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麗平 胡穎峰 余可穎
汽車作為我國目前最熱門的代步工具之一,以其方便快捷的優勢打破了以往家長就近入學的思維模式,可選擇幼兒園的半徑范圍大大增加,但造成了幼兒園附近交通堵塞的問題,上下學期間尤為嚴重[1]。同時,私家車數量的增長導致了停車難、行路難等城市病的出現,間接阻礙了城市的發展。然而,受城市用地資源緊缺的限制,可用于建設停車場的土地寥寥無幾[2],利用地下空間解決停車問題已經成為了一種常見手段。
對于校園建筑來說,在中小學的運動場下建設停車庫是最為常見的。但隨著城市不斷擴張發展,幼兒園作為城市的一部分,不可避免的要為城市發展做出貢獻。本文將幼兒園接送問題與城市停車問題結合考慮,提出在幼兒園內規劃建設地下車庫,期望實現:第1,改善城市交通狀況,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第2,便于接送車輛臨時停車,避免周邊道路交通擁堵。
首先,根據《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范》要求,若滿足以下2 個要求:第1,汽車庫與幼兒園之間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 h 的樓板完全分隔;第2,汽車庫與幼兒園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樓梯應分別獨立設置,那么幼兒園的地下部分是可以設置停車場的。其次,利用校園建筑地下空間建設停車場的做法,也受到多個地方政府給予的政策支持,目前最常見的是利用中小學的運動場地下空間建設停車場。在一些中小學服務半徑輻射不到的片區,則可以利用片區內的幼兒園來進行地下車庫設計,以達到緩解片區停車難的目的。
“安全性”是設計地下停車空間時需要重點注意的問題之一,也是決定設計好壞的重要評判標準,包括生理安全、心理安全以及環境安全。
生理安全涉及采光、通風、空氣質量、溫濕度等因素。車庫位置處于地下,通風采光會受到影響,建設材料也會釋放一些空氣污染物,需要利用一些直接或間接的措施來實現良好的采光和通風效果。同時,適合的溫度、濕度會抑制霉菌的產生,車庫中需要配備良好的空濕、除濕設備。
幼兒往往因為年齡原因會對黑暗的、地下的空間產生恐懼心理,設計時需要格外注意幼兒的心理安全,借助外力使幼兒克服恐懼,如,足夠亮度的車庫照明系統、車庫墻面、地面、天花上的色彩明亮的卡通噴繪等等。
首先,影響環境安全的因素主要包括:第1,車輛進入車庫后隨意行駛、隨意停放;第2,車庫面積較大,幼兒會迷失方向;第3,構筑物、機械設備、配電設備等沒有明確的標識。因此,需要對幼兒的行走路線、家長接送路線以及外來車輛行駛路線做出合理的規劃和指示,明確接送區域和外來停車區域的分區,如圖1 所示。其次,需要在幼兒視線可達處放置通俗易懂的指示標志圖,便于他們區分方向。最后,需要在可能對幼兒造成危險的構筑物、配電箱等的周圍做一些防護措施。
圖1 深圳灣一幼兒園地下車庫(來源:網絡)
每個幼兒園接收的兒童人數不同,占地規模也不一樣。在幼兒園內建設地下車庫時,應對學校所處背景和地域特點進行多層面的具體分析。
首先,應仔細分析不同地區的交通特點,確保建設項目的可行性;其次,應對學?;貭顩r進行勘測,排除影響地下停車建設的一些特殊因素;最后,規劃設計應將周邊建筑的地下結構考慮在內,判斷是否會影響到幼兒園地下車庫建設[2]。
地下車庫的空間屬性較為單一,多是為人提供臨時性停車空間,便捷性是影響其使用率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2]。進行項目設計時,需要有2 個方面的考慮—幼兒園接送家長的便捷性需求;社會人員停車的便捷性需求。具體做法如下:第1,合理設置出入口和道路的關系;第2,內部的交通需要區分接送流線和外來人員流線;第3,車庫平面形態盡量與幼兒園平面形態保持一致,但要注意盡量方正,同時減少過多折邊;第4,合理的平面分區,區別家長接送停車位和外來人員停車位。
地下車庫作為建筑的一種形式,必須滿足經濟實用的基本原則[2]。相較于地上建筑,地下車庫的建設成本高,且成本回收時間較長。因此,需要借助良好的運營團隊進行收費管理。建造前也應該提前考慮經濟因素,將成本降至最低。
首先,建設結合現代技術手段,盡可能發揮使用材料的最大價值;其次,能地下一層鋪滿做足夠車位絕不多做地下二層,兩層地下室會造成無效面積增加,工期、成本都會成倍增加;最后,根據停車需求合理布置車位數,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浪費[2]。
通過網絡調研和實地調研相結合的方式對城市幼兒園地下車庫使用現狀進行分析,發現除了基礎的接送功能和停車功能,不少幼兒園還充分擴大其空間屬性,將地下車庫作為輔助教學空間和輔助活動空間。
在幼兒園內建設地下車庫的初衷就是為了滿足接送需求和停車需求。如,江蘇省常州市西林中心幼兒園新址,在建設之初就把地下車庫系統規劃在內,并于2019 年正式開始使用,共有150 個停車位(圖2:https://www.sohu.com/a/161426888_124732)。
圖2 常州西林中心幼兒園新址(來源:網絡)
地下接送系統的誕生不僅確保了學生上、下學更安全、更有序、更高效,而且解決了家長雨雪天氣接送不便的煩惱,同時有效緩解了學校門口和周邊道路的壓力,并減少了道路上的各類安全隱患。車庫設置智能門禁系統,利用“人臉識別”功能,可以有效杜絕孩子走失、外來人員進入接送區域等問題,如圖3a)~圖3c 所示。
圖3 常州西林中心幼兒園新址地下車庫接送場面(來源:網絡)
西林中心幼兒園的地下車庫也對外開放,用作城市地下停車場,常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專門針對其制定了一套收費標準。地下車庫也做到了與時俱進,考慮到新能源汽車在我國發展迅速,車庫預備增加供新能源汽車使用的充電裝置。據了解,常州市又有7 所新建幼兒園規劃建設地下車庫,并建設這類接送系統。
在我國,已有不少學校將地下空間用作教學用房。雖然人們會主觀認為地下空間糟糕的環境不適合教學[3],但是現今的技術已經能夠滿足在地下設置教學用房的采光和通風的要求。如今校園功能日益復雜化、多樣化,合理利用地下空間,將一些對采光通風要求不是特別嚴格的教學用房,像藝術活動、戲劇創演等與地下車庫結合設置,可以達到節約用地,節省資源的目的。
幼兒園每個班級都應設專用的室外活動場地,而地下車庫的家長接送區域在非上、下學期間使用率不高,因此也可以作為室外活動場地使用,并且不受天氣好壞的影響。如,東陽市六石實驗幼兒園為了激發幼兒對學習的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組織了一場“車庫探秘”,如圖4 所示。
圖4 東陽市六石實驗幼兒園“車庫探秘”(來源:網絡)
幼兒園是幼兒認識世界、感受世界的重要場所,他們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設計地下車庫時應重點考慮幼兒身心特點,滿足其生理、心理的需求,做到“以人為本”。
幼兒正處于身心發育的重要節點,其身心特征不同于中小學生,更與成年人有較大的區別,對地下車庫的認知判斷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表1 所示。地下車庫設計應當照顧幼兒的生理需求好心理特征,既要提升地下車庫的整體空間品質,又要緩解幼兒對于地下車庫的恐懼心理。
表1 幼兒身心特征
改善地下車庫的采光和通風,減弱其幽暗沉悶的空間感受,總結現有做法,共有以下4 種:第1,下沉廣場,將室外地面下沉至地下車庫標高,形成開闊的下沉廣場[3];第2,地下庭院,可供人停留、活動的地下室外區域;第3,采光天窗,安置尺度多樣、位置靈活,有側面采光天窗和頂部采光天窗2 種;第4,光導照明系統,即利用構造物,并通過反射、折射、散射等方式收集光線,同時將光線引導到地下,如圖5 所示。
圖5 光導照明系統組成(來源:文獻[4])
地下車庫給人的感覺往往是陰暗、潮濕、壓抑等,這對于幼兒的身心健康十分不利。在建設地下車庫時應重視這一問題,提高室內設計的效果和質量[5]。色彩是人對一個空間最直接的感受,活潑明亮的暖色更容易被幼兒所接受。在地下車庫的室內設計中,可以在墻面、地面、天花上繪制彩色卡通的圖案,如圖6a ~圖6b所示。為了活躍空間氛圍,也可以在地下車庫的角落或一些車位布置不到的空間放置一些景觀小品。
圖6 地下車庫繪制彩色卡通圖案(來源:文獻[5])
對于消防疏散設計,首先需要滿足《幼兒園建筑設計基礎》、《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等規范要求。其次,由于幼兒年齡較小,對于危險更容易產生緊張慌亂的情緒,在地下車庫疏散設計時,需要根據幼兒身心特點采取人性化措施,具體步驟:
1)利用下沉廣場過度疏散。通過下沉廣場,可以直接到達室外區域,節省幼兒體力,減弱疏散困難;
2)設置合理的避難空間。當地下車庫面積過大、疏散距離過長時,到達地面就會有一定難度。避難空間是危險發生時的臨時避難所,幼兒可以此處等待救援;
3)在疏散口增加光線示意。高亮的疏散出口更加醒目,同時也有效緩解了車庫幽暗的氛圍。
本文從城市中所“接送難”和“停車難”等普遍現象入手,提出了可以利用幼兒園的地下空間建設車庫,來解決“兩難”的策略。通過分析已經相對成熟的校園建筑—中小學地下車庫建設的現狀,提煉出了地下空間的設計要點[6],并運用在幼兒園地下車庫的建設項目上。幼兒園的發展趨勢必然趨向于多樣化以及綜合化,其地下空間作為城市的寶貴資源,關注度在逐步提升[6]。
幼兒園的地下空間將不僅局限于停車功能、接送功能,還會有更多的體育功能、教學功能、科研功能等等[5]。地下空間的環境、品質也會越來越宜人、舒適,更適應幼兒的未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