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韜
元代繪畫與宋代相比,有著極大的改變。創作主體逐漸以繪畫語言的豐富性,改變著畫面欣賞的重心。宋代繪畫如同步武齊整的士兵,按照統一的節奏建構畫面;元代繪畫則給人一種散淡不經意之感。元代繪畫題跋中,最熠熠生輝的莫過于楊維禎。楊維禎(1296-1370),字廉夫,號鐵崖,別號東維子、抱遺老人、鐵笛道人等,為諸暨楓橋人(今浙江紹興)。
張渥(?-1356前)的《竹西草堂圖》影響深遠,畫面將竹西草堂的清幽脫俗展現得淋漓盡致。楊維禎跋文主要內容是假托二三子爭辯,引出“竹西”之號的歷史淵源,抒發其對隱逸之士的推崇。書法內蘊靈秀,雋逸瀟灑,與其晚年豪邁不羈、大開大闔的風格大相異趣。楊維禎書法取法高古,源于漢晉,風格剛勁,成就很高,特別是對索靖的章草極有領悟,將章草、隸書、行書筆意熔于一爐并加以發揮。他的作品,粗看東倒西歪、雜亂無章,實則骨力雄健、汪洋恣肆。如果說把趙孟比作優美的代表,那他則是壯美的典范。書法的抒情性在他這里得到充分張揚,這從其作品《城南唱和詩冊》《真鏡庵募緣疏卷》中可以看出。
楊維禎在詩、文、戲曲方面均有建樹,學問與才情兼備。詩文清秀雋逸,別具一格,歷代多有研究者祖述其意,綿延不絕。因其詩風高邁,名擅一時,號“鐵崖體”。他唾棄因循守舊,所創《西湖竹枝詞》通俗清新,和者眾多,著述等身,傳世有《春秋合題著說》《史義拾遺》《復古詩集》《麗則遺音》《東維子集》《鐵崖古樂府》等近二十種。
此卷題跋,是其早年風格,尚有學習王羲之墨跡的蹤影。“《竹西志》有騷一章,章十二句。客有二三子,持《竹西楊公子卷》來見鐵崖道人者。”訴說緣起,情節需要人物表達。“一辯曰:大夏之西,有谷之竹,斷兩節而吹之,協夫鳳皇,此吾公子之所以取號也。一辯曰:首之西,孤竹之二子居焉,清風可以師表百世,此吾公子之所以取號也。一辯曰:江都之竟,有竹西之歌吹,騷人醉客之所歌詠,此吾公子之所以取號也。”引經據典闡述竹的深刻意蘊。

楊維禎題跋

《竹西草堂圖》元·張渥 紙本 27.4cm×81.2cm 遼寧省博物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