弋凡


調查背景
戰國時期,齊宣王愛好音樂,十分喜歡聽人吹竽,并且喜歡氣勢宏大的樂團合奏,因此齊宣王為了召集善于吹竽的樂工,發布了待遇豐厚的聘書。一時間,天下的樂工紛紛練習吹竽,想要進入齊宣王的樂團。
可是有一天樂團卻混進了不會吹竽的人。齊宣王的兒子齊湣王勃然大怒,要求查出欺君之人。但是這天樂團的庫房著火了,竽全都被燒毀,于是三百人的樂團只好六人一組分別進行調查……
現在,調查顯示不會吹芋的人和放火的人就在甲、乙、丙、丁、戊、己中,你需要根據線索猜出他們的身份,然后根據調查情況確定濫竽充數的人和縱火者。
身份線索
甲名字的首字—這里土無底,瘸羊跑下山,打去一條腿,再往門內關
乙名字的首字—天上口,倒口即吞
丙名字的首字—江東共飲一江水
丁名字的首字—林場前后聞羊聲
戊名字的首字—夕+壯-士+廿+時-日=?
己名字的首字—勞力不足,雙方支援
調查線索
線索1.南郭先生有一個假名阿杰,身上帶著火折子,衣服上有灰塵,額頭有一塊紅印子(火折子:一種紙質的點火工具)。
線索2.吳索的小名叫阿偉,口袋破了一個大口子。
線索3.庫房的廢墟里有一對燧石,燧石的大小和吳索口袋破洞的大小一致(燧石:一種硅質巖石,可用于打火)。
線索4.營司有一個假名阿張,額頭有一塊紅印子,袍子破了,露出了很多棉絮。
線索5.庫房中只放了三百支竽。
線索6.發現兩封可疑信件。
調查真相
南郭先生和吳索犯了欺君之罪,理應判死,但念在他們配合調查,遂減輕刑罰。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難逃。兩人被發配邊疆,為齊國守邊固土!
營司為謀私利,竟然將不會吹竽之人帶入樂團,讓無才的人占據樂師名額,害怕罪行暴露,用撿到的燧石點燃衣服里的棉絮,火燒庫房,罪無可赦,現已打入大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