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路強
甘肅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一地質礦產勘查院 甘肅天水 756300
礦山地質勘察與巖土勘察工程是礦山工程開工之前必須進行的重要工作,從性質上屬于典型的技術評價工作,其工作質量對于后續礦山工程具體施工情況能夠產生直接影響。如果技術評價質量出現問題,就很容易導致后續工程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出現比較明顯的安全隱患,由此可見,此項工作在工程建設中具備較強的重要性,對于工作質量的要求相對較高。
礦山地質勘察與巖土勘察工程涉及多個專業學科,包括但不限于工程力學、地質工程等,想要保證相關工作具備較高的質量,相關技術人員不僅需要具備全面、成熟的理論知識以及技術儲備,同時還應當具備一定的工作經驗。
礦山地質勘察與巖土勘察工程的工作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即對工程所在地的綜合地質情況進行分析,主要包括巖土層、巖體分布規律、巖體深度、歷史演變情況等內容,通過這種方式對礦區地質整體穩定性進行深入分析。
巖土地質分析還需要對礦區周邊環境進行分析,即對礦區周邊的巖體穩定性、降雨量大小等內容進行深入分析,其目的在于對采礦區域的支護方式進行判定,在保證采礦安全性的同時提升采礦效率。
巖土地質分析還包括對礦區周邊可能存在的不良地質因素進行分析,如周邊區域是否發生過泥石流、山體滑坡現象等,同時,技術人員還要對礦區內存在的特殊土壤情況進行分析,并綜合上述情況制定出比較完善的防止措施,以此來提升采礦作業的安全性[1]。
除了對巖土地質情況進行分析以外,相關技術人員還應當對所在地的水文地質情況進行綜合分析。首先,勘察人員需要對礦區位置以及周邊的地下水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對地下水可能引起的礦區塌陷等風險進行精準預測,為礦區資源開采工作提供準確的水文地質信息。其次,勘察人員需要從礦區資源開采、礦區建設角度出發,對水文地質情況之于采礦工作的影響進行綜合分析,同時,應當區分重難點。例如,對于地下水位較高的礦區,技術人員應當重點考量地下水可能對采礦設備造成的影響。
在當前的部分企業中,在執行礦山地質勘察與巖土勘察工程任務時普遍會存在一定問題,進而影響相關任務完成質量,具體問題如下:
(1)勘察方式合理性差。在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實踐中,為了實現縮短整體工期、提升經濟效益的目的,往往會選擇節省勘察工作的時間,降低勘查工作的技術難度,在這一思想指引下,部分施工單位選擇的勘察方式合理性自然很難得到充分保證。
(2)勘察報告的整理與分析工作全面性差。一般而言,工程地質勘察工作所獲得的數據信息往往比較凌亂,很難對當地施工現場的水文地質情況進行直接體現,因此,在獲得相關數據之后,普遍需要對相關數據材料進行詳細歸類,并采用文字形式形成科學合理的勘察報告。但是在實踐中,部分單位并沒有重視這一情況,導致勘察工作雖然做到位了,但是其效果往往無法充分發揮出來,最終嚴重影響后續工程的正常進行[3]。
除了上述兩個典型問題以外,相關單位在執行礦山地質勘察與巖土勘察工程任務時還會存在一些其他問題,本文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提升礦山地質勘察與巖土勘察工程實施質量的具體策略。
勘察體系完善是提升礦山地質勘察與巖土勘察工程實施質量的首要策略。具體而言,在正式執行勘察任務之前,相關單位應當對本次勘察工作的主要目的進行了解與確定,在此基礎上建立并完善相關勘察體系制度,這主要是由于勘察工作本身對于規范性的要求相對較強,因此必須加強對于規范制度的重視程度。在規范制定過程中,相關單位應當尤其注意對地質勘察報告格式、勘察技術選擇、勘察數據資料收集、勘察方案制定等內容進行收集,這是保證礦山地質勘察與巖土勘察工程實施質量的核心要素。同時,在后續的執行過程中,相關單位的技術人員應當對實際執行情況進行分析,根據規范執行情況對勘察體系進行逐步完善,只有這樣才能為勘查工作提供更加科學合理的技術指引[4]。
勘察位置確定也是非常重要的。根據我國巖體勘察相關規章制度的強制性要求可知,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一旦遇到復雜地基情況,相關技術人員就必須對其進行全面勘察,結合多方面信息綜合完成勘察位置的確定工作。同時,在位置確定過程中應當注意,建筑工程勘探點之間的距離需要保持在10~15m 的有效范圍內[5]。
勘察方式選擇也是提升礦山地質勘察與巖土勘察工程實施質量的主要策略之一。具體而言,我國各礦山工程在進行礦山地質勘察工作任務時,已經開發除了多種勘探方式,能夠適應大多數工作情況,在實踐中,相關單位可以根據自身工程項目的實際施工特點進行勘探方式的選擇,在具體方式方面,既可以選擇單一的勘探技術,也可以采取多種勘探方式綜合運用的方式。例如,當勘探項目本身的深度不大,但是地下水埋藏位置卻比較深時,相關技術可以采用探井法執行勘探工作任務。其次,如果建筑工程項目存在地位水較低的情況,則需要將掘探法、動力觸探法等多種技術方法結合起來進行結合運用,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巖土勘探作業能夠滿足相關工作技術要求[6]。
勘察技術創新也是提升礦山地質勘察與巖土勘察工程實施質量的主要策略之一。具體而言,當前,我國的科學技術水平正處在上升期,在這一時間階段,各行各業的技術幾乎都在不斷進行發展。巖土工程勘探行業自然也無法例外,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在巖土勘探過程中,各種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的應用為其技能應用質量提升提供了發展空間。在巖土勘察過程中,技術人員需要引進計算機技術,將其應用于建筑工程地質、巖土情況分析工作過程中,能夠顯著提升巖土分析質量,為相關施工人員提供有效數據,進而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應對方案。
勘察數據保存也是提升礦山地質勘察與巖土勘察工程實施質量的主要策略之一。具體而言,在勘察以及相關工作結束后,會產生大量的數據內容以及相關建筑信息,通過對當前我國以及全世界的礦山地質勘察與巖土勘察工程實際建設情況進行分析可知,巖土勘察信息的收集工作質量對于整個巖土工程作業順利開展具備十分重要的影響。因此,在勘探工作進行過程中,相關單位必須重視勘察數據保存工作的重要價值,結合信息技術,建立比較先進的巖土勘察數據庫,并完成數據錄入、數據查詢工作,這可以有效降低勘查作業以及后續相關工作的工作量,進而綜合提升礦山工程建設質量[7]。
勘察監督強化也是提升礦山地質勘察與巖土勘察工程實施質量的主要策略之一。具體而言,礦山地質勘察工作中的可操作性相對較強,某些單位在實踐中為了降低施工成本、節省施工時間,在實踐中往往會選擇使用質量較一般的技術,這種方式會嚴重影響整體勘察工作質量。針對這種情況,必須著重提升地質勘察監督工作質量。首先,國家應當從政府層面進行監督,對違反國家相關規定的行為進行嚴格懲處。其次,行業聯合會也應當根據行業標準對其進行監督,對于違反行業標準、降低整體行業名聲的行為予以堅決抵制。
綜上所述,當前我國大多數單位在進行礦山地質勘察與巖土勘察工程任務時,普遍存在一定問題,最終導致礦山地質勘察與巖土勘察工程的質量嚴重失常或者其作用無法得到充分發揮,在此基礎上,筆者對礦山地質勘察與巖土勘察工程的具體概念、常見技術、常見問題進行了綜合分析,在此基礎上最終提出了提升礦山地質勘察與巖土勘察工程應用質量的具體策略,即相關單位應當充分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采取針對性措施進行勘察體系完善、勘察位置確定、勘察方式選擇、勘察技術創新、勘察數據保存、勘察監督強化六項具體工作任務。只有做到以上幾點,相關單位的礦山地質勘察與巖土勘察工程質量才能得到保證,最終提升后續的礦山工程建設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