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占乾
河源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 河源 517000
隨著全球范圍內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城市空間的使用和需求發生了巨大變化,城市公園作為城市綠地系統的核心組成部分,在這一過程中也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為了適應后疫情時代的城市公園規劃設計,需要從生態造景的視角出發,以人為本、可持續性和適應性為設計原則,從城市公園規劃的空間尺度、空間組織、空間形態、生態服務等多個方面進行深入研究和探討。本文旨在探究基于生態造景視角的后疫情時代城市公園規劃設計路徑,為城市公園規劃設計提供理論和實踐指導。
通過調查問卷、訪談等方式,分析居民對公園的需求和期望變化,探究公園對居民身心健康的影響。
當下,由于疫情的影響,城市居民對公共空間的需求和期望發生了很大變化,城市公園作為城市居民主要的戶外休閑場所之一,其需求變化也非常顯著。因此,本研究將通過調查問卷、訪談等方式,分析城市居民對公園的需求和期望變化,探究公園對居民身心健康的影響。
在中國,由于疫情的影響,很多城市采取了限制人流的措施,加強了公園的管理和規劃。例如北京市將城市公園作為重要的“避暑”場所,鼓勵市民在公園內進行戶外活動,通過建設新的公園和改造舊公園,提高城市公園的綠地率和綠化水平,增強公園的生態系統服務能力。

圖1 疫情下北京朝陽公園
具體而言,我們將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等方式,探究城市居民在疫情前后對公園的需求和期望變化情況,包括對公園的使用頻率、使用目的、使用方式、對公園景觀和設施的滿意度等方面的變化。同時,我們還將分析城市居民在公園中進行的運動和休閑活動對身心健康的影響,包括對心理健康、身體健康等方面的影響。
通過這些研究方法,我們將收集大量的定量和定性數據,幫助我們深入了解城市居民在疫情前后對公園的需求和期望的變化,為公園規劃設計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建議。同時,本研究還將進一步探討公園在后疫情時代的發展方向和應對策略,以更好地滿足城市居民的需求[1-2]。
從景觀生態學、生態城市、生態恢復等角度,分析生態造景在城市公園規劃設計中的原則和方法,探討其在后疫情時代的應用路徑。
生態造景是指在城市公共空間設計和規劃中,利用生態學原理和方法,將自然景觀和人工景觀相結合,營造出更為自然、生態、可持續的城市環境。在后疫情時代,公園規劃設計需要更加注重生態保護、健康促進和可持續發展,生態造景成為了公園規劃設計的重要方向。
以加拿大溫哥華市為例,該市通過加大對公園的投入,建設具有多功能性、更加健康、可持續的城市公園,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公共空間,同時也促進了城市的環境、社會和經濟可持續發展。

圖2 加拿大溫哥華斯坦利公園
在本研究中,我們將從景觀生態學、生態城市、生態恢復等角度,分析生態造景在城市公園規劃設計中的原則和方法,探討其在后疫情時代的應用路徑。
首先,我們將分析景觀生態學原理在公園規劃設計中的應用。景觀生態學是研究自然和人類活動交互作用的一門學科,其原理包括景觀結構、生態過程和景觀服務等。通過對這些原理的運用,我們可以在公園規劃設計中營造更為生態、自然的環境,同時提高公園對城市生態系統的服務價值。
其次,我們將從生態城市的角度,探討公園規劃設計在城市生態系統中的作用和價值。生態城市是指通過生態化設計和規劃,營造出可持續發展的城市環境。公園作為城市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通過規劃設計,提高城市的生態品質和可持續性發展水平。
最后,我們將分析生態恢復在公園規劃設計中的應用。公園建設過程中,往往需要對原有自然環境進行改造和重建,而生態恢復技術可以幫助我們在規劃設計中,最大程度地保留原有自然環境的特點,實現生態系統的持續發展。
通過這些分析,我們將得出生態造景在公園規劃設計中的原則和方法,并探究其在后疫情時代的應用路徑,以期為公園規劃設計提供更為有益的思路和建議。
通過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生命周期評價等方法,分析公園規劃設計對城市生態系統的影響,探討可持續性設計原則和方法。
在公園規劃設計中,生態恢復是一項重要的技術和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在公園建設過程中最大程度地保留原有自然環境的特點,實現生態系統的持續發展。在后疫情時代,公園規劃設計需要更加注重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因此生態恢復技術的應用變得尤為重要。

圖3 日本東京代代木公園
在日本東京,通過合理規劃城市公園,例如建設多功能的自然公園、城市綠地和休閑公園,提高公園的可達性和互聯性,不僅改善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還為城市防災和減輕自然災害帶來的影響提供了有力支持。
生態恢復是指通過生態學的方法和技術,恢復和重建已經破壞的自然環境。在公園規劃設計中,生態恢復可以幫助我們還原公園所在地的自然環境,重建生態系統,提高生態服務功能,使公園成為城市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具體來說,生態恢復在公園規劃設計中的應用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保護和重建生態系統。公園所在的自然環境往往是城市中僅存的自然景觀,為了保護這些自然景觀,我們需要在規劃設計中盡可能地還原原有生態系統,重建自然生態過程,保護生物多樣性等[3]。
恢復自然水系。水是生命之源,公園中的水體是城市中重要的生態節點。生態恢復技術可以幫助我們恢復自然水系,保護水質和水生態系統,同時打造更為美麗和生態的水景觀。
增加綠化和景觀元素。公園作為城市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充分發揮其生態服務功能。生態恢復技術可以幫助我們增加綠化和景觀元素,營造出更為生態和自然的環境,同時提高公園的生態服務價值。
推廣可持續發展理念。公園規劃設計需要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生態恢復可以幫助我們在公園規劃設計中推廣可持續發展理念,打造出更為環保、節能、低碳的城市生態系統。
通過生態恢復技術的應用,我們可以實現公園規劃設計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提高城市的生態品質和可持續性發展水平。在后疫情時代,生態恢復技術的應用將變得尤為重要,有助于打造更為健康、美麗和生態的城市公共空間。
通過社區會議、公眾聽證會等方式,探究社區參與在公園規劃設計中的作用和路徑,提高公園規劃設計的公眾參與度。
在公園規劃設計中,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推廣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幫助我們實現生態、社會和經濟三方面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在后疫情時代,公園規劃設計需要更加注重可持續發展,因此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推廣變得尤為重要。
可持續發展是指滿足當前需求的同時,不損害子孫后代滿足其需求的能力。在公園規劃設計中,可持續發展包括生態、社會和經濟三個方面。
生態可持續發展。公園作為城市中最重要的生態節點之一,其規劃設計需要遵循生態可持續發展原則,盡可能地還原自然環境,保護生態系統,提高生態服務功能。在公園規劃設計中,我們需要注重綠化、景觀、水系等生態因素的保護和恢復,同時推廣環保、低碳、節能等理念,打造更為生態和環保的公共空間。
社會可持續發展。公園是城市社會活動的重要場所,規劃設計需要注重社會可持續發展。這包括公園的社會服務功能、文化價值、社交交流等方面的規劃,同時需要注重公共參與和社區合作,保證公園規劃設計的民主性和公正性。
經濟可持續發展。公園規劃設計需要注重經濟可持續發展,包括公園的經濟效益和可持續經營等方面。公園可以成為城市旅游、休閑、健身等方面的重要場所,同時也可以促進周邊商業的發展,創造更多的經濟價值[4-7]。
在后疫情時代,公園規劃設計需要更加注重可持續發展,實現城市的生態、社會和經濟三方面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推廣可以幫助我們打造更加健康、美麗和可持續的城市公共空間,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
總的來說,后疫情時代公園規劃設計需要注重以下四個方面:
健康城市理念的推廣。公園作為城市中最重要的公共空間之一,需要注重健康城市理念的推廣,包括規劃設計中的健康因素、綠色基礎設施建設、智能化應用等方面。
公園作為城市應對疫情的重要手段。公園可以作為城市應對疫情的重要手段,規劃設計需要注重公園的衛生、保潔、通風等方面的設計,以確保公園成為安全健康的公共空間。
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推廣。可持續發展是公園規劃設計的重要理念,需要注重生態、社會和經濟三個方面的可持續發展,打造更為生態和環保、社會可持續和經濟可持續的公共空間。
公共參與和社區合作的推廣。公共參與和社區合作是公園規劃設計的重要原則,需要注重公共參與和社區合作的推廣,保證公園規劃設計的民主性和公正性。同時也可以提高居民的參與度和幸福感,促進城市社會的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