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嘉術
廣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廣東 廣州 510010
追求美好已然成為新時代一個特征,隨著全面小康社會建成,人民已不再將自身關注點一味簡單放置于建筑質量、安全等方面,轉而開始對建筑立面外觀、實用性提出了更高追求,住宅立面幕墻化、公建化及第五立面在大城市被提及頻率越來越高。因此,施工單位在施工環節,不但需要做好精細化施工管理,確保工程施工質量,而且還需高度重視建筑立面設計工作的開展,進一步提升建筑物的美觀性及適用水平,使所建造之物能夠充分滿足人民實際需求。由此可見,對建筑立面設計及精細化施工管理進行深入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現實意義。
第一,使用性方面要求。一直以來,建筑應用年限及應用安全得到了人民的密切關注,而在進行建筑立面設計階段,同樣需要設計師對這兩個方面內容展開綜合考量,借此為建筑物應用年限、應用安全有效提升,打造良好基礎[1]。鑒于此,設計師在正式開展建筑立面設計之前,需要對當地氣候條件、人民價值觀、文化背景等方面進行全面考量,以便為設計方案的可行性、合理性,提供更多支持,只有在設計師充分掌握當地氣候條件、自然環境以及地形地貌等一系列因素后,方可選擇出符合實情的材料與技術,從而進一步提升建筑立面設計方案的整體質量。另外,對使用性方面而言,設計師還應充分考慮人民個人喜好及其對舒適度所提出要求,例如,為了讓夏、冬兩季的室內溫度更為適宜,設計師在進行建筑立面設計階段,應對兼具蓄熱及熱阻功能的高品質建材展開合理選擇與應用,唯有如此,方可為建筑調溫功能、綠色節能實現,提供相應支持。
第二,合理性方面要求。在新時代、高質量發展大環境下,人民群眾的審美理念出現了一定變化,新奇想法不斷出現,在此情況下,社會中越來越多奇特、媚洋、求怪設計或者不協調立面設計就此出現,雖然此類建筑立面設計于外觀造型方面十分獨特,但是卻并未對建筑整體視覺效果、城市原有環境等問題進行考量,從而造成建筑立面設計與周邊環境協調性極差,存在明顯的突兀問題?!吨泄仓醒?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針對當前一些城市存在的建筑貪大、媚洋、求怪,特色缺失和文化傳承堪憂等現狀,提出建筑八字方針“適用、經濟、綠色、美觀”,防止片面追求建筑外觀形象,強化公共建筑和超限高層建筑設計管理;《城市設計管理辦法》指出城市設計與城市規劃的關系,明確城市設計管理要求,依法依規遏制愈演愈烈的建筑亂象,嚴格控制千城一面“蔓延”。另外,伴隨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開始在建筑立面上增設空調、廣告一類的裝置設備,在一定程度上給原本設計的建筑立面協調性、整體性帶來一系列消極影響,大幅度降低建筑立面設計效果。鑒于此,設計師便需展開更為長遠的思考及超前設計,或者是進一步提升建筑立面設計的兼容性、融合性,借此來為后續建筑立面設計的科學調整、空調等一系列設備的遮蓋,創造有利條件,達到設計可持續發展設想。
第一,建筑立面變化并不統一。通常情況下,建筑設計需嚴格依照有關建筑規范來開展,因此,設計師在進行建筑立面設計環節,便需對建筑立面各個部分進行全面、綜合的考量,使建筑立面和周邊自然環境實現有機融合,在最大限度發揮自身特點基礎上,還需與周邊環境相協調[2]。但就目前我國建筑立面設計現狀來看,部分設計師在實際設計階段,并未進行綜合考量,使建筑立面只可表現出“片面美”,難以向人民表達出建筑的“整體美”,從而大幅度降低建筑立面設計效果。以廣州市為例,當地多數規劃設計條件均要求屋頂要和建筑立面一體化設計、重視第五立面設計。
第二,建筑立面對比不協調。對比這一方式在我國建筑立面設計中十分常見,通過此種手段的科學利用,能夠全面凸顯出不同建筑物的個性,但是這也加大了建筑立面設計難度。一旦設計師并未掌握好相關內容,則會出現主次不分的情況,難以向人民正確表達出建筑立面設計原本理念,使建筑本應該統一的社會形象受到破壞,結果就是同一個城市立面的參差不齊。因此,設計師在具體應用對比這一方式時,需盡可能讓每部分的建筑皆可做到融匯關聯,以呈現出一個統一整體。
首先,設計師在建筑立面設計階段,應進行可變式立面設計。當前,一些建筑立面設計師把新型結構技術合理融入到建筑立面設計工作之中,實現了可變立面設計的目標,為人們帶來了更多新鮮體驗,有效打破以往建筑立面設計工作的局限性,讓建筑立面設計別具一格;同時,還有部分設計師在展開立面設計時,將機械力量與結構技術進行了聯合應用,使建筑立面“活動”起來,并且還有一些設計師把生化技術、媒體技術等融入到其中,為建筑形態變化性、靈活性的有效提升,打下了良好基礎。其次,應當加強互動性立面設計。伴隨我國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設計師可以將當下領先科技系統合理運用到建筑立面設計工作之中,借此來讓建筑物使用者可以和立面之間展開密切交互,使建筑物具有一定“應激性”、“生命性”,在不斷變化過程中和人民展開多層次交互,讓人們對其有一個深刻的印象。再次,強化設計立面使用功能。為了能夠充分滿足如今人民對建筑功能提出的適用性要求,設計師需積極創新自身立面設計手法,把功能屬性、文化背景等科學融入至立面設計之中,借此確保在立面設計更為秩序井然基礎上,更好地實現裝飾及點綴設計有機統一。最后,凸顯立面設計適用性。為了全面適應新時代現代化城市環境,以及建筑使用者對尺度等諸多方面所提出需求,設計師在自身工作開展階段,需對立面尺度感的設計予以高度重視,并不斷創新自己建筑立面設計風格,全面考量當地文脈方面等問題,從而讓建筑立面的構造結構、技術以及方式等實現有機結合,讓建筑立面的設計比例、尺度、風格類型等能夠充分滿足人民當下審美和需求,以清遠市連南瑤族自治縣項目外立面設計為例,設計師一般會提取瑤族建筑挑檐屋蓋、刺繡符號、瑤族紅等當地標識性特征應用于建筑外立面設計中。
在如今新時期環境下,人民群眾對建筑物的功能、舒適度、外觀等方面提出了全新要求,為了更好地迎合當下人民實際需求及喜好,讓建筑立面設計能夠吸引到更多的人群,需要設計師在進行創新設計環節,全面考量人民實際需求,從而進一步提升市場占有率及市場競爭能力。在此情況下,設計師則需秉承時代性原則對建筑立面進行合理設計,與當下社會中最新的時尚原則相結合展開設計,并綜合考量周邊環境因素,最終為建筑立面設計水平顯著提升,提供大力支持。
目前,越來越多的設計師在進行建筑立面設計時,開始逐漸運用現代化科學技術,在互聯網技術、大數據應用的支撐下,設計師可以在網絡平臺中查詢到更多高質量設計方案與成功案例,接下來,設計師便可對這些立面設計案例所處的背景、環境展開充分研究,不斷總結與設計相關方面內容,依據每個建筑立面設計工作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科學的創新。除此之外,在計算機軟件的大力支持下,設計師還可以全面實現模擬設計,借助模擬圖制作的方式,來逐步優化與調整建筑立面設計,將新型綠色建材合理運用到其中,從而提升建筑立面的綠色性、節能性、環保性,促使立面設計質量與效率顯著提升。
施工單位在精細化管理目標制定過程中,需依據建筑工程實際情況,在內部制定出一套標準化、規范化、系統化的管理制度,形成企業的定性體系管理規章,并要求相關管理人員在工作開展階段嚴格執行,如此,才能打造出規范、健全的精細化管理體系。
首先,確保崗位制度具有一定的明確化、精細化,要求相關崗位的各項管理職能范圍及各個管理環節均明確人員進行管理[3]。例如,在投標至結算期間的全過程中,每個環節的控制人員和管理人員要有明確劃分,在必要時間節點要進行交流或交接,保證資料及信息不會在管理過程中出現丟失或衰減;其次,管理制度要形成書面文件,以供各個管理人員進行傳閱并掌握,借此促進每個規章制度都具有一定的精細化管理,從而有利于各個崗位之間良好協作。另外,建設工程的精細化管理必須做到全面化,對各個細節進行詳細分析,考慮各個部門之間銜接作用,將精細化的主線思路明確出來,并著重對質量、安全、工期、文明、環境等大方向進行全面考量;最后,精細化管理體系需要形成一定的表格文件,各項精細化管理制度可以在細節上形成表格化管理,并在其中將細部要求進行逐一列出,進而在考察精細化管理環節,能夠有適合的考察參考文件,促進精細化管理體系更好與日常管理間實現良好融合。同時,還可以通過考察工作開展,來明確各個管理部門的工作開展情況,在此環節,施工單位可落實獎懲制度,針對表現優異部門作出相應獎勵,而表現不理想的則作出相應處罰,如此才可確保精細化管理在工程施工全過程良好推進,形成有效的戴明環,全面促進我國建筑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應當注意的是,隨著互聯網+、5G、北斗等新一代技術的進一步普及,精細化管理應做到電子化與紙質化的有機協調統一,滿足隨時隨地可查詢及開展各項監督所需。
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頒布實施,我國建筑工程監理制度至今已有25年歷史,雖然根據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修改《建筑工程施工許可管理辦法》的決定,目前多個省份、地市針對部分建設項目,明確可以不實行監理,但監理制度在當前還是很多建筑工程的重要一環,因此必須提高監理人員精細化管理意識。
為了能夠確保有效實現精細化管理目標,應當不斷對監理人員進行精細化理念的滲透,需要其對各種細節有著明確了解,并不斷加強自身精細化管理意識,在日常工作開展階段,定時對工程現場進行全面監督巡查,保證施工全過程都處于監理人員監督監管范圍之內,讓施工環節所有質量細節更加符合驗收規范標準。由于建筑工程的施工環境和施工范圍相對較大,涉及到的驗收內容也相對較多,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人員管理以及單位關系協調的難度,為此,監理單位必須安排綜合素養較強管理人員,對工程施工各環節進行綜合協調管理,促進各個單位進行良好合作溝通,對所有單位做到一視同仁,嚴格要求各個單位依據規范、按審圖通過圖紙開展工作,促進個性制度及技術指標能夠在實際工作中全面落實。另外,監理人員必須將精細化施工管理當做自身責任,將精細化管理合理融入到日常工作各個環節之中,如此,才能讓自身監督管理逐漸演變成精細化管理模式,更好地提升工程施工質量,服務好建設單位。
在對工程施工進行精細化管理環節過程中,材料管理以及設備管理是其中重點管理內容之一,因此,管理人員在工作開展階段,需將材料管理與設備管理進行合理區分,對其進行具有針對性精細化管理。首先,在對材料進行精細化管理過程中,善于借用第三方技術咨詢單位技術力量,明確材料的具體參數,要從圖紙要求、技術規格、采購標準、施工標準等眾多因素中綜合統籌,將材料管理形成一個詳細、完善的管理流程,每個流程的運轉形成相應管理制度,在圖紙交底中,各類技術人員必須與設計單位一一落實,做到對技術規格和圖紙參數詳細了解,能夠有效分析出材料各項指標及性能,之后再對施工現場進行采購轉達。而在采購環節中,則需要采購人員細致分析參數的相關指標,對材料的性能進行細致了解,進而在眾多材料中,選取符合要求的材料進行采購,堅決不能降低材料的質量,堅決杜絕采購材料成本超概預算。而在施工環節,施工人員要對進場材料進行質量驗收,協同監理人員、第三方人員等做到聯合驗收管理效果,一旦在驗收環節發現材料的規格、數量、質量與技術人員的定義存有差異,則必須第一時間聯系采購人員及廠家進行處理。而驗收合格材料,要注意存放保管,根據材料性能,進行防潮、防曬等保護措施。其次,在對各種機械設備進行各項管理工作時,通常要針對施工環節進行精細化質量管理,由于機械主要屬于租賃使用,重點需要注意在施工環節的質量管理和進度管理,從而在提升施工質量前提下,也為工程整體成本形成一定節支,利于成本管理的總體精細化控制。
隨著社會深化改革,我國經濟建設一致處于高位中,伴隨近年大型基建項目的陸續鋪開,建筑施工安全的管理壓力與日俱增。由于安全管理是建筑施工管理重要內容,提升安全管理質量是精細化施工管理關鍵所在,一旦出現安全事故,會對工程進度、成本產生巨大消極影響。因此,在實際施工環節,要重點將精細化管理理念貫徹到安全管理環節之中,對管理人員、制度、目標等都要進行精細化分析,尤其是涉及到現場安全的細節部分,要從安全預案上進行重點加強,將安全風險遏制在搖籃,從而減少安全事故發生幾率。目前,工程施工范圍都相對較大,因此,要在經濟效益中理性考慮安全支出,必要的經費一定要同步應用到位,細化各項安全措施,保障風險較大的施工環節不會出現任何問題。
總而言之,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立面設計及精細化施工管理,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決定著工程施工最終效果,以及建筑物在投入使用后人民的體驗感、幸福感。因此,相關單位需對立面設計及精細化施工管理予以高度重視,不斷創新建筑立面設計形式,并通過人材機等方面進行精細化施工管理,以確保建筑施工全過程更為有序、高效,確保工作施工質量,唯有如此,方可促使我國建筑業真正意義上實現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