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悅明
陜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陜西西安 710018
(1)良好的混凝土生產配制,不僅可以從根源上保證施工的質量,而且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達到節約施工成本的作用,降低混凝土配制所使用的原材料量。
(2)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容易出現裂縫、麻面病害等施工問題,這些問題的發生也和施工現場氣候溫度、施工操作情況等內容有著直接聯系,加強建筑混凝土工程施工技術控制,可以降低這些病害問題的發生概率,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
(1)水泥材料目前市場中流通的水泥品種較多,如普通硅酸鹽水泥、礦物硅酸鹽水泥等,除特殊要求外,多使用普通硅酸鹽水泥(如P.O42.5 水泥)參與施工,同時在水泥選擇時也需考慮材料水化熱,降低水泥水化熱帶來的負面影響。
(2)所選細骨料不超過5mm,同時對于細骨料級配、含泥量等參數進行合理化控制,以提高細骨料選擇結果的合理性,保證拌和后混凝土的和易性。
(3)所選粗骨料粒徑不低于20mm,過程中也需要對粗骨料級配、含泥量、含沙量等參數進行科學化控制,以提高粗骨料應用結果的合理性,提高混凝土整體強度。
(4)外加劑的作用是改善混凝土相關性質,如抗裂性、抗凍性、和易性等。外加劑在應用中需要做好生產許可證、質保資料、質檢報告等參數整理,同時外加劑在應用前也需要做好相應的試驗工作,根據實驗結果來篩選種類最為合適的外加劑,確?;炷潦┕そY果的可靠性。
(1)在對混凝土調配時,需要對建筑工程所處環境的基礎環境、地域條件等內容展開綜合化考量,并以此來確定具體的拌和用水量和其他材料用量。
(2)在對混凝土進行調配時,需要對水灰比進行合理化控制,一般情況下,材料水灰比需控制在0.42~0.45。不同位置也會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確保水灰比的契合性,從而提高混凝土的應用質量。
(3)在對混凝土進行拌和時,也需要做好拌和時間的控制工作。一般情況下,干拌時間需控制在40~60s,而濕拌時間控制在2min 以上,借此來提高混凝土拌和質量,便于后續施工活動的順利推進。
(4)在混凝土拌和階段也需要做好拌和順序整理,基于相關標準來擬定投料順序,各類材料的添加量誤差控制在2%以內。而外加劑使用后摻法進行拌和,拌和后取樣混凝土,測定混凝土保水性、和易性等參數,滿足要求后可進入到澆筑環節。
(1)對于普通的建筑結構(如梁體、樓板等)可采用一次澆筑的方法進行施工。對于較為復雜的建筑結構(如主柱結構、剪力墻等)則會采用分層澆筑的方法進行澆筑。在分層處理時,虛鋪厚度一般會控制在45cm,相鄰層澆筑時間間隔不超過60min,采取邊澆筑邊振搗的方式進行施工。
(2)在分層澆筑時需要將自由傾落高度控制在2.0m 以內,避免混凝土離析問題,同時在澆筑時需要避開預埋管道、鋼筋等結構,防止沖力過大帶來結構破損、變形等問題。
(3)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存在不同強度混凝土交接在一起的情況,在交接位置進行混凝土澆筑時,需要先進行高強度混凝土澆筑,隨后再進行低強度混凝土澆筑,過程中也需要避免不同強度混凝土混合的情況,保證混凝土成型質量的可靠性。
(1)在混凝土振搗活動中,需要采用機械振搗的方式進行施工,在具體的振搗活動中也需要秉持“快插慢拔”原則開展工作。其作用在于可以避免混凝土離析、飽滿度較差等情況,確?;炷琳w均勻度,提高混凝土最終的成型質量。
(2)在布置混凝土振搗點時,需要根據具體的振搗面基礎情況做好振搗點均勻排列。而且在振搗時也需要采取多點振搗工作展開施工,防止漏振情況對混凝土均勻度的影響。
(3)在對混凝土進行分層澆筑時,需要對振搗棒插入深度進行合理化控制,一般情況下需要將振搗深度控制在混凝土液面以下3~5cm,并且在振搗時也需要盡量避開鋼筋、模板、預埋件等部位,確保振搗結果的合理性。
(4)按要求完成所有振搗工作后,為了避免混凝土表面出現龜裂問題,需要在混凝土振搗工作結束后3~6h,使用長刮齒基于預設標高來對混凝土表面進行刮平處理,隨后在此基礎上使用木抹反復搓壓多變,最后用滾筒往復滾動,確保澆筑混凝土表面的密實性。
(1)整個養護活動中,其核心內容是避免混凝土表面出現失水問題,補充足夠體量混凝土水化時所需水分,便于水泥水化工程的有序進行。在建筑墻體施工時,塑性收縮裂縫屬于常見病害問題。針對此類問題,會使用保溫、保濕措施+ 二次收漿方法來降低此類病害問題的發生概率,確?;炷琉B護結果的可靠性。
(2)基于外部氣溫波動情況做好混凝土保溫保濕處理,例如,在夏季高溫天氣進行養護時,會在混凝土覆蓋塑料薄膜和草席,草席早晚進行灑水降溫,為混凝土內部水化熱逸散創造條件。冬季則盡量減少灑水操作,并在表面覆蓋草席進行保溫,而且在外部溫度下降到0℃以下前,澆筑混凝土抗壓強度不低于5MPa。
(3)混凝土澆筑后養護周期不低于7d,過程中也會面臨降雨、降溫威脅,因此也需要在施工前做好排水、保溫等防護工作,以營造良好的混凝土養護環境,提高混凝土最終成型結果的合理性。
3.1.1 原因分析
(1)前期預埋鋼筋時,鋼筋距離模板的距離較近,在混凝土澆筑后容易出現無法充分包裹鋼筋的情況,從而帶來露筋問題;
(2)在預埋鋼筋時未對其進行充分固定,造成鋼筋在混凝土推力作用下出現位移,與模板進行直接接觸,待混凝土冷卻后也將導致露筋問題,降低整個結構的穩固性;
(3)在混凝土澆筑活動中,沒有控制好注漿方向,混凝土澆筑時直接沖擊鋼筋結構,導致鋼筋結構出現形變問題,從而造成露筋問題,影響到結構耐久性。
3.1.2 處理措施
(1)利用機械設備對出現露筋的位置進行開挖,根據鋼筋的變形情況,確定露筋位置的開挖范圍、開挖深度,便于露出鋼筋可以重新埋設到混凝土中;
(2)清理干凈開挖位置后,對鋼筋表面銹跡進行打磨,同時借助工具將鋼筋押回開挖位置處;
(3)拌和等強度混凝土,按要求將混凝土回填到開挖位置處,按要求對混凝土進行養護,提高整個結構的穩固性。
3.2.1 原因分析
(1)前期篩選原材料時,材料質量不滿足相關要求,如骨料含泥量較高、水泥水化熱較高等,使得拌和后混凝土綜合質量較差,容易出現荷載裂縫、溫度裂縫等問題;
(2)在混凝土澆筑期間,未按要求對其進行充分振搗,使得混凝土均勻度較差,這樣在澆筑活動結束后,容易在應力作用下造成裂縫問題;
(3)在混凝土澆筑活動結束后,養護周期較短、養護要求不合理,在受到外部荷載作用下,也將導致裂縫問題,降低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
3.2.2 處理措施
(1)對于裂縫問題帶來的影響性進行分析,若裂縫問題帶來的影響性較大,那么需利用加固技術進行處理,如增大截面加固技術、碳纖維布加固技術等,起到提升混凝土結構強度的作用。
(2)對于影響性較低的裂縫問題,在處理時可使用注漿技術進行處理,對于裂縫中松散石、雜物清掃干凈,隨后將拌和好泥漿注入裂縫當中,注漿壓力在0.3M~0.5MPa,以提高注漿處理結果的合理性,形成穩定結構。
3.3.1 原料分析
(1)在混凝土澆筑期間,注漿端口距離澆筑面的高度過大,這樣也使得混凝土澆筑后出現離析問題,待混凝土凝結后容易出現麻面、蜂窩問題。
(2)在混凝土澆筑活動中,振搗充分度較低,使得混凝土成型質量降低,造成麻面、蜂窩問題。
(3)前期所使用的模板質量較差,如模板平整度不足、模板表面未提前進行潤濕。此時在混凝土澆筑后也容易帶來麻面、蜂窩問題,影響到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
3.3.2 處理措施
(1)利用機械設備對混凝土表面進行打磨,打磨干凈后使用水槍清洗表面,等待表面清洗干凈后開始使用環氧樹脂泥漿涂抹在表面[1]。
(2)在泥漿涂抹在表面后,需要做好標高參數調整,確保表面平整度之后,按要求完成養護工作,得到合理的施工結果。
3.4.1 原因分析
(1)在前期模板拼裝過程中,相鄰模板間的縫隙較大,澆筑后容易出現漏漿問題,引起混凝土麻面、蜂窩等問題。
(2)在模板拼接過程中,中間所填充的密封膠條的充填性較低,這樣在澆筑混凝土時也會帶來漏漿問題,影響混凝土最終的成型質量[2]。
(3)混凝土澆筑時的合理性較差,對邊緣位置模板產生巨大沖擊力,從而導致混凝土漏漿問題,影響混凝土澆筑質量。
3.4.2 處理措施
(1)在施工時如果發現了漏漿問題,需要暫停繼續澆筑,采取加固模板支撐、堵漏模板間隙等方式,及時處理漏漿問題。同時也需要在澆筑時適當補充混凝土,減少漏漿問題帶來的負面影響。
(2)在前期模板施工時,需要做好模板間隙拼裝,同時做好模板加固工作,從而提高模板工程施工質量,降低漏漿問題的發生概率。
綜上所述,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混凝土屬于常用的施工材料,通過整理混凝土施工技術應用時的應用要點、常見問題處理措施等,一方面,可以提高混凝土施工技術的應用效果,提高混凝土結構的施工質量;另一方面,能夠延長混凝土結構使用壽命,提高建筑工程帶來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