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芳 岑依陽 張薷尹


[摘 要]本研究以分析3Dbody在經絡腧穴學實訓課教學中的應用效果為目的。選擇某醫學院針灸推拿專業兩個班級學生進行研究,最后得出結論:3Dbody應用于針灸推拿專業學生經絡腧穴學實訓課教學,不僅利于改善學習成績,還能增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感和積極性。
[關鍵詞]3Dbody;經絡腧穴學;實訓課程;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42文獻標志碼:A
經絡腧穴學作為針灸推拿學專業學生的主干核心課程,要求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實訓教學是提高學生臨床技能的關鍵環節之一,也是保證針灸推拿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核心環節之一。而在自媒體時代,手機App作為便捷的學習工具以其伴隨性、及時性、實用性等特點越來越受到大學生的重視。隨著人體解剖學和現代影像學的相互滲透,運用觀察組3Dbody手機App輔助教學,更好地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1],有助于提高經絡腧穴學實訓課程的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與學習成績,減輕學生學習負擔,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授課教師應將3Dbody手機App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結合并取長補短,從而使教學效果得到進一步提高[2]?;谠摫尘凹澳繕?,在傳統教學方式的基礎上,結合3Dbody手機App同步教學,發現該方法在經絡腧穴學實驗課教學過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為驗證其優劣勢,同時總結相關經驗,特進行了對照研究。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某醫學院針灸推拿專業兩個班級學生進行研究,每組均采用系統抽樣的方法隨機調查40名學生。
1.2 分組教學
雙盲方式(學生和授課教師均不清楚具體分組情況)對學生進行教學,對照組(PPT結合學生模特實體互動式實踐教學班級)和觀察組(對照組基礎上結合3Dbody手機App同步教學)所用教材均為《經絡腧穴學》,授課內容均為第三章第三節“足陽明經絡與腧穴”,授課時間為2課時。
具體操作方法如下:3Dbody手機App提供經絡腧穴學所需教學演示的人體解剖系統或部分結構[3],可以在界面上通過手勢調整來實現多項操作(透明、隱藏、移位、旋轉等),并顯示不同層面的結構圖。同時,其將人體經絡循行、腧穴與解剖創新性地結合在一起,從而為針灸推拿專業的學生提供了學習便利。
1.3 數據收集
授課結束后3天對兩組學生進行數據收集,包括以下兩個方面。其一,考核成績,包括3項成績(形成性評價成績、考試成績、綜合成績),形成評價成績的考核方法,參照學校對專業學生、專業課程的具體考核方式,通過學校期末考試教務后臺導出考試成績作為數據來源。其中,綜合成績=形成性評價成績×40 %+考試成績×60 %。考核內容包括腧穴和經絡,以熟記背誦內容為主、知識理解運用內容為輔,檢驗學生對足陽明胃經的循行、病候、腧穴定位及主治范圍等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其二,學生主觀評價:主要指其對學習參與度、學習積極性的滿意情況,均設置2個選項(滿意、不滿意)。
1.4 調查過程
由課題組成員之外人員組建調查團隊(3名調查員、1名質控員)負責具體調查過程,經培訓后方可參與調查過程。考核所用題庫或試卷均由學校統一組織,避免人為因素干擾研究結果。
1.5 統計分析
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計。計量資料組間比較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等級資料(n,%)組間比較用Z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比較研究結果
2.1 兩組學生形成性評價成績、考試成績、綜合成績的比較
觀察組學生形成性評價成績、考試成績、綜合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成績比較情況見表1。
2.2 兩組學生學習參與度、學習積極性的比較
觀察組學生對學習參與度、學習積極性滿意率均高于對照組,兩組學生滿意情況構成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比較情況見表2。
授課結束后3天對兩組學生進行數據收集,比較兩組學生考核成績(形成性評價成績、考試成績、綜合成績);學生主觀評價(學生學習參與度、學習積極性滿意情況)的統計學差異。觀察組學生形成性評價成績(86.03±7.96分)、考試成績(77.42±5.05分)、綜合成績(80.45±3.74分)均高于對照組(75.70±8.77分)、(70.17±6.22分)、(72.39±4.18分),兩組學生學習成績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學生對學習參與度(90.00 %)、學習積極性(92.50 %)滿意率均高于對照組(67.50 %、72.50 %),兩組學生滿意情況構成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將3Dbody應用于經絡腧穴學教學的作用與方法
針灸學作為中醫進行理論學習的指導學科,主要探究通過行經絡、腧穴及刺灸等方法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其以經絡腧穴學為重點,是從事中醫職業醫務人員所必須學習的一門必修課程,更是從理論過渡至實踐時的關鍵點。故此,在經絡腧穴學的教學上應提出改革創新,在改善理論學習質量的同時也為社會輸送技術精湛人才。通過回顧既往經絡腧穴學教學模式,在諸多教學方法中,“學—做—考—驗”一體的方法使得教學質量得到顯著提升。該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學習情況也由之前的理論與實踐長短腳變成齊頭并進,而且,為更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特將3Dbody與上述教學方法相結合,一并應用于教學,以科學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對針灸治病的整體框架以及系統流程有一個明確的認知。
在經絡腧穴學的教學過程中,實踐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就觀察組的教學方法而言,其主要是實踐過程中重視教學一體化概念,通過對實踐教學中的目標、方法、評估等方面進行改革創新,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術水平。在新媒體時代,手機App作為便捷的學習工具以其伴隨性、及時性、實用性等特點越來越受到大學生的重視[4]。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移動設備的普及化與多樣化讓混合式學習模式作為一種新型學習模式,正漸漸改變著傳統課堂的物理界限。3Dbody手機App在經絡腧穴學實訓課程中的使用說明3Dbody手機App分為“解剖/穴位”“3D經絡穴位”等10個模塊,以上2個模塊為免費使用。3Dbody手機App提供了人體全三維的數字模型,涵蓋了人體所有解剖系統,并可以在界面上通過手勢調整來實現透明、隱藏、移位、旋轉等操作來顯示不同層面的結構圖[5]。其將人體經絡循行、腧穴與解剖創新性地結合在一起,為臨床醫生以及醫學生提供了學習便利。3Dbody手機App以其靈活性、便利性受到了醫學生乃至臨床醫生的廣泛認可,打開手機即可觀察到人體的每一塊骨骼、每一塊肌肉、每一條經絡循行、每一個穴位所在位置,為課程的學習提供了便利[6]。
研究結果表明,以新型教學方法進行教學,觀察組學生的形成性評價成績、考試成績、綜合成績相對較高,究其原因,與將3Dbody技術應用于實踐教學存在極大的關聯,在通過將3Dbody應用于實踐時,學生對學科的整體框架及系統化流程有了一定的認知,同時學生對“生物—社會—心理—環境”新醫學模式的認識有了極大的提升,并且提高了學生對實訓—見習—實驗流程的重視,隨著時間的推移,教學質量也就有了明顯提升。
有效課堂是指課堂教學時通過一切方法途徑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繼而達到課堂教學有效的目的。在課堂進行理論教學時,需將病例與經絡腧穴學的導論、腧穴定位、主治、操作、配伍等部分進行充分結合,以達到通俗易懂的目的。在對病患進行實踐教學的過程中,應讓學生主動參與,對病患進行診治并開具處方,導師實時關注,并加以監督改善,一方面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另一方面保證學生的理論學習能與實際能力齊頭并進。
通過對以上方面的創新改革,探索出一條將名家醫案融入經絡腧穴學課程的教學之路。在教師進行腧穴定位前,應讓學生通過多方途徑就定穴了解相關知識,并通過自由課堂進行鞏固。在學習腧穴主治時,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在學習經穴與臟腑聯系時,讓學生結合中醫基礎理論課程中有關臟腑生理功能的章節進行學習,借此開展啟發式教學。
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學生的學習參與度、學習積極性滿意率均高于對照組,客觀證實觀察組所采用的教學模式不僅有效改善了教學效果,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具體分析,經絡腧穴學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更能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自身才是學習的主體,繼而讓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在既往傳統教學方法上結合3Dbody手機App進行同步教學,使得學生的主動學習的能動性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并且有利于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聯系,故而這種方法明顯優于傳統的授課方法[7]。
教學內容的設計和教師知識的儲備是影響3Dbody教學方法實施的重要因素。3Dbody教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繼而改善教學質量,故而應在適合的課程教學中廣泛推廣。在傳統授課基礎上加入現代化教學手段,將二者有機結合起來,有利于提高經絡腧穴學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同時,通過教學改革進一步提高實訓課教學質量,強化學生實踐技能,明顯提高學生實訓課程的學習興趣[8]。
4 結語
3Dbody教學手段的改革受到高等教育教學改革浪潮的推動,多元化教學方法的應用已然成為必然趨勢。綜上所述,3Dbody應用于針灸推拿專業學生經絡腧穴學實訓課教學,不僅利于改善學習成績,還能增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感和積極性。但是該研究亦有兩點不足:首先,僅在針灸推拿專業學生中推廣應用,3Dbody的教學效果依然需要通過多中心研究加以驗證;其次,該研究的效應指標集中于學生層面,尚未在教師教學主觀體驗上進行數據收集。后續研究需對教師進行相關調查,進一步驗證觀察組教學模式的優勢。
參考文獻
[1]王彤彤,丁剛,李艷艷,等. 基于3Dbody軟件的BOPPPS教學模式在護理專業人體解剖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衛生職業教育,2022,40(19):73-75.
[2]馬娟娟,王旭. 3DBody軟件在人體解剖學課程中的應用探討[J]. 科技視界,2022(22):22-24.
[3]劉敏,龔儒杰,吳鋒,等. 雨課堂及3Dbody解剖軟件的混合教學模式在局部解剖學教學中的應用與效果分析[J]. 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22,44(3):453-455.
[4]林盼盼,黃淮棟,黃愷,等. Sandwich教學法結合3Dbody軟件在醫學影像學信息化教學中的應用[J]. 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22(3):107-110,136.
[5]戴儉宇,白增華,馬原. 3Dbody手機App在經絡腧穴學實訓課中的應用[J].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21,19(3):26-28.
[6]姬文晨,蔣婉婷,李萌,等. 3D Body軟件結合Sandwich教學法在醫學本科教學中的應用[J]. 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9,33(4):444-447.
[7]田志娟,劉文強,劉艷輝等. 3Dbody教學軟件在健康評估教學中的應用[J]. 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8(10):70-71.
[8]張麗媛,吳天秀,納青青,等. 利用虛擬軟件3Dbody和微信促進醫學生課后自主學習的實踐研究[J]. 繼續醫學教育,2018,32(4):30-31.
[項目名稱]2021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3Dbody在‘經絡腧穴學實訓課教學中的應用”(項目編號:HNJG-2021-1064)。
[作者簡介]石芳,女,湖南湘潭人,長沙醫學院,主治醫師,碩士,研究方向:針灸治療骨關節疾病。
岑依陽,女,浙江寧波人,長沙醫學院,本科,研究方向:預防醫學。
張薷尹,女,浙江金華人,長沙醫學院,本科,研究方向:中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