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 磊
慢性腎衰竭(CKD)5期為病情終末階段,無法徹底治愈,主要通過血液透析治療延長病人的生存期,但CKD5期具有不可逆性及終身性,病人需長期進行疾病管理,部分病人出現諸多生理及心理問題[1-2]。自我感受負擔(SBP)是個體因照顧需求影響到他人而產生的擔憂,可出現內疚、負擔感及自我感覺降低等,嚴重影響病人的預后[3]。因此,尋找CKD 5期血液透析病人SBP的影響因素十分必要。既往研究指出,血液透析病人的SBP與年齡、經濟條件等有關[4],但上述相關因素并不能有效指導CKD 5期血液透析病人SBP干預措施的擬定,還需尋找其他因素?;诖?本研究重點觀察CKD 5期血液透析病人SBP水平的影響因素。具體如下
選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醫院收治的81例CKD 5期血液透析病人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CKD 5期的診斷標準[5];均接受血液透析治療;血液透析時間≥3個月;知情同意書均由病人、家屬簽署。排除標準:存在認知功能障礙、既往精神病史;合并自身免疫系統疾病;合并惡性腫瘤;妊娠期哺乳期婦女;合并心腦血管疾病;肝腎功能不全。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1 SBP評估
采用自我感受負擔量表(SPBS)進行評估[6],該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874,包括感情負擔、經濟負擔、身體負擔3個維度,共10個條目,每個條目按1~5分評分,總分10~50分,得分越高表示SBP越嚴重。
1.2.2 基線資料
統計所有病人性別(男、女)、年齡(≥60歲、<60歲)、受教育程度(專科及以上、中專或高中、初中及以下)、透析齡(≥3年、<3年)、合并基礎疾病(是、否)、婚姻狀況(已婚、未婚/離異/喪偶)、透析頻率(每周≤2次、每周>2次)、家庭月收入(≥5 000元、<5 000元)、家庭關懷度(低、中、高)、心理彈性(低下、良好)。家庭關懷度采用家庭關懷指數問卷[7](APGAR)進行評分,該問卷包括5個項目,每個項目采用0~2分評分,其中0~3分為低關懷度,4~6分為中關懷度,7~10分為高關懷度。心理彈性采用Connor-Davidson心理彈性量表(CD-RISC)[8]進行評估,該量表包括3個維度,共25個條目,總分100分,其中<80分為心理彈性低下,≥80分為心理彈性良好。

81例CKD 5期血液透析病人SPBS評分為(27.13±4.82)分。
不同年齡、受教育程度、家庭關懷度及心理彈性CKD 5期血液透析病人SPBS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不同特征CKD 5期血液透析病人SPBS評分比較 單位:分
以CKD 5期血液透析病人的SBP情況作為因變量,以單因素分析中有統計學意義的項目作為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自變量賦值見表2。結果顯示,年齡小、受教育程度低、家庭關懷度低下及心理彈性低下均是CKD 5期血液透析病人SBP水平的影響因素(P<0.05)。見表3。

表2 自變量賦值情況

表3 CKD 5期血液透析病人SBP影響因素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
CKD 5期血液透析病人需長期進行血液透析治療,且需對并發癥進行預防,給病人的生活、工作帶來諸多不便,病人易產生拖累家人、成為他人負擔的感受,即SBP[9-10]。李曉萍等[11]對137例血液透析病人進行分析,結果病人的SPBS評分為(26.35±6.12)分。本研究結果顯示,81例CKD 5期血液透析病人的SPBS評分為(27.13±4.82)分,與上述研究結果相似,提示CKD 5期血液透析病人SBP處于中高水平。本研究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小、受教育程度低、家庭關懷度低下及心理彈性低下均是CKD 5期血液透析病人SBP水平的影響因素。具體原因分析如下。
年齡小CKD 5期的病人多為家庭支柱,具有照顧家庭的責任,而病人因長期的血液透析,導致正常工作無法繼續,加上醫療費用加重病人的經濟負擔,導致病人出現拖累家人、成為家庭負擔的感受,繼而加重病人的SBP[12-13]。對此,應加強對年齡小CKD 5期血液透析病人的心理干預及健康教育,告知病人血液透析必要性及生命意義,以減輕病人的SBP水平。
受教育程度低的CKD 5期血液透析病人難以通過各種途徑獲取疾病的相關知識,在面對疾病的治療、并發癥時多會出現自責、焦慮等負性情緒,擔心自身疾病的治療、并發癥會對家庭造成影響,成為家庭負擔,加重CKD 5期血液透析病人的SBP水平[14-15]。對此,應加強CKD 5期血液透析病人的健康教育,可通過健康教育手冊、講座、同伴教育等方式,提高病人對疾病的認識,并進行針對性心理疏導,以減輕病人的SBP水平。
家庭關懷度是對家庭客觀功能的評價指標,良好的家庭關懷度利于病人面對疾病時采取積極的應對方式,促進病人的健康行為[16]。而若CKD 5期血液透析病人的家庭關懷度低下,說明病人在面對長期治療及血液透析并發癥時多得不到有效的支持,感受到被人拋棄的錯覺,自覺拖累家人,成為家庭負擔,加重病人的SBP水平[17-18]。對此,應正確引導病人家屬,促使其為病人提供必要的幫助與支持,使病人感受到家庭溫暖,以降低CKD 5期血液透析病人的SBP水平。
心理彈性是個體面對逆境、壓力及應激時的有效應對及積極適應的能力,良好的心理彈性利于減少心理困擾,利于疾病預后[19]。若CKD 5期血液透析病人的心理彈性水平低下,說明病人在面對疾病本身、并發癥及長期治療時多會產生負性情緒,難以正確看待家屬的幫助與照顧,采取消極應對措施,加重病人的SBP水平[20-21]。對此,應加強對CKD 5期血液透析病人心理彈性的評估,對心理彈性水平低下的病人應進行心理疏導,以減輕病人的SBP。
綜上所述,年齡小、受教育程度低、家庭關懷度低下及心理彈性低下均是CKD 5期血液透析病人SBP水平的影響因素,應加強CKD 5期血液透析病人的健康教育與心理支持,并囑咐家屬給予病人必要的關懷與幫助,以減輕CKD 5期血液透析病人的SBP水平。但同時本研究還存在樣本量小的不足,在后續的研究中還需進一步增加樣本量,同時加強質量控制,進一步提高研究結果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