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亞斌
隨著建筑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對房屋質量和安全性的要求越來越高。防滲漏施工技術作為一種重要的建筑防水工藝,被廣泛運用于房屋建筑工程中。防滲漏施工技術通過采取一系列的防水措施,可以有效的阻止地下水、雨水等液體滲透到建筑物內部,從而達到保護房屋結構的目的。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防滲漏施工技術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運用。
外墻是房屋建筑工程中的關鍵部位,容易出現滲透現象。外墻滲漏問題大多是由施工不規范造成的。例如,在外墻施工的過程中,施工人員未對門窗安裝的位置進行精準的測量與分析,導致門窗預留的位置產生縫隙[1]。此外,穿孔作業開展的過程中,施工人員若未能嚴格依照施工標準及要求進行施工,也會導致外墻滲漏水問題的發生。
由于地下室結構的特殊性,若缺乏有效的防滲漏措施,容易發生滲漏問題,且會對整體房屋建筑結構造成極大的影響[2]。此外,如果防滲材料使用不當,也會導致嚴重的滲漏問題。地下室與上部結構直接相連,承載和支撐著整個建筑物,一旦出現滲漏問題,將嚴重影響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因此,在地下室施工過程中,必須加強防滲漏處理,確保地下室結構的完整性和穩定性。
廚房和衛生間是整個房屋建筑中用水量較大的空間,也是滲漏問題常發的區域。由于廚房和衛生間的管道布置較為復雜,且用水量比較大,一旦發生滲漏問題,將會影響廚房和衛生間的正常使用。
首先,管道設計不合理是廚房和衛生間出現滲漏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廚房和衛生間的管道布局復雜,如果設計不合理,如管道交叉、彎曲過多等,容易導致漏水和滲漏。此外,管道連接處如果沒有正確安裝密封材料或使用不合格的連接件,也會出現滲漏問題。其次,施工工藝不規范也是滲漏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施工時如果沒有按照標準要求進行管道的安裝和連接,比如沒有正確使用密封膠或者沒有進行密封處理,就會導致滲漏的發生。同時,施工人員的經驗不足也可能導致施工質量不佳,進而引發滲漏問題。此外,材料質量和使用壽命也會影響滲漏問題的出現。如果使用劣質材料,容易出現老化、破裂和漏水現象[3]。而且,隨著使用時間的增長,管道和連接件的正常磨損會導致滲漏問題日益嚴重。圖1 為衛生間管道滲漏造成的墻面脫落問題,嚴重影響房屋的美觀及質量。
圖1 衛生間管道滲漏造成的墻面脫落(來源:網絡)
房屋建筑滲漏問題的出現給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很多不利影響。
首先,滲漏問題會導致墻皮脫落,嚴重影響房屋建筑的美觀性。墻皮脫落還可能造成墻體內部潮濕,降低了居住環境的舒適性。其次,滲漏問題還會對居民的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墻體滲漏會使居室內部潮濕,為霉菌、細菌的滋生提供了條件,增加了居民上呼吸道疾病和過敏反應的風險。長期暴露在潮濕環境中,人們容易出現各種皮膚癥狀,如濕疹、瘙癢等。墻體滲漏會導致墻體內部結構受損,從而影響房屋的抗震能力和穩定性。一旦出現嚴重的滲漏問題,墻體甚至有倒塌的風險,給居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帶來巨大威脅。若房屋建筑滲漏問題嚴重,得不到及時解決,滲漏問題將日益嚴重。墻體滲漏面積的擴大會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很多不便。例如,潮濕的墻體會影響室內裝修材料的使用壽命,使家具、地板等易受損,增加了維修和更換的費用和工作量[4]。
目前,常見的房屋找平方法包括建筑找坡與結構找坡。這2 種方法在施工過程中各有優劣,根據具體情況可選擇單獨使用或聯用。
建筑找坡,也被稱為材料找坡,指的是在建筑結構主體完成后,通過砌筑厚度不同的建筑材料面層形成坡度。這種方法對施工人員的技術要求較高,需要準確控制建筑材料的厚度和傾斜角度,以確保坡度的穩定性和合理性。
結構找坡,又稱為擱置坡度,是指將屋面板擱置于頂部梁上或墻上,從而形成排水坡度。與建筑找坡相比,結構找坡更加簡單,不需要額外的建筑材料,但對結構的要求較高。在具體施工時,施工人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單獨使用建筑找坡或結構找坡,也可以聯合用上述2 種方法,從而獲得最佳的施工效果。
施工人員應明確房屋的結構,首先鋪設水泥爐渣層,然后進行找平工作,最后鋪設約25 mm 厚的水泥砂漿層。同時,施工人員還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水流方向和坡度,并準確控制瀉水口的寬度,以確保排水暢通。通過優化材料選擇、施工技術和施工質量控制,可以獲得較好的找平效果,提高房屋結構的穩定性和防水性。
房屋建筑防水層是為預防室內用水或雨水等滲入墻體而鋪設的一層防水材料,常見于廚衛區域。具體施工時,施工人員需要按照以下步驟進行施工,以確保防水層的穩固性和可靠性。
首先,在基層上涂抹防水劑。施工人員應注意控制涂抹防水劑的劑量,避免涂抹不均勻等問題。涂抹完成后,需要讓防水劑晾干,以確保其充分固化。其次,鋪設防水卷材。此過程必須嚴格按照施工標準及要求進行。鋪設防水卷材時,要從底層逐漸至高層,搭接部位應根據水流方向進行設計。同時,所選擇的防水卷材應具備良好的松弛性,這樣能夠適應墻體的變形。在壓實防水卷材時,施工人員應注意使其表面平整[5]。如果出現凹凸不平的情況,可以利用榔頭進行調整。對于防水卷材的搭接部位,可以涂抹適當的油漆以增強密封性。在涂抹完畢后,需要晾干,并再次進行壓實處理,以確保卷材緊密貼合。這樣能夠在最大程度上提高防水效果,避免滲漏問題的發生。
總之,通過嚴格按照施工標準和要求進行防水層的施工,以及科學合理的選擇和運用防水材料,可以提高防水層的穩固性和可靠性,從而預防室內用水或雨水等滲入墻體。
分隔縫,也被稱為隔離縫,是為了降低建筑沉降對結構造成的破壞而設置的縫隙。它常見于房屋建筑中的屋面轉折處、屋面板支撐端等部位。合理設置分隔縫可以對房屋建筑質量起到保障作用,避免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出現大量裂縫。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應特別關注所有分隔縫的位置,確保分隔縫的間距適中,并保持符合標準的深度。如果需要,可以適當擴大分隔縫的寬度,并在相應位置設置排氣孔,以防止壓力積聚。此外,可以使用瀝青、石油等材料來保證防滲漏效果。
總而言之,通過合理設置分隔縫,并采取相應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建筑沉降帶來的破壞風險,確保房屋建筑的結構穩定和使用安全。
外墻滲漏問題是由于外墻防水層受雨水侵蝕等一些自然因素的影響而引起的,在實際的施工建設過程當中,如果外墻施工過程中各種技術標準不能達到要求,就會導致各種不同程度的外墻滲漏問題。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外墻防滲處理的過程中,首先,需要確保外墻墻體施工的質量,尤其要對填充墻砌筑的鉆縫進行科學處理,以防止滲漏。其次,在外墻施工時進行找平處理也非常關鍵。在粘貼外墻磚時,施工人員需要按照施工標準和要求控制整體壓實度,并在水泥砂漿中添加一定量的抗裂劑。在外墻抹灰時,必須保證涂膜的均勻性,并有效控制涂膜的厚度和密度等指標。另外,在門窗的防滲漏處理中,重點是保持門窗總體結構的穩固性。在銜接位置,要嚴格控制緊密性。在門窗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要有效控制門窗的水平角度,使得預留的排水口符合實際情況。門窗的外壁安裝完成后,施工人員需使用細石水泥砂漿對門窗與地面、墻體的結合點進行澆筑,確保密封性。此外,應及時檢查和維護門窗防滲漏層,發現問題及時修復,確保防滲漏的效果。
首先,在廚房和衛生間防滲漏處理的過程中,施工人員需要對管道材料、設備和配件等進行全面檢測。通過這一檢測來判斷這些材料和配件是否符合標準。例如,在防水施工時,要對管道接頭進行嚴密性試驗,并對管道材質進行全面的質量檢測。對于衛生間的管道,需要進行水壓承受力等方面的檢測,如果無法達到標準,將面臨管道爆裂的滲漏威脅。
其次,需要進行地面和墻面的找平處理。通過找平處理使地面和墻面的平整度達到標準,進而可有效控制地面的坡度。這樣地面上的積水可以順利流向地漏。
再次,進行防水涂膜處理(圖2)。在涂膜施工過程中,根據地面和墻面的具體情況,進行2 次或3 次的涂抹,但每層涂抹的方向需相同。在涂抹過程中,需要確保涂抹的均勻性和完整性。相鄰兩層涂膜方向要保持垂直。在涂抹過程中,要符合施工標準,包括涂抹次數、均勻性和厚度等。
圖2 衛生間防水涂膜處理后(來源:網絡)
最后,還需注意以下幾點:第1,合理選擇防水材料,根據不同區域的使用要求選用相應的防水材料;第2,嚴格按照防水施工標準進行施工,確保施工質量;第3,及時檢查和維護防水層,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以保障防滲漏的效果。
防滲漏技術在屋面建筑中的應用,要求設計人員在房屋建筑項目設計階段,結合項目充分分析建筑屋面的具體狀況,在確保屋面坡度科學性的基礎上,通過坡度設計來保障排水通暢,避免水分在屋面大量積聚。
首先,選用高性能的防水材料。施工人員在防滲漏施工時應結合防滲漏施工標準和要求,選擇性能最優、質量最佳的材料,并做好防水材料的鋪設。對于防水卷材的采購,需要從耐水性、密封性和持久性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并通過試驗比較不同材料在不同溫度條件下的性能穩定性。
其次,在卷材和涂料的鋪設過程中,要嚴格按照相應的標準組織施工,確保涂抹的均勻性。在涂層涂抹過程中盡量分次進行,每次涂抹后要控制間隔時間,并進行24 h 的蓄水試驗,根據試驗結果檢測屋面漏水情況,并進行相應的處理。
最后,應用高新材料來提升防水處理效果。隨著人們對建筑防水性關注的提升,市場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防水材料。在整個防水施工過程中,需要加強對高新材料的應用,以提高防水處理效果。例如,在高層建筑中可以選擇聚合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作為主要防水材料,保證找平層處理的質量和屋面坡度的合理性。
在房屋建筑工程項目中,滲漏水對房屋建筑結構的危害性較大。因此,人們越來越重視滲漏水技術的應用,特別是在屋面、外墻、廚房、衛生間及門窗等易出現滲漏的部位。在實際的防滲漏處理中,需要根據不同部位的具體特征,選用合適的防滲漏處理技術,提升房屋建筑防滲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