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江明
當地時間7月29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特種作戰部隊戰士日”親自前往巴赫穆特前線,視察了一個特種部隊駐地。澤連斯基在視察時肯定了特種部隊的作用,他說,“在特種作戰部隊戰士日之際,我向他們表示祝賀,并有幸親自向他們表示祝賀、握手和頒獎。他們總是在前線(戰斗)最激烈的地區,執行責任最為重大的特殊任務。現在也是一樣——在巴赫穆特附近,我來到了他們身邊。我感謝他們的力量和英雄氣概,感謝他們的專業精神,感謝他們以極其專業的方式保衛烏克蘭?!?/p>
自開戰以來,烏克蘭方面已經有17名特種部隊戰士被授予烏克蘭英雄稱號,是獲得該稱號比例最高的作戰兵種。在這場戰爭中,烏克蘭特種部隊可以說是戰斗的中流砥柱,不僅在開戰初期靠靈活的戰術不斷襲擾俄軍補給線,使得進攻基輔的裝甲集群寸步難行,更不斷配合其他部隊在戰爭中對敵方將領實施斬首行動。
過去曾有一種聲音認為,特種部隊只能在反恐戰爭這種低強度戰斗中發揮作用,到了高強度的全面戰爭中,特種部隊這種輕步兵水平的火力幾乎沒什么用,甚至不如一個炮兵團有殺傷力。但在俄烏戰爭中,烏克蘭特種部隊的積極表現顯然讓人看到特種部隊在未來戰爭中的巨大潛力。
只有輕武器的特種兵又不是超人,為什么面對坦克和大炮的強大火力還能發揮巨大的作用呢?
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需要了解特種部隊的本質是什么。從武器裝備來看,特種部隊毫無疑問就是輕步兵,像電影《戰狼》中那樣配發坦克的特種部隊在現實中并不存在,大部分特種部隊的地面載具就是軍用越野車,甚至是毫無裝甲的全地形越野車。武器裝備和車輛并不是他們的核心競爭力,真正的核心力量是特種部隊的專業性、多元化能力、自主性和分散性。
特種部隊是不會進行大規模集群突擊的,他們以3-6人的作戰小組為單位活動,部分任務甚至可能是以單兵形態活動。小組形式的活動讓特種部隊不僅更靈活,而且行動更加隱蔽。即便是俄烏這種全面戰爭,對峙的防線上也不可能每一公里都存在敵方守軍,因此分散的小規模部隊仍有大量機會滲透到敵人后方去。而專業化和自主化的人員決定了特種部隊能夠更積極靈活地完成任務,比如攻擊敵方脆弱節點,或者引導遠程火力攻擊敵方的后勤倉庫、指揮中心。更小的編組也就意味著這樣的單位對后勤依賴更少,烏克蘭特種部隊在戰爭初期甚至不需要攜帶太多食物,可以就地通過當地民眾補給,只要有彈藥和通信設備,他們就能一直戰斗下去。而龐大臃腫的單位一旦后勤出現問題,戰斗力會急劇下降。
事實上在開戰之初,烏特種部隊在國土防衛部隊的支援下,就曾依靠反裝甲小組機動靈活地打擊進攻基輔的龐大坦克集群的后勤。長達60公里的裝甲車隊雖然壯觀,卻在后勤線路不斷遭到攻擊后被迫停下,最終無法攻入烏克蘭首都基輔。這種攻擊不僅成功阻止了俄羅斯的攻勢,更讓烏克蘭軍隊獲得了寶貴的時間。烏統帥部無需讓東部的烏軍主力從前線撤回以保衛基輔,還獲得了時間進行全國動員以增加軍隊的數量,這種分布式的防御無疑是戰略性的成功。
從技術上來看,特種部隊實際上是一種最原始的偵察打擊一體化的作戰單位,可以同時完成偵察任務并發動直接攻擊,跟在俄烏戰爭中大放異彩的察打一體無人機性質相同。實際上,特種部隊的作用對于烏克蘭軍隊而言恐怕遠不止此,甚至可以說特種部隊的建設重新塑造了烏克蘭軍隊,并且讓其能在這場戰爭中堅持到現在。
很少有人了解,烏克蘭的最堅定支持者波蘭,在冷戰結束后迅速成為北約國家,主要就得益于特種部隊的建立。波蘭脫離華約組織后向西方靠攏,其原本蘇聯化的軍隊也必須進行北約化改造,而波蘭軍隊當時并未著急更換武器裝備,而是在英美的支持下建立一個全新的特種部隊——雷霆特殊任務部隊(GROM),這是一支完全參照美國三角洲部隊和英國特種皇家空勤團建立的部隊,人員選拔、武器裝備、指揮體系、后勤保障機制都是完全一比一的復制,這個區區200人的小單位,成了波蘭軍事改革的核心單位。
2023年7月29日,頓涅茨克地區巴赫穆特,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右) 在視察時與一名軍人合影。圖/視覺中國
之所以特種部隊如此重要,根本原因在于特種部隊組建的核心是專業化和自主化。專業化并不在于一個士兵的槍打得有多準、跑步有多快,而是這個單位大部分成員都是職業軍官和職業士官,職業士官比重必須遠遠多于義務兵。而自主化就是指這些士官和軍官能夠在沒有命令和具體任務的情況下,自主決定自己在戰場上應該干點什么有意義的事情,而不是等著上級來踢你屁股。特種部隊是最容易實現專業化和自主化的單位,也是重建軍隊一開始成本最低的路徑,在特種部隊完成了北約化的組建之后,其經驗可以推廣到其他常規部隊單位。更有意思的是,特種部隊的成員都是從常規單位選拔的,而且待遇更好、地位更高,這就決定了一旦特種部隊組建成功后,常規單位的成員往往更樂意在平日用特種部隊的標準來提升自己,以便讓自己能被選拔進入特種部隊。我在波蘭跟一個軍校射擊教官聊天時,他就告訴我他仍在努力訓練,希望能夠加入雷霆特戰隊,這是他的人生目標。
在2014年烏克蘭巨變、新政府上臺后,軍改就成了必須進行的戰略任務,于是烏克蘭特種作戰司令部(SOCOM)于2015年12月建立,并且逐步組建了四個陸軍特種作戰團,三個海軍特種作戰團和兩個培訓中心,其兵力約有2000人。自成立以來,這支部隊得到了波蘭和美國等國家的幫助。波蘭非常清楚應該如何改造成北約化的軍隊,于是從特種部隊改造開始,手把手地教烏克蘭,而8年來的改革成果在后來的戰爭中已經被證明十分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