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璇

隨著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交流日益增多,現代中國鋼琴音樂也不斷吸收西方音樂元素,呈現出獨特的音樂風格和文化內涵。如何在創作中巧妙地融合西方元素,成為了很多音樂人所面臨的問題。本文將系統地探討這個問題,為今后的現代音樂創作提供一些思路和經驗。
一、現代中國鋼琴音樂作品的特點
中國鋼琴音樂的發展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那個時候,中國的音樂文化還處于一個初級階段。隨著中國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現代中國鋼琴音樂也逐漸嶄露頭角。在國際音樂舞臺上,中國鋼琴家也獲得了越來越多的贊譽和認可。但是,中國鋼琴音樂與西方鋼琴音樂相比,在文化上有一定的差異。因此,吸收和整合西方元素,成為了現代中國鋼琴音樂創作中的一個重要方向[1]。在發展過程中,現代中國鋼琴音樂作品呈現出了鮮明的特色和濃郁的民族風格,具體表現在:
(一)民族性
中國鋼琴音樂創作受到了西方音樂文化的影響,但在創作過程中,融入了大量本土文化元素,使中國鋼琴音樂作品呈現出濃郁的民族風格,彰顯出了鮮明的民族性。這種民族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不同民族和地區的音樂作品具有不同的音樂特色;二是不同民族和地區的音樂作品各具獨特的音樂風格。
(二)時代性
中國鋼琴音樂作品從產生之初到現在已經走過了100多年的歷史,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環境的改變,現代中國鋼琴音樂作品在創作過程中也發生了很多變化,其中最顯著的變化就是融入了越來越多時代特點和時代精神。比如:《牧童短笛》《彩云追月》《百鳥朝鳳》《我和我的祖國》等經典鋼琴作品。這些優秀作品在創作過程中都充分融合了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和現代藝術理念,體現出強烈的時代性。
(三)多元性
現代中國鋼琴音樂作品不僅僅在內容上涵蓋了不同民族、地區、風格等方面,在形式上也呈現出多樣化特征。首先是表現形式更加豐富多樣,其次是呈現出更加多元化特點。比如在具體表現形式上,可以分為現代中國鋼琴音樂作品和傳統中國鋼琴音樂作品兩大類;在具體內容上可以分為中國古典民族風格和西方現代民族風格兩種類型;在具體表現形式上可以分為傳統樂器演奏與現代樂器演奏兩種類型;在具體內容上可以分為民歌改編、戲曲改編、流行樂改編等類型。
二、西方元素在中國鋼琴音樂中的融合
融合西方元素的現代中國鋼琴音樂指的是在現代鋼琴音樂創作中,吸取并融合了西方音樂元素,如曲式結構、和聲、旋律、節奏等,使音樂更具有時代感和現代感。這種鋼琴音樂作品既有中國傳統音樂的氣息,又融合了西方音樂的技法和表現手法;既具有中國文化的內涵,又表達了現代社會的情感。
(一)曲式結構
中國鋼琴音樂中曲式結構的融合主要體現在對民族音樂文化元素的應用。中國傳統音樂的曲式結構非常獨特,而且非常復雜。如《天女散花》這首作品包含了很多曲式結構,如慢板、快板、再現、三部曲式等,這些曲式結構都是我國傳統音樂中比較常見的。在這首作品中,西方音樂元素的融入一方面體現在對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借鑒上,另一方面體現在對西方曲式結構和和聲運用上。如鋼琴協奏曲《黃河》,這首作品融合了中國傳統音樂的陜西民歌《黃河謠》和西方古典音樂的協奏曲形式。在曲式上,它采用了西方古典音樂的三個樂章形式:快板、慢板、快板,同時也融入了中國傳統音樂的“主題—變奏”形式,使整個曲子形式豐富多樣。此外,作曲家還在曲中運用了中國傳統音樂的演奏技巧,如急板、連音、滑音等,為整個作品注入了濃郁的中國民族音樂特色。通過對西方音樂曲式結構的融合,使得我國傳統文化元素更加豐富,同時也促進了我國現代鋼琴音樂創作的發展。
(二)和聲
和聲和旋律是西方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二者相輔相成。而在中國鋼琴音樂發展過程中,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和聲和旋律也開始逐漸發展起來。很多中國鋼琴曲借鑒運用了西方的和聲和旋律進行創作。和聲是西方音樂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由多個音組成,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很多種方式,分為三度疊置和聲、八度和聲等多種類型。在中國鋼琴音樂主要采用了四五度疊置和聲,使音樂作品具有了鮮明的民族特色。
(三)節奏與節拍
西方音樂中有很多節拍、節奏和旋律方面的元素,如分節歌、自由節奏、重音、弱起節奏等,這些都是西方音樂中常見的藝術形式[3]。在我國鋼琴音樂作品創作過程中,西方節奏和節拍的使用也比較多。如《牧歌》《黃河怨》等作品中就大量使用了自由節拍和重音。此外,在現代中國鋼琴音樂創作過程中,還經常將一些西方節拍元素和中國傳統節拍進行融合,創造出具有我國特色的節拍和節奏。例如《黃河怨》中運用了自由節奏、重音等西方元素。又如《牧歌》中主要運用了四、五度音程以及八度,將不同音程進行組合和應用,從而創造出一種具有我國民族特色的旋律。這些創作手法不僅豐富了我國鋼琴音樂創作的藝術形式,同時也促進了中國傳統音樂與西方音樂的融合。
三、西方音樂元素對中國鋼琴音樂創作的影響——以《黃河》鋼琴協奏曲為例
中國鋼琴音樂創作的主要特點是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基礎,結合西方元素進行創作。受到西方文化和藝術理念的影響,中國鋼琴音樂作品的創作方式也發生了變化,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西方音樂元素的融入改變了中國鋼琴音樂作品創作方式[2],二是西方藝術理念和思維方式也影響了中國鋼琴音樂作品的創作。下面以《黃河》鋼琴協奏曲為例,來具體說明。
《黃河》鋼琴協奏曲是一首獨具特色的中國協奏曲。這首協奏曲不僅在國內引起了強烈反響,而且因其史詩般的結構、華麗的技巧、豐富的層次和壯闊的意境,成為了世界音樂史上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中國音樂代表作之一。
在《黃河》鋼琴協奏曲的創作過程中,作曲家巧妙地融合了西洋古典鋼琴協奏曲的表現手法和中國民間傳統音樂元素,創造出了一種獨特的音樂風格。這種借鑒和融合具體體現在:
首先,借鑒西方管弦樂協奏曲的結構。《黃河》鋼琴協奏曲從藝術創作風格上來看,屬于西方音階體系、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相整合的織體結構。該曲《黃河船夫曲》《黃河頌》《黃河憤》和《保衛黃河》四個樂章,采用西方管弦樂協奏曲的結構。第一樂章《黃河船夫曲》的曲式以循環結構為主,主部為船夫們與風浪搏擊的主題,插部為船夫號子演唱的主題,主部與插部運用回旋曲式結構交替出現,即“A、B、A、C、A”結構,逐漸將第一樂章推向高潮。第二樂章《黃河頌》為傳統的多段體結構,四個樂段分別為A樂段引子,B樂段承接,C樂段高潮和D樂段尾聲,既具有西方樂曲的嚴謹邏輯結構,又體現出傳統民族聲樂的特色。第三和第四樂章采用了西方音樂的主題變奏技巧,通過對主題的不斷發展和變化,提升了作品的緊湊感和有機性。
其次,運用西方的和聲和曲式。在該曲中,作曲家運用了類似于西方音樂的和聲,交替使用不同的和聲進行,使整個曲子更加豐富多彩。如第一樂章《黃河船夫曲》中1—15小節,采用音階作曲法,使用上行半音階二度模進,演奏出既悠揚綿長,又空靈跳躍的藝術研究。而第40—50小節的采用西方復調卡農作曲手法,先貼切鋼琴使用多聲部,演奏引子的導句旋律,再由二鋼琴模仿其他樂器的聲部,演奏出作為承接的答句旋律,兩架鋼琴可交替演奏對應的聲部旋律。
第三, 使用中國傳統音樂元素。作曲家在該曲中大量使用了中國傳統音樂元素,如民間曲調、京劇唱腔等。作曲家將這些元素巧妙地融入到曲子中,使東和西方音樂元素相得益彰,創造出一種獨具特色的音樂語言。如在第四樂章《保衛黃河》鋼琴曲中,第301—316小節《東方紅》主題旋律,是由陜北民歌《騎白馬》改編而來,第一鋼琴演奏主部旋律,第二鋼琴演奏插部旋律烘托氣氛,使整個音樂作品的節奏和旋律都充滿了藝術感染力。
四、西方音樂元素的借鑒和轉化
對于現代中國鋼琴音樂創作來說,在借鑒和轉化西方音樂元素時,需要將西方音樂元素的藝術表現形式和民族音樂進行有機融合,并結合現代中國鋼琴音樂創作的實際情況,對西方音樂元素進行有選擇性的借鑒和轉化。
(一)西方音樂元素的借鑒
1.借鑒西方作曲技法,滿足中國鋼琴音樂創作的需要
現代中國鋼琴音樂創作中,作曲家可以將西方作曲技法和中國音樂元素結合起來,利用西方作曲技法來設計創作技法,以滿足中國鋼琴音樂創作的需要。
2.借鑒西方鋼琴音樂創作理念和經驗,表達中國文化內涵
中國鋼琴音樂在創作過程中,可以借鑒西方國家的一些創作理念和經驗,以表達中國文化的內涵為基礎,將中國文化中的傳統元素進行有效地融入,使中國鋼琴音樂具有獨特的藝術氣息和魅力。
3.借鑒西方音樂元素,豐富中國鋼琴音樂作品的民族精神和藝術氣息
在中國鋼琴音樂發展和創新過程中,可以借鑒西方國家的一些藝術元素,并且充分地表達出中國文化的內涵和精髓,進而豐富中國鋼琴音樂作品的民族精神和藝術氣息。如在鋼琴音樂的創作過程中,可以借鑒西方的音樂體裁,如交響樂、歌劇、歌劇等,使中國鋼琴音樂更加國際化;在鋼琴音樂創作過程中還可以借鑒西方經典的創作技法方式,使中國鋼琴音樂更好地創新發展;還可以借鑒西方音樂元素所呈現的情感色彩,使中國鋼琴音樂更加具有藝術氣息。
(二)西方音樂元素的轉化
1.將西方音樂元素與現代中國鋼琴音樂創作相結合
首先,需要將西方音樂元素與中國傳統民族樂器相結合,充分體現傳統文化在鋼琴音樂創作中的重要地位。如在創作《春江花月夜》時,作曲家便借鑒了古箏的傳統音色與和聲進行,為鋼琴作品增添了一抹中國風。其次,需要將西方音樂元素與現代中國鋼琴音樂創作相結合,充分體現鋼琴音樂的時代性和民族性。比如,鋼琴協奏曲《黃河》作曲家將傳統樂器笙的音色運用到了現代鋼琴作品中,此外還運用到了弦樂和管樂的織體寫法,就是將西方現代作曲技法和傳統中國樂器相結合的典型例子。
2.將西方音樂元素與傳統中國鋼琴藝術相結合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進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西方元素在藝術創作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當代社會中,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民族文化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和認識。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將西方古典、浪漫等不同風格的西方藝術元素與傳統中國鋼琴藝術相結合。通過對西方現代音樂元素和中國傳統藝術元素進行有機結合,能夠充分展現出中國傳統藝術中所蘊含的美學內涵和精神面貌。比如,徐振民的《唐人詩意二首》,取意唐代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和常建的《破題山寺后禪院》兩首名詩,將西方音樂元素和中國傳統詩詞文化元素相結合,充分展現出鋼琴作品所蘊含的獨特美學價值。
3.將西方音樂元素與民族民間音樂相結合
在融合西方音樂元素時,還需要將民族民間音樂與現代中國鋼琴藝術相結合。這主要是因為民族民間音樂在創作過程中具有較強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點。比如崔世光創作的《山東風俗組曲》,取材于山東民歌《沂蒙山小調》《對花》《雁南飛》《花鼓》等,使用了一系列民族調式的結構形式以及五聲縱合性和聲手法,作品呈現出濃郁的地方色彩。
4.將西方音樂元素與民族器樂相結合
鋼琴作為一種西洋樂器,其音色豐富、表現力高。因此在鋼琴藝術創作中融入西方音樂元素能夠為鋼琴作品增添更多色彩。如在創作《百鳥朝鳳》借鑒了中國民族樂器“笙”的音色;在鋼琴協奏曲《黃河》的第三樂章《黃河憤》創作中將古箏、琵琶等民族樂器與鋼琴相結合。
5.將西方音樂元素與和聲技法相結合
我國鋼琴音樂作品的創作和演奏,雖然受到了西方音樂文化的影響,但是在借鑒西方音樂元素時也在不斷創新,將西方音樂元素與和聲技法相結合。如作曲家黎英海根據古琴曲改編而成的鋼琴作品《陽關三疊》,和聲音程出現在句尾,對旋律進行點描式的修飾,創造性地在每一相同的句末運用五度和聲點描手法。樂曲創作中采用了八度以及四、五度疊置的方式,這種手法非常巧妙地將四五度疊置和八度疊置兩種不同的和聲技法結合起來,表現出了一種生動的藝術效果。
此外,作曲家還可以將西方作曲技法與民族調式相結合,以呈現出傳統中國鋼琴作品中所不具備的獨特旋律和色彩。
20世紀初以來,西方藝術理念和文化不斷傳入我國,中國鋼琴音樂創作逐漸受到西方藝術理念和思維方式的影響。融合西方元素的現代中國鋼琴音樂創作是一種創新的藝術表達形式。它融合了中西文化的多樣性,創造出了獨特的音樂風格。西方音樂元素和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融合可以為中國鋼琴音樂的創作提供新的思路和靈感,并在國際音樂舞臺上展示中國音樂的獨特魅力。在未來的發展中,我們需要更加深入研究和挖掘這種藝術表達方式,學習借鑒西方鋼琴音樂作品創作技巧和經驗,促進我國鋼琴音樂創作水平的不斷提高。
本文系2021年江蘇省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江南音樂文化美育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T-b/2021/16)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張 璇 江南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 李欣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