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芳
建筑學作為研究建筑及其環境的學科,涉及了建筑技術、建筑藝術、建筑設計、成本預算控制、施工過程管理等,是一門復雜且多方面的學科,傳統的建筑學的研究對象包括建筑物、建筑群以及室內家具的設計,風景園林和城市村鎮的規劃設計[1]。建筑工程服務的對像不單純是自然人,還包括整個人類社會團體。建筑美學與社會生產力、社會發展以及社會關系相關,不同的政治、文化、宗教、生活習慣差異,均會深刻的影響著建筑技術和藝術的表現。建筑中經濟預算成本與建筑藝術美學之間存在互相影響的關系[2],建筑成本的預算一般都是有限的,但人們對建筑的外觀美又會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此協調兩者的關系一直都是建筑行業中需要解決的難題,本文即就這兩者的關系及如何達到經濟成本與建筑美學之間達到最適平衡點進行討論。
工程建設是一項規模巨大的投資行為,建設工程耗時長,需要消耗龐大的建筑材料,以及投入大量的人力。如我國的北京故宮,于1406 年明成祖朱棣決定籌建,到1420 年建成投入使用,整個工期為14 年.后續明清兩朝維修改建,歷時100 多年才得呈現目前故宮博物館的樣子。法國巴黎凱旋門建于1806 年,于1836 年建成,扣除其間停建的16 年,整體建設工期約13 年。北京奧運會國家體育中心(鳥巢)[3],建設歷時4 年多,耗資22.67 億元。澳大利亞悉尼歌劇院,建設歷時14 年,耗資1.02 億美元。從以上這些例子可以看出工程建設是一項投資巨大、耗時漫長的固定資產投資活動。
因此每一項建筑工程的實施,經濟成本是首先要考慮的問題。一棟建筑,按僅能滿足基本使用功能的標準建造,已經耗費巨大的金錢,如果還要滿足建筑足夠的美觀,一般還要增加30%~50%的造價成本。一味的追求美觀,不僅違背了建筑設計中經濟、適用、美觀的三原則,也與國家近來年提倡的綠色、低碳環保政策不符。
建筑美學由英國美學家羅杰斯·思克拉頓最初提出,對建筑的實用性、區域性、技術性、總效性、公共性等進行美學的闡述。隨后美國現代建筑學家托伯特·哈姆林,進一步將建筑美學歸納為統一、均衡、比例、尺度、韻律、布局中的序列、規則的和不規則的序列設計、性格、風格、色彩等10 個方面。我國建筑美學理論的拓荒者是宗白華(1897―1986),他提出了建筑藝術是生命的表現,是我國最早建立建筑美學的生命本體論框架的第一人[4]。建筑美學的基本構成要素主要是形式美、功能美、技術美和材料美。形式美即建筑創造美的形式,主要表現為建筑外觀的形態,不同的國家、地域、民族、傳統文,甚至設計師個人喜好及對文化理解等都會影響到建筑美學的最終呈現形態。功能美主要體現了建筑的實用性和功能性以及安全性。造型美主要指形態與色彩對建筑美的體現。材料美則主要借助材料的質地、肌理、形態、色彩等,通過與環境相協調的設計構造出建筑的美感。如中國傳統建筑一般簡樸、莊重、布局嚴格、秩序井然,講究對稱美,有和諧圓融之美,突顯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5]。而西方建筑多有神話性和宗教性,建筑裝飾奢華,色彩艷麗。
當可用預算有限時,建筑設計師不得不做出妥協和權衡,以確保項目在預算范圍內。妥協和權衡的措施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材料的選擇上,通過采用低價、低檔的建筑裝飾材料降低成本。例如地面用瓷磚代替大理石,或者可以用普通的瓷磚代替高檔的瓷磚;墻面用涂料代替墻面磚,或者可以用低質、低價的涂料代替品質佳、效果好的高檔涂料。使用較便宜的材料可能意味著建筑物在視覺上看起來不那么令人印象深刻,或者缺乏昂貴材料的紋理或顏色。
2)采用簡化設計以減少材料投入。這可能意味著使用質量較低的材料或飾面、簡化設計或降低細節的復雜性,或者縮減設計的某些特征或元素,這可能意味著刪除一些更復雜或有趣的細節。或者在建筑外觀設計上,取消陽臺或大陽臺、飄窗;取消花了錢又不能產生使用面積的凹槽或采光槽。取消門和窗的造型,取消外墻的凹凸線條,取消建筑頂的裝飾造型,這樣的結果讓建筑外形類似于火柴盒。減少復雜設計元素的數量,例如線條、裝飾或特殊照明功能,用以節省成本。選用更實惠的選擇,如混凝土或磚塊代替昂貴的大理石。這樣雖然使成本降低了,但建筑物最終的視覺感覺和質地大打折扣。
3)通過建筑規模減少建筑面積可以最直接地降低投資預算。但是建筑規模范圍的減少,可能意味著建筑建成后的效果和社會影響降低一到幾個級別,根本無法體現最初的目標。
建筑設計師如何在經濟預算和建筑美學之間找到平衡點,我們歸結了以下幾個注意事項:
1)根據建筑物的用途確定其可選擇的美學水平。在開始設計之前確定建筑物的用途至關重要。建筑物的用途將決定所需的美學水平。如果建筑物是商業建筑,它可能比工業建筑更需要注意美學,需要通過多種方法盡可能的在有限的成本里增加美學。
2)通過詳盡的成本核算設定可以結合預算和美學的物料投入。在開始設計之前清楚地了解預算限制至關重要,預算應包括與施工相關的所有成本,包括設計、材料、人工的費用。建造中使用的材料會對美觀和經濟預算產生重大影響,選擇經濟又美觀的材料至關重要。例如使用竹子、再生塑料或再生木材等可持續材料既具有成本效益,又有助于體現建筑的美觀。
3)設計師豐富的創意和精湛設計水準決定了成本與美學的效果。設計在平衡經濟預算和美學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設計應該既實用又美觀。簡約往往是平衡美學和經濟預算的關鍵,簡單的設計可以具有成本效益,同時仍保持一定程度的審美吸引力。
4)加強施工過程的科學管理。工程項目施工過程管理對控制建筑總體成本,以及最終建筑呈現的美學感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這需要建筑企業制定嚴格有效的施工管理流程及標準、規范,并要求施工人員按照規范進行施工。整個過程實施嚴格的科學管理,才能保證項目安全、高質量的完成。
5)選擇可再生建筑材料或可替代的新建筑材料。可再生材料的使用可以實現建筑行業的綠色低碳發展,也符合國家的能耗政策要求。
本文以廣西玉林市第二幼兒園的設計項目為例,講解在建筑設計中,如何達到投資預算和建筑物的美觀的最適平衡。
廣西玉林市第二幼兒園是一所新建的幼兒園,地點在玉林市民主中路東側,竣工時間為2020 年5 月22日,基地面積為3121.75 m2,建筑面積為2670.79 m2,總投資共計818.8 萬元。廣西玉林市2019 全年的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為1679.77 億元。所以作為政府財政投入的工程項目,本項目在預算上需要精打細算。項目財務分析如表1 所示。
表1 項目總體財務分析表
從表1 可知,土建結構部分的立項概算僅為2480 元/m2,一般公共建筑預算約2800 元/ m2,本項目的立項概算低于常規預算的11.42%。按照立項概算,設計為規規整整的建筑形態才容易控制在立項概算內;但考慮到本項目為幼兒園建筑,太過中規中距的設計無法體現美感,也無法滿足幼兒的視覺感官。為在有限預算成本控制條件下,盡量的增加更多靈動的美感,我們主要從通過合理的空間設計、細節處增加美感以及循環材料再利用3 方面行了優化。
本項目為幼兒園,需要考慮保教樓、老師辦公樓、幼兒活動場所、配套建設門衛室、圍墻、大門、跑道、裝飾裝修等全環節,從外觀到平面布置,都要滿足幼兒園的特征。幼兒園是對3 ~6 歲幼兒進行科學保育的場所,提供包括活動場所、明媚陽光、良好衛生、營養膳食、人生安全等必備條件,使幼兒身心在舒適的建筑環境中得到健康發展,并逐步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6]。因此在設計中,我們通過以下思路對整個幼兒園空間結構與布局做了如下設計和布局
項目用地較為不規則(圖1a),我們在最規整的地塊將保教樓和辦公樓合為一棟大樓,這樣節約了征地成本,同時又保證有充足的教學和辦公空間。大樓前和左側不規整的區域作為公共活動區,滿足幼兒戶外活動空間需求。活動場地配置了兒童跑道,兒童木屋滑梯,小溪孔橋。我們將靠近道路的狹小區域設計為花園綠地,建筑順著用地布置在遠離道路的位置,最大限度減少道路對幼兒園生活用房的影響。將室外活動場地和運動場地布置在建筑的西南側、西北側,保證超過一半的室外場地在全天可以擁有良好的日照條件。為保證幼兒生活用房具有良好的日照條件,設計中將幼兒生活用房設置在第二、三層,主體樓的第一層主要功能為架空層、醫務室、隔離室、廚房等輔助用房,主體樓的第四層為辦公室財務室、教具室等輔助用房。第一層作為架空綠化休閑空間,可作為晨間大廳使用,擴大了戶外活動場地,同時還可以在風雨天氣時作為幼兒戶外集散的活動場地。
圖1 方案圖
主體建筑保教樓綜合樓設計為游輪形狀,在幼兒園建筑外觀設計中較有創意,設計理念是為孩子們創造一個引人入勝的沉浸式學習環境(圖1a和圖2),目的是讓幼兒園看起來像一艘充滿活力的游輪,充滿趣味和互動元素,讓學習和游戲變得更愉快和輕松。幼兒園主體大樓與戶外活動場地動既相對獨立,又互相關聯,方便開展互動、引人入勝的學習活動。
圖2 實景圖
例如,滑梯設計成看起來像船甲板上的水滑梯,創建一個攀巖墻來模仿船上的攀巖墻。整個設計理念旨在創造一種身臨其境且有趣的學習體驗,鼓勵孩子們以創造性和引人入勝的方式進行探索和學習。
大樓主體建造材料主要以鋼筋混凝土為主,外立面為外墻涂料,室內為瓷磚墻裙,中檔乳膠漆,地面為地磚。平屋面也可以節省一部份預算。本項目未做吊頂裝飾,天花的管線為外露的,帶有一點工業風,剛好可以啟發幼兒的探索精神。外墻選用柵欄與實體墻結合設計(圖1b),即可以節約成本,同時滿幼兒園外觀裝飾的需求。戶外兒童游戲場利用了廢舊的家具,輪胎,既節能環保又能降低建造成本。
建筑設計為游輪形狀,體現了輕盈、舒展的建筑形體;運用現代建筑的處理手法,結合幼兒心理特點創造一個現代藝術啟蒙的教育園地。同時考慮幼兒的具體需求,創造溫馨的環境,融入自然和自然光,并設計學習和玩耍的空間。
項目建成后新穎、活波、創新、動感的外觀,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好評,成為廣西玉林市的一道優美風景,提升了周邊區域的城建水平,也打破了教育建筑因受預算限制,只能設計成中規中矩外觀的困境。
在經濟預算和建筑物的美學之間找到平衡雖然具有挑戰性,但無論任何不利的客觀因素影響,只要建筑設計師保持對設計的熱愛,堅持設計好建筑的原則,建筑設計師可以從定義建筑物的用途、預算、材料和施工過程這幾個方面進行平衡,讓經濟預算和建筑美觀得到最適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