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侃

橫折 豎折
7.折的形態分析
折畫是因筆畫轉折而改變方向的一種寫法,由兩個筆畫連接而成,起到銜接和框架的作用,有橫折、豎折、斜折等多種形式,依其形狀及用筆分為方折和圓折。方折有時可取筆斷意連的形式,折角可寫成銳角、直角、鈍角等不同形式。智永真書《千字文》中,折畫使用頻率較高,書寫時應注意觀察筆畫的銜接和轉折處。
橫折、豎折 智永真書《千字文》橫折和豎折的折法有兩種:一為方筆,筆鋒外露成方折,顯出棱角和骨力;二為圓筆,筆鋒不露而圓轉自然,智永真書《千字文》多用此法,如“園”“世”,轉折處捻動筆桿轉筆順勢而下。方折如“韓”“陋”,折法用挫筆,橫畫末端頓筆后略提起,使筆鋒轉動,微離頓處向下行筆。書寫時注意筆鋒的頓挫提按,以及折角前后筆畫夾角的大小。

折的變化
撇折、斜折 撇折筆畫比較短小,多為輔助筆畫,先寫短撇,從右上往左下運筆,至折角處稍頓后轉筆向右上運筆,力度由輕到重,最后寫出提鋒,如“松”“績”。
斜折角度較大,寫法是下筆先寫撇,但不要過彎,至撇末端不抬筆,隨即轉筆向右下寫長點或反捺,連接處不頓筆,轉換筆鋒,末端頓筆要重。其書寫稍有難度,注意行筆力度上的變化:重—輕、輕—重,如“始”“晦”。
折的變化 一字之內含有多個折畫時,轉折方式也要富有變化,如“吊”字的兩折上方下圓;如“尋”字三個折畫,第一折呈銳角,二三折呈直角;如“陛”字四個折畫,注意每個折畫起筆和收筆的提按,以及角度的大小;如“疏”字三折為避免重復,足字旁的豎折發生形變,豎寫成露鋒點。

臨摹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