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洪武
奶奶特喜歡孫女,尤其喜歡孫女叫她“奶奶”。
孫女還在襁褓牙牙學語時,奶奶一抱起她,就“奶奶、奶奶”地教其學話。終于有一天,孩子手舞足蹈從小嘴里發出了“來來、來來”的呢喃,奶奶像聽了天籟之音,連忙大聲向家人和鄰居報喜:“我家寶寶會叫奶奶啦,哈哈哈哈……”
孫女一天天大了,會說話了,奶奶便時不時地讓孩子叫叫她。
小家伙見早飯是稀飯,嘴巴翹起來了,要一塊蛋餅。“得叫聲奶奶。”“奶奶好。”奶奶立馬喜顛顛地拿來了。
小家伙拉便便,在廁所上等著擦屁股,奶奶走了過來:“叫聲奶奶,奶奶幫你擦。”“奶奶,奶奶。”奶奶不厭其臭地跑過去擦洗干凈了。臨了,還疼愛地拍了一下孫女白嫩嫩的小屁股。
小家伙上小學了,成績不錯。可放學回家,書包一丟,便不再捧書本,溜出去找小伙伴玩了。媽媽來氣發火:“細猴子,你給我耐下心來做作業!”甚至下“封殺令”:“以后再瘋玩,我看到了以后休想再玩。”奶奶不贊成,說小孩子在學校已學得不輕了,放學就是要輕松輕松,愉悅一下身心,活泛活泛腦子,交交小朋友,整天死讀書有什么好?等孩子媽媽一走,奶奶便與孫女談好“作業要完成、玩耍別惹禍”的條件,“叫聲奶奶。”“奶奶好,好奶奶。”奶奶眼睛樂成一條縫,手一揮:“好,放馬!”
隔代親若排除了嬌慣、溺愛等負面影響,自是人間一種至美的情愫。僅這孩子的歡叫聲,就能讓老人得到欣慰和滿足,孩子也得到了情感的宣泄,血脈交融,老少歡欣。
這不,這天孫女放學回家不等進門就放聲叫了起來:“奶奶,奶奶,奶奶。”奶奶在廚房里聽了甜滋滋的就是不作聲,老伴兒詫異:“怎么不答應孩子?”
“噓——”奶奶笑瞇瞇地邊搖手做了個阻攔的動作,邊輕聲道出原委,“叫一聲即答應,她就不叫了。我故意不應,讓她多叫幾聲奶奶,我愛聽。”
呵呵,好一個愛聽孫兒叫的奶奶,連老頭兒也驚喜地叫出:“娃嘞,快叫聲爺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