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娜 郗瑞成 尹麗娟
[摘 要]在國內經濟飛速發展的趨勢下,環境污染問題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為充分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實現生態環境建設總目標,各企業應充分樹立環境保護意識,提高環境污染治理效率,提出有效治理對策,形成新時代環境污染治理新模式。據此,本文以環境污染治理概述為出發點,分析農村和城市的污染治理現狀,并提出新時期環境污染治理的具體對策,希望為未來環境污染治理的開展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環境污染;污染治理;保護環境;環境污染治理
[中圖分類號]X5 文獻標志碼:A
隨著社會各界對環境污染治理問題的日益關注,人們已充分認識到生態環境與社會經濟之間的相關性,并注重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及綠色發展,因此環境污染治理被提上日程。但在實際污染治理過程中,仍然發現部分問題,其將阻礙我國污染治理的順利進行,也使得相應的對策與手段難以發揮作用。
1 環境污染治理的成效與不足
1.1 主要成效
隨著新時代環境污染治理的開展,相關部門應遵循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對我國目前環境治理現狀進行優化,挖掘污染具體類型與產生原因,以此制定針對性的治理政策。目前我國主要環境污染類型包括大氣污染、水污染及土壤污染。
大氣污染主要指人類自發行為或自燃物質影響,導致大氣中存在較高濃度的危險物質,并在空氣循環過程中對人體造成的負面影響。其污染程度加劇后,導致酸雨產生,并對地球上的生物系統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如全球變暖等。據調查顯示,我國大氣污染的治理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自藍天保衛戰計劃落實后,煙粉塵及二氧化硫排放量逐漸下降,且氮氧化物的排放治理工作已超額完成目標的15 %,截至2022年底,國內空氣質量達標城市數量占總城市數量的63 %,與2021年相比上升5 %[1]。
水污染主要指水中存在有害物質,導致其利用價值缺失。水資源的污染現狀,多以企業、工廠及農村地區較為嚴重,并對居民飲用水使用產生影響。目前我國水污染的治理工作面對諸多困難,加之人口基數大以及城鎮現代化建設等因素,致使水資源缺失現象尤為嚴重,政府已出臺一系列鼓勵政策,提高水污染治理效果。
土壤污染指農業運作過程中使用大量農藥,這些農藥將通過大氣或水體的形式流入土壤,經數據顯示,我國土壤總超標率為17 %,因此當前土壤保護現狀不容樂觀,對污染嚴重土壤進行分析發現,其耕地區域超標量約為20 %,林地約為10 %,土地約為5 %,且存在水土缺失流失現象[2]。但在我國土壤修復工作的積極開展下,其項目修復數量逐年攀升,截至2022年底達到4 212個,項目投資金額已從156.8億元提升至166.7億元,使土壤污染問題得到有效處理[3]。
1.2 不足之處
一方面,盡管我國社會面已普遍了解環境保護的意義所在,且較多居民可自發做出保護環境、減少污染等行為,但是針對已發生的污染現象與污染問題,缺少相關組織機構及正義人士的引領,阻礙了環境污染治理工作的開展,因此應結合社會各界的優勢,形成對環境污染治理的聯合力量,使得治理工作得以高效推進。除此以外,我國很多居民未參加有關環境保護工作的志愿服務或者宣傳活動,也未形成主動保護環境的意識,因此許多機構舉辦的環保活動走形式現象嚴重,效果微乎其微。另外政府對環境保護及污染治理的宣傳工作也需要加強,除了在廣播電視中播放相關節目,還可以依靠互聯網和物聯網等新媒體進行宣傳,擴大數據傳輸的規模,加大環境治理工作的推廣與宣傳力度[4]。
另一方面,在環境污染治理過程中,相關部門發揮著重要作用,我國針對環境污染及保護等方面的法律法規有待完善,部分管理部門在治理過程中難以參考具體的法規條例,導致環境監管工作難以順利推進,治理行為延時,僅有的環境保護條例與個別污染企業相關,一些企業利用法律漏洞,致使其污染環境行為愈加嚴重[5]。與此同時,我國一些存在污染環境行為的企業可能是當地經濟發展的產業支柱,當地政府未能意識到污染治理工作的關鍵性,僅重視經濟發展速度,導致部分城市的環境污染治理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污染行為已成為常態,并且缺乏專業性與高效性的管理人員落實環境治理工作。
2 以農村視角分析當前污染治理現狀
2.1 污染類型
當前農村污染類型主要包括農田徑流污染、農藥化肥污染及養殖糞污染。農田徑流污染主要指在農田排水及灌溉水過程中,水通過溝渠滲入地下后,導致土壤流失現象加劇,其主要表現為多數農村地區缺乏農田排水系統,致使田間溝渠淤堵嚴重,大量地表徑流進入地下,田間積水形成內澇,加之部分地區由于其種植結構不科學,農作物根系發達,具有較強的吸收能力,造成地面沉降等現象,影響農作物生產
量[6]。農藥化肥污染是指在使用農藥化肥的過程中,部分地區普遍采用播撒方式,集中堆放肥料,這種使用形式易形成揚塵,對生態環境造成污染,如未及時開展覆土工作,將加劇大氣污染現象。養殖糞污染是指我國部分養殖場主要采用干清糞工藝,并在處理過程中產生許多污水,企業通常將污水直接排放至田徑中,導致農田土壤有機質下降,肥力不足,影響農田土壤質量[7]。
2.2 治理意義
伴隨著我國農村現代化發展進程的加快,污染問題凸顯,很多村莊的水資源及土壤資源的質量不佳,且部分耕地易遭受重金屬及其他污染物等的侵害。對此,我國應對農業農村環境污染現狀給予重視,開展有效的治理工作,促進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綠色發展,提高農村環境質量,維持生態平衡。
首先,開展環境污染治理工作有利于改善農村生態環境質量,保證農作物等食品安全。當前我國農民經濟收入來源主要為農作物的生產及買賣。但在農作物產量劇增的同時,許多農業生產使用較多的化肥及農藥等物品,這些物品將影響生態環境的平衡,降低農產品質量,增加農藥殘留物,因此應采取農村生態環境的應對保護措施,降低農藥的使用頻率,優化農產品生產流程,切實保護農村生態環境[8]。其次,開展環境污染治理工作有利于提高當地群眾的居住環境質量,建設美麗富饒鄉村。最后,農村環境污染治理工作的開展可有效推動綠色循環發展,構建我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模式,減少化肥的使用量,達到國家環境治理目的,降低廢棄物對人體和環境的傷害,實現環境治理措施在農村的高效應用。
3 以城市視角分析當前污染治理現狀
3.1 污染類型
當前城市環境污染主要包括水體污染、空氣污染、噪聲污染及垃圾污染。
水體污染指由于城市污水排放量較大,其流入江河湖泊后,對城市地表及地下水造成嚴重污染,這些污染物隨著河流的流動,破壞水生態系統,導致城市水質量直線下降。
空氣污染指工業生產及城市化建設過程中排放過量的污染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及顆粒物等,一旦污染物積累過多,將導致城市生態系統被嚴重破壞,易出現酸雨及霧霾現象,嚴重影響居民生活與社會發展[9]。
噪聲污染指當地環境噪聲超過我國規定的排放標準。據調查統計,目前有67 %的城市居民受到噪聲污染,并始終處于噪聲超標的環境中。噪聲污染對人體健康及睡眠質量產生嚴重影響,甚至引發心臟器官的亞健康問題。
垃圾污染主要包括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及工業垃圾等,城市人口數量增多也將導致垃圾污染現象加劇,大量垃圾在長年累積后將對城市土壤造成嚴重污染。
3.2 治理意義
在城市中開展環保工程污染治理工作可充分促進當地經濟增長,幫助當地企業合理保護環境資源,提高市場運作效率,實現環保投入和經濟效益的雙贏,并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增強城市居民的環保意識和參與程度。
4 新時期環境污染治理的具體對策
4.1 農村治理
4.1.1 提高處理效率
農村環境污染治理工作的有序開展,需要依托農民群眾的力量及當地政府的資金支持,完善當地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對傳統采用土埋垃圾處理方式的現象給予更正,在農村地區設置垃圾處理場所,實現生活垃圾等垃圾類型的分類,減少垃圾堆放的現象。結合國家農田建設標準實施改造工程,推廣節水技術,保證農業生產所需的水源設施充足,改善農產品的生產環境,促進鄉村振興,并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明確政府責任,最終提升農村污染治理工作效率與質量。
4.1.2 推廣綠色種植
政府部門應積極開展各地區農產品綠色種植技術的科普活動,并以傳單、廣播及講座等媒體形式,為當地居民介紹綠色種植優勢及未來發展前景,使其易接受現代綠色種植技術,并迎合當地文化水平發展現狀,開展多種多樣的科普方法,保證我國綠色種植技術推廣工作落到實處。同時,有效提升當地種植戶的整體素質水平,讓更多農村居民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推動當地農產品的生產力及經濟發展,明確農村環境污染治理目標,增強農民群眾的環境保護意識,鼓勵農民群眾積極舉報污染環境行為,促使農民群眾自發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最終實現治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4.1.3 加強科技支持
我國科研部門應加大投入力度,增強農業生產過程中科學技術的使用,減少傳統種植方式對當地生態的破壞,促進有機綠色食品產業發展,提高農民的科技使用感受,并以指導和培訓的形式,引導更多傳統種植者使用自動化設備開展生產活動,促進當地農產品質量的大幅提高,優化當地環境污染治理結構,推行綠色生產技術,減少化肥與農藥等污染較大藥品的使用。在保證產品質量和數量的同時,還可通過先進技術解決農產品企業存在的經營與管理問題,有效提高當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4.2 城市治理
4.2.1 構建生態體系
大數據技術可與城市環境污染治理工作有效結合,采集城市內部生態管理數據,對信息結果進行分析和整理,構建科學的生態環境標準體系。環境污染治理工作人員依托當前環境現狀,制訂有效治理方案,并利用傳感器及監測設備等先進技術,為各類污染問題提供準確數據,掌握未來城市環境發展動向。科學的治理措施有助于打造生態城市,為我國城市環境污染治理工作的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4.2.2 完善預警系統
在城市污染治理工作開展的過程中,預警系統十分重要,相關部門可依托互聯網技術,為當地城市環境安全提供重要保障,減少污染突發事件的發生概率,提高政府部門及企業對環境保護和污染源控制方面的預警能力,消除不良影響,加強對潛在的環境污染因素的管理,規避突發事件的發生。水環境預警系統、大氣環境預警系統、噪聲環境預警系統及生態環境預警系統等,促使城市開展多方面與全方位的環境水平監測,并利用遙感等技術掌握當前城市環境質量發展變化及未來趨勢。
4.2.3 建立管理機制
城市環境污染治理工作可依托云平臺等載體,對各類污染數據進行匯總和分析,例如垃圾量、垃圾類型、回收率等,為科學地開產環境污染治理工作提供數據支持。除此之外,可開展市場調研工作,確定當前城市居民的環保參與率,以信息公開的形式幫助居民了解垃圾處理政策以及城市所在的垃圾回收場所信息,提高群眾環保治理工作參與度。
5 結語
環境污染治理工作是一項艱難且長期的系統性工作,我國環保工作者應根據社會發展現狀,開展高效的環境污染治理工作,采取科學的環境污染治理措施,改善我國自然環境質量,提高污染治理水平,最終實現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與綠色發展。本文以環境污染治理概述為基本點,闡述了農村和城市視角的污染治理現狀,并提出新時期環境污染治理的具體對策,旨在為今后環境污染治理的重要性和開展路徑提供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樓家淵. 探索環保工程的污水處理思路及方法[J]. 皮革制作與環保科技,2022,3(11):130-132.
[2]劉寶香. 環境污染治理工程管理對策探討[J]. 科技資訊,2021,19(28):92-94.
[3]梁鋒. 關于削減城市面源污染的地表徑流環保工程研究[J].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21(8):118-119.
[4]鄔嘉霖,李軍輝. 中小企業環保工程質量及運行管理的現狀及對策建議[J]. 皮革制作與環保科技,2021,2(4):80-81.
[5]杜良貞,孟凡偉. 關于削減城市面源污染的地表徑流環保工程研究[J]. 環境與發展,2020,32(4):82,84.
[6]楊帥. 環保工程污水處理思路及方法研究[J]. 皮革制作與環保科技,2020,1(5):84-86.
[7]王婧婷. 基于污染整治的環保施工工程造價模型研究[J]. 環境科學與管理,2020,45(1):169-173.
[8]李興盛. 淺析建設項目環保工程的全過程控制管理[J]. 化工管理,2019(31):182-183.
[9]江桂明. 試析環保工程設計中綠色環保理念[J]. 科技資訊,2019,17(8):79-80.
[作者簡介]彭娜,女,山東臨沂人,山東勝旭項目管理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師,本科,研究方向:環境保護工程。
郗瑞成,男,山東梁山人,山東勝旭項目管理有限公司,大專,研究方向:環境保護工程。
尹麗娟,女,山東棲霞人,山東勝旭項目管理有限公司,中級工程師,碩士,研究方向:環境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