延伸至卡板二42側壁,卡槽6的高所在的邊為卡板一41的底邊,卡板一41的底邊即是卡板二42的頂邊。
內扣板5長度大于外卡座4長度,即內扣板5的長度大于卡板三43的長度,內扣板5寬度和卡板三43寬度相同,寬度相同即是內扣板5側平面與卡板三43側平面位于同一平面。
內扣板5上開設有卡孔7,卡孔7與卡板一41輪廓形狀相適配,卡孔7截面呈“U”字形與卡板一41相適配。內扣板5兩側呈“ L”形卡持在卡板一41兩側、且與卡槽6相適配,卡孔7與卡槽6接合面為斜面8。
內扣板5通過卡孔7插接在卡板一41上,內扣板5與卡板三43上下存在間距,此間距空間即為后期夾持連接側板2的空間。具體的,內扣板5與卡板三43上下平行排布,內扣板5厚度與卡板一41厚度相同,內扣板5和卡板三43的間距等于卡板二42的厚度。
連接固定單元在與水馬圍擋安裝時,外卡座4穿過相對應的兩個孔洞3后,插接內扣板5以限位。
卡板二42對應兩個水馬圍擋的連接側板2,且卡板二42置于孔洞3內。外卡座4由圍擋外側插入孔洞3,卡板一41穿過相對應的兩個孔洞3后插入內扣板5,內扣板5由圍擋內側插入卡板一41,內扣板5和外卡座4配合擠壓連接側板2,從而將相鄰兩個水馬圍擋連接安裝,有效防止圍擋左右方向、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的移動。
連接固定單元在與水馬圍擋拆卸時,向上拔出內扣板5,繼而卡孔7與卡板一41脫離,而后將外卡座4從孔洞3內拔出,即可解鎖相鄰兩個水馬圍擋[6]。
該設計結構合理,外卡座穿過相對應的兩個孔洞,可防止圍擋左右、上下方向的移動。外卡座穿過相對應的兩個孔洞后插接內扣板,外卡座和內扣板能夠實現彼此的正常預緊配合,可防止圍擋前后方向的移動,進而在外卡座和內扣板的插接配合作用下,能夠保證圍擋在三維方向上的固定,提高相鄰兩個圍擋之間連接的穩固性。
圍擋專用連接固定裝置的外卡座和內扣板配合擠壓連接側板,增加與圍擋的接觸面積,保證圍擋連接穩定的同時能夠很好地保證圍擋的完整性和使用質量,提高圍擋的使用周期。外卡座和內扣板采用插接匹配,能夠很好地安裝和拆卸,節約安裝和拆卸的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時間。同時外卡座和內扣板能夠重復利用,提高了利用率,降低了使用成本,響應國家可持續發展的號召。
總之,本文設計的這種圍擋固定連接裝置,是針對現有圍擋連接中出現的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產品周期短、拆裝繁瑣等問題提出的解決方案和具體的操作裝置。通過對現有的圍擋進行分析和總結,結合當下圍擋市場的發展,設計的圍擋連接裝置可以很好地緩解當下圍擋連接存在的弊端,從根本上解決傳統圍擋連接裝置不足的問題。當然,在未來的發展中還需要進一步研究,提供更加方便、節約、環保的產品來滿足市場的需求,解決現有連接中的問題,為可持續發展、碳達峰、經濟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