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娟,周艷娟,趙春輝,付東然,王 爽,孫健文,張詩曼,姚喻翔,孫 野
1.哈爾濱醫科大學學生工作部(處),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1;2.哈爾濱醫科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1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醫學行業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和機遇。在這個背景下,醫學教育也在不斷地改革和創新。在醫學教育中,創新能力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素質,不僅能夠促進醫學教育的發展,還能夠為醫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如何提高醫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水平成為了當前醫學教育研究的重要課題。醫學生創新行為是指醫學生在學習和實踐過程中,通過對問題的發現、分析和解決,不斷地創造和發展新的知識、技能和方法的行為。醫學生創新行為不僅包括醫學理論的創新,還包括醫學實踐中的創新,如創新的診斷方法、治療方案、康復措施等。醫學生的創新行為不僅能夠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動力,更能夠提高他們未來的職業能力和競爭力。因此,研究醫學生創新行為的現狀及其影響因素,有助于提高醫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水平,為醫學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提供科學依據和參考。
隨機選取某醫科大學的臨床醫學五年制學生共1 900人進行問卷調查,共回收問卷1 850 份,有效問卷1 850份,問卷回收率97.4%,有效率100%。男生911 人,占49.2%;女生939人,占50.8%。所有問卷在經過培訓的心理學教授擔任主試下統一測驗。
1.2.1 一般資料問卷 包括姓名、性別、年齡、家庭經濟狀況、父母文化程度等人口學特征。
1.2.2 創新行為量表 創行行為量表的測量采用姜麗萍編制的大學生創行行為量表[1]。該量表從思維方式、學術探索、生活實踐、學習學業4個維度,通過22個項目來測評大學生創新行為,正式調查結果顯示總體量表Cronbach,sα信度系數為0.931,分半信度系數為0.887,所有維度的Cronbach,s α信度系數和分半信度系數均大于0.6,該量表整體以及各分量表都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2.3 主動性人格問卷 主動性人格問卷采用Bateman 和Crant(1993)編制的主動性人格量表,是目前使用最為廣泛也是最為權威的量表[2]。該量表采取單維度對主動性人格進行測量,共包括10個題項(例如:我總是在不斷探尋新的途徑以改善自己的生活)該量表采用李克特5點計分的方法,1代表非常不符合,5代表非常符合,分數越高,表示其主動性人格特征越明顯。該量表的Cronbach,sα信度系數為0.853,該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2.4 積極心理資本問卷 由于心理資本的概念比較廣泛,不同研究者對心理資本的界定持有不同觀點,研究者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采用的測量方法也不同。其中,問卷調查法是最常用的測量方法。本研究針對醫學生心理資本的測量采用的是張闊等[3]編制的積極心理資本量表(PPQ),該量表共包含四個維度(自我效能、樂觀、韌性、希望),26 個題項,該量表的Cronbach,sα信度值為0.92,該量表具有良好的內部一致性信度。
1.2.5 內在動機量表 內在動機的測量,原始量表來自學者Tierey 等[4]開發的內在動機量表,該量表得到學者江靜等[5-6]的實證檢驗,被證實具備理想的信度與效度。該量表共包含5個條目,如“我喜歡解決復雜的問題”等。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采用獨立樣本單因素方差分析檢驗不同人口學特征對創新行為的影響,用Pearson 相關分析檢驗心理資本、內在動機以及主動性人格與創新行為的相關性,用分層線性回歸對創新行為的影響進行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調查中符合條件調查對象1 900 人,發放問卷1 900份,共回收問卷1 850 份,有效問卷1850 份(男生911人,女生939人),問卷回收率97.4%,有效率100%。
本研究中創新行為總分為(36.68±7.64),主動性人格得分(36.90±7.35)分、心理資本得分(72.59±12.26)分以及內在動機得分為(19.40±13.78)分,男生創新行為得分明顯高于女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醫學生創新行為情況
對主動性人格(36.90±7.35)分、心理資本(72.59±12.26)分、內在動機(19.40±13.78)分與創新行為(36.68±7.64)分進行了Pearson 相關性分析,分析表明,主動性人格、心理資本、內在動機與創新行為正相關顯著,見表2。

表2 主動性人格、心理資本、內在動機與創新行為的相關性分析(r值)
采用分層線性回歸分析,以創新行為為因變量,第一層為一般人口學資料,第二層為主動性人格,第三層為心理資本,第四層為內在動機,分層深入探討創新行為的影響因素。結果顯示,總回歸模型能解釋創新行為方差總變異的75.9%。其中,主動性人格是創新行為的主要影響因素,對創新行為有顯著的正向預測作用(β=0.523,P<0.01,ΔR2=69.9%),心理資本對創新行為有正向預測作用(β=0.108,P<0.01,ΔR2=1.4%),內在動機對創新行為有正向預測作用(β=0.281,P<0.01,ΔR2=2.0%),見表3。

表3 主動性人格、心理資本、內在動機與創新行為的相關性分析(r值)
本研究結果顯示,醫學生創新行為得分中等偏上。本研究發現醫學生的性別、年齡、戶口類型、家庭經濟狀況、父母受教育程度、主動性人格、心理資本、內在動機與創新行為水平相關,均呈正相關,與相關學者的研究結果類似[7-8]。醫學生中男生的創新行為水平要高于女生,年齡越小創新行為水平越高,戶口類型為城鎮的創新水平高于農村,家庭經濟狀況好的學生創新行為水平越高,父母受教育程度高的學生創新行為水平越高。
主動性人格、心理資本、內在動機均與創新行為呈正相關,其中主動性人格對創新行為的影響最大。主動性人格和創新行為是兩個密切相關的概念。主動性人格指個體積極追求目標、采取主動并在面對障礙時堅持不懈的傾向。創新行為則涉及到產生和實施新想法、流程和產品。研究一直表明,主動性人格與創新行為呈正相關關系。具有高水平主動性人格的個體更愿意冒險,尋求新機會,并挑戰現狀。這些特點對于產生和實施創新想法都非常重要。一項在中國醫學生中進行的研究發現,主動性人格是創新行為的最顯著預測因素,可以解釋69.9%的創新行為得分差異[9]。這表明具有高水平主動性人格的醫學生更可能參與創新行為。另一項在中國科技公司雇員中進行的研究發現,主動性人格與想法生成和實施均呈正相關關系[10]。該研究還發現,主動性人格調節了想法生成和實施之間的關系,表明具有高水平主動性人格的個體更能將想法付諸實踐。總體來說,這些發現表明主動性人格是促進創新行為的重要因素。具有高水平主動性人格的個體更可能產生和實施創新想法,這對于個人和組織的成功都具有重要意義。
心理資本是指個人具有的積極心理狀態和資源,包括自信心、希望、樂觀、恢復力等,可以促進個體適應困境、挑戰和機會。研究表明,心理資本與創新行為之間存在正向關系。具有較高心理資本的個體更有可能表現出創新行為。一項針對中國職業經理人的研究發現,心理資本對創新行為有正向預測作用,其中希望和樂觀是心理資本對創新行為的最重要影響因素[11]。此外,心理資本對于創新行為的作用可能還表現在其他方面。一項對于醫療機構員工的研究發現,心理資本與創新行為之間的關系中介了工作滿意度和組織承諾之間的關系。這表明具有高心理資本的個體更有可能在組織中表現出創新行為,同時更愿意為組織做出貢獻。總的來說,這些研究表明心理資本是促進創新行為的重要因素。具有高心理資本的個體更有可能產生和實施創新想法,同時更愿意為組織做出貢獻,這對于個人和組織的成功都有重要的影響。
內在動機是指個體內在的、源于自身興趣、好奇心、自我成長等因素的驅動力,促使個體從內心深處尋求實現目標的動力。研究表明,內在動機與創新行為之間存在正向關系[12]。具有較高內在動機的個體更有可能表現出創新行為。一項針對中國職業經理人的研究發現,內在動機是創新行為的重要預測因素之一,對創新行為有顯著的正向影響[13]。此外,內在動機還可以影響創新行為的其他方面,例如創新的品質和創新的成果。一項針對荷蘭員工的研究發現,具有較高內在動機的個體更有可能產生高質量的創新想法,并獲得更多的創新成果。總的來說,這些研究表明內在動機是促進創新行為的重要因素。具有較高內在動機的個體更有可能產生和實施創新想法,并產生高質量的創新成果,這對于個人和組織的成功都有重要的影響。因此,在培養創新能力的過程中,應該重視個體的內在動機,激發個體的創新動力,促進創新行為的發生。
綜上所述,在醫學生中,創新行為可能會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例如性別、年齡、學科特長和培養環境等。因此,提出以下建議:(1)要加強對醫學生主動性人格的培養。給醫學生提供充足的創新資源,鼓勵冒險,容忍失敗。(2)要給醫學生提供豐富的心理資源。創新的過程充滿不確定性,需要個體強大的心理資源,具有高自我效應的個體可以承擔挑戰性的創新任務,能夠承受失敗風險,Bandura[14]認為這種心理力量對于創造性生產力至關重要,有高度希望的個體,表現出更大的目標導向能量,并且更有可能發現實現創新行為的途徑。(3)提供具有挑戰性的任務。Amabile[15]認為,挑戰困難動機和興趣動機是創新的關鍵成分,因為那些挑戰困難動機、興趣動機等內在動機激發的個體易對工作任務產生愉悅感,并認為任務本身是富有挑戰性的,對完成任務更有堅持性和靈活性。Deci[16]的自我決定理論認為個體在內在動機的趨勢下進行活動,并把外部經驗與自我感進行整合,目的是為了從這種努力中體會到滿足感與勝任感。當醫學生的創新行為被內在動機驅動時,在創新過程中將會感覺到強烈的興趣和快感,在面對困難的時候更具有堅持性,從而利于創新行為。在當前競爭激烈的社會中,醫學生的職業發展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挑戰。為了在職業發展中獲得更多的機會和競爭優勢,醫學生需要培養創新行為,這不僅可以在科學技術領域發揮作用,也可以在其他領域,例如商業、藝術和社會工作等領域中得到應用。因此,研究創新行為及其影響因素對于促進組織創新和個體職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