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陽市老干部(老年)大學 劉曉春

“懸日”是眾多攝影愛好者喜愛拍攝的一種景象,這是自然景觀與建筑景觀的完美融合——圖片中一輪初升的太陽或位于建筑頂端,或懸于大橋之上,或映襯于古塔之后……畫面令人稱奇。拍到絕美的懸日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情,也是攝影的樂趣所在。
要想使拍攝的懸日顯得很大很壯觀,關鍵一點是參照物襯托。以建筑物或人物來襯托太陽,同時還要離開被攝地景或者人物足夠遠,主體自然顯得很大。還有一點,拍攝日出和日落很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地面景觀,我國很多城市,如北京、西安、南京等,道路都被設計成“橫平豎直”的格局,這意味著有很多道路都是呈正東正西方向修建的,而很多建筑也正好適合在正東、正西方拍攝。
機位安排可選擇:有一定的高度,避開了地面上建筑物的遮擋;距離前景遠,壓縮透視感能體現出太陽的相對大小;前景線條要有節奏有起伏也有匯聚點。
合適的時間、適合的地點,對于懸日的拍攝就已經成功了一半。雖說“太陽東升西落”,但實際上,太陽升落的方位在一年內是不斷變化的,每年只在春分(一般為3月20或21日)和秋分(一般為9月22或23日)這兩天是正東升起正西落下,其他時間也能拍到懸日,只是方向有所偏移。拍攝懸日的黃金時段是日出或日落前的一個小時,此刻的光線最柔和。
提前了解太陽升起和降落的規律相當于拍攝成功了30%,剩下的40%要看天氣是否給力,再加上30%拍攝技巧,就是完美的拍攝。每個城市都有適合拍攝懸日的地點、地標建筑物;對于懸日奇觀的拍攝需要提前了解太陽經過的路線。使用巧攝App可科學掌握太陽什么時候經過該位置,以及經過的軌跡,確定好拍攝計劃后再看一下當天的天氣預報,提前一天到拍攝地現場踩點,確定機位范圍。
遠距離拍攝懸日長焦鏡頭是必備的,建議選擇200-600mm或者更長焦段的鏡頭,鏡頭焦距越長拍攝的太陽就會越大越壯觀,使用增倍鏡可以使鏡頭的焦距有效地加倍,還需要有一定負載能力的三腳架才能撐起機身和大長焦鏡頭;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天空過亮、地面較暗時,可使用中灰漸變鏡壓低天空亮度,而陰暗的地面景物也可以相對提高亮度,形成反差適中的效果,改善畫面反差;其間,快門線、備用電池和大容量存儲卡也是必備之物。
相機的設置上選擇光圈優先檔(A/AV)模式拍攝,也可以使用M檔,但對于分秒必爭的拍攝還是建議使用(A/AV)檔。ISO 設置在100 左右,光圈值F8~F10,白平衡設置為自動白平衡模式,利用評價測光選擇合適的部分測光,這既不會讓地景過暗,太陽部位也不會過曝,在得到準確曝光數據上可將Ev值減1級,為后期留有空間;使用RAW格式拍攝,給后期留下豐富的層次和色調調整空間,也不用糾結于前期白平衡參數的設定;快門速度由相機自動給出。逆光拍攝這類大光比作品最大難度是對焦,盡量不要使用自動對焦,選擇手動精準對焦,打開實時取景的液晶屏將畫面放大100%后轉動對焦環,直到拍攝區域清晰,或者手動對焦設置無限遠;連接快門線,設置間隔3秒的連續不間斷拍攝,從太陽開始接近建筑物時,按下快門線自動開始拍攝,直到太陽完全離開建筑物,走出畫面。整個過程只需用眼睛靜靜地觀看著這一奇妙的景象。
在拍攝取景構圖時,應將太陽放在畫面的趣味中心,以中心對稱構圖法、三等分構圖法為主,并注意前景的遮擋,可選擇城市地標建筑物、歷史遺跡、樹木、礁石、人物等。這些前景在逆光的照射下,以剪影呈現于畫面中,從而增強畫面的縱深效果。

拍攝懸日至少要提前40分鐘到達拍攝地點,精準找到最佳機位,留出充足的時間來調整相機的各項參數,不慌不忙,靜待美景出現。
成功捕捉到城市懸日,既需要“天時”——天氣狀況配合,也需要“地利”——存在符合條件的拍攝位置,更需要“人和”——攝影師對時間的把控和對空間的規劃。
每一次拍攝都是一次美好體驗,拍攝懸日并不難,保持良好的心態和足夠的耐心,前期做好充分的準備,等待美景出現,就一定能拍攝出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