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老年大學 劉振強

清露
折扇畫同卷、軸、冊頁一樣,是我國傳統繪畫中獨具一格的藝術形式。折扇畫尺幅雖小,但小中見大,見扇而圖,猶如作文,慢察細品,意趣橫生。中國歷代畫家創作了大量的折扇書畫作品,如宋代范寬、郭熙、馬遠,明代仇英、唐寅、文征明,清代石濤、虛谷、任伯年、吳昌碩,近現代齊白石、張大千、潘天壽等,都給我們留下了許多折扇畫的藝術珍品。這些扇面作品題材廣泛,構思奇巧,墨彩妍潤,意趣天成,令后人贊嘆不已。
折扇在成為藝術品之前是作為夏天的納涼之物而存在的,以實用性為主,隨著文人墨客們在扇面上行書作畫,其藝術性日漸凸顯,獨特的造型和高雅的文化內涵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
折扇大致可分為帶有完整扇骨的成扇和扇面。成扇的價值要比扇面高得多,扇骨自身材質和形制上的特殊性及做工上的講究,決定了其藝術價值。雖然扇面尺幅不大,但創作難度要比在宣紙上作畫大得多。其形制皆為上寬下窄的半圓弧形,紙的質地厚實,由多層薄宣如灑金宣等黏合而成,落墨設色很難掌握,再加之本身帶有折痕,給書畫創作帶來諸多不便。扇面較小的空間也給繪制時的章法布局帶來困難,稍有不慎便會前功盡棄。因此明代書畫家祝允明曾把在扇面上書畫比作“美女在瓦礫上跳舞”,其難度不言而喻。
“紙上三年功,扇上筆難行”,畫好折扇實屬不易。書畫家既需要深諳藝理,同時還要有堅實的書法、繪畫基礎方能完成。首先,要在把握繪畫傳統的基礎上,融入現代藝術的精神內涵,在題材的選擇上做到刪冗就簡、突出主題。其次,在章法布局的構思過程中具有空間意識,做到整體結構與“勢”的把握。扇面是弧形放射狀的,它的行氣要求作品要有一種向心的形式美。這一點看起來容易實則很難,尤其是在以行草書入扇時,布局處理不好便會顯得散亂不堪。正因如此,書畫家在章法布局時必須成竹在胸,同時要處理好畫面邊與角的關系,做到既不受扇面弧狀外形的約束,又要與外形巧妙配合,達到協調一致。第三,題跋與鈐印都要遵循畫面特殊的垂直平行規律。扇中意境,宜靜而清。清靜作為中國書畫藝術的審美命題,在扇面的創作中同樣具有獨特意義。作品“清氣”,則自然脫俗,含“靜意”則必至雅境。如扇面作品《清露》,注重墨色塊面明暗,碩大荷葉以濕筆點出,又清水破墨,使葉下荷花清新淡雅、靜寂幽香,猶如美人遮面,產生靜逸之美;《梅園鳴春》采用縱橫構圖,以淡墨勾點枝干后再以紅色點梅,又補畫淡墨小鳥,使畫面墨彩淡雅、花鳥輝映、生動有致;《松壽圖》以濃墨渴筆寫遒勁松干,使之與茂密松針形成自然變化,松樹、紅竹與邊角紅色印章遙相呼應,再配以淡墨壽石令畫面更顯統一協調;《江南春曉》將畫面前景樹木、坡后房舍與遠景橫貫其間的山峰有機結合,形成若即若離的視覺效果,通過集中局部細節以增強畫面空間感和視覺效應,使扇面畫非完整性構圖的基本模式得到充分彰顯。
折扇畫兼有文人畫和小品畫的特點,具有特殊的形式美感,雖然繪制時有一定局限性,但同時也給書畫家提供了一個新的展示空間和創作形式。歷代以來,折扇都深受人們喜愛,并成為書畫收藏的重要內容和形式。與在宣紙上行書作畫不同,由于折扇扇面作畫的特殊性,創作時更需要有巧妙構思,也更見功力。就創作題材來看,折扇多以繪畫為主,但也不乏反面書法甚至兩面書法的情況;在創作內容上,除了描繪傳統的山水、花鳥、人物以外,還囊括了書法的真、草、隸、篆、行諸體。歷代書畫名家也都留下了風格各異、妙筆傳神的精彩扇面墨跡,既豐富了中國書畫藝術的內容和形式,也使中國扇面文化達到了完美至臻的境界。

江南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