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真 耿偉 李斌 朱峰 王瑛麗 丁明石



摘要 為篩選出適應旬陽煙區生態環境的烤煙新品種(系),于2020年以旬陽當地主栽品種云煙87為對照,以SC3262、HN230、HB1709、GZ36、XD07、SC326GJ、HB206、K326為參試品種,采用小區對比試驗,從主要生育期、植物學性狀、農藝性狀、抗病性、原煙外觀質量、經濟性狀以及內在化學成分進行了綜合評價。結果表明,SC3262、HN230和K326的整體表現優于當地主栽品種云煙87,可作為旬陽煙葉生產的后備品種,進一步開展示范驗證。
關鍵詞 烤煙;品種(系);生態適應性;旬陽煙區
中圖分類號 S 57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0517-6611(2023)15-0018-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3.15.005
Study on Ecological Adaptability of Different Flue-cured Tobacco Varieties(lines) in Tobacco-growing Area of Xunyang
YANG Zhen, GENG Wei, LI Bin et al
(Xunyang Company of Ankang Tobacco Company, Ankang, Shaanxi 725700)
Abstract In order to screen out new flue-cured tobacco varieties (lines) suitable for planting in Xunyang tobacco-growing area, the plot compariso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2020. With the main variety Yunyan 87 of Xunyang as control, eight varieties (lines) of SC3262, HN230, HB1709, GZ36, XD07, SC326GJ, HB206 and K326 were selected. Adaptability was evaluated in terms of growth period, botanical characters, main agronomic characters, disease resistance, appearance quality of raw tobacco,? main economic characters and internal chemical composi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C3262, HN230 and K326 could be used as a reserve variety for tobacco leaf production in Xunyang County, and could be further demonstrated and verified.
Key words Flue-cured tobacoo;New variety(line);Ecological adaptability;Xunyang tobacco area
烤煙品種是決定煙葉產量和品質的重要因素[1],其對煙葉品質的影響達60%,對產量的影響為20%~35%[2-3]。而烤煙品種(系)有其特有的區域適應性,若不能適宜當地生態環境將造成“良種不良”的結果[4-7]。在栽培措施一定的條件下,只有將品種特性與當地生態條件有機結合,才能發揮出品種的優勢和潛力,進而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8-10]。旬陽煙區作為陜西省煙葉產量最大的縣級區縣之一,具有生產優質煙葉的自然生態條件,但煙區常年種植云煙87和云煙99烤煙品種,造成該品種面臨退化、抗病性減弱、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下降等問題。因此,新品種選育對于維護和穩定旬陽煙區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鑒于此,筆者以SC3262、HN230、HB1709、GZ36、XD07、SC326GJ、HB206、K326共8個烤煙品種為研究對象,從農藝性狀、抗病性、原煙外觀質量、經濟性狀和內在化學成分等方面進行系統分析和評價,以期篩選出適宜旬陽煙區生態環境的優良烤煙品種,優化該煙區品種布局,為煙區高質量發展提供數據支撐和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該試驗在陜西省安康市旬陽市神河鎮豐家嶺村開展,試驗地海拔610 m,土壤為黃棕壤,地面平整,排灌方便,肥力中上等,肥力均勻,前茬作物為烤煙,無任何根莖病害史和花葉病史。
1.2 供試材料
供試烤煙品種(系)共8個,分別為SC3262、HN230、HB1709、GZ36、XD07、SC326GJ、HB206、K326和云煙87,其親緣組合及供種單位如表1所示,其中對照品種云煙87為當地主栽品種。
1.3 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完全隨機區組設計,共設置9個處理(每個品種為 1個處理),3次重復,每個重復4行64株,行距1.15 m,株距0.5 m,試驗地四周設置保護行。烤煙基肥為煙草專用肥(N∶P∶K=12∶10∶18),用量為900 kg/hm2;生物有機肥用量為450 kg/hm2;追肥(N∶P∶K=9∶0∶30)75 kg/hm2。育苗、移栽、大田管理、成熟采烤等措施均嚴格按照安康市烤煙標準化生產技術要求進行。
1.4 試驗方法
1.4.1 主要生育期、植物學性狀及農藝性狀。
在各小區選擇標記具有代表性且大田長勢一致的5株煙株,記錄其各生育期的日期;按照YC/T 142—2010煙草農藝性狀調查測量標準[11]在現蕾期調查記錄煙株株型、葉形、生長勢等植物學性狀;在圓頂期測定株高、莖圍、節距等農藝性狀。
1.4.2 病害發生情況。
按照GB/T 23222—2008煙草病蟲害分級及調查標準[12],在現蕾期對煙草馬鈴薯Y病毒(PVY)、赤星病、野火病、氣候性斑點病的病情指數進行調查。
1.4.3 原煙外觀質量、經濟性狀和內在化學成分。
對各參試驗品種(系)做好標記進行采收、烘烤,按照國家GB/T 2635—1992標準[13]對煙葉進行分級,各處理取C3F的混合樣品5 kg,用于外觀質量評價;按當地當年(2020年)收購價計算產值;煙葉內在化學成分委托鄭州煙草研究院進行檢測化驗。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參試品種(系)主要生育期比較
從表2可以看出,在相同的播種和移栽時間下,K326現蕾最早,其次是HB206和云煙87、XD07、SC326GJ、HN230和HB1709、SC3262,GZ36現蕾最晚;中心花開放的先后順序與現蕾先后順序一致。總體來看,整個大田生育期為120~127 d,各品種生育期由長到短依次為SC3262>SC326GJ和K326>云煙87和HB206>HN230>GZ36>HB1709。
2.2 不同參試品種(系)植物學性狀比較
從表3可以看出,所有參試品種(系)株型均為塔型;K326葉形為寬橢圓,其余品種為長橢圓;所有參試品種(系)葉色均為綠色;SC3262主脈為粗,其他品種(系)主脈中等;所有參試品種(系)長勢整齊一致,分層落黃明顯,成熟度較好;從生長勢來看,移栽后30 d,SC326GJ和SC3262生長勢強,其余品種生長勢均為中等;移栽后50 d,SC3262、HN230和SC326GJ生長勢強,其余品種生長勢均為中等。
2.3 不同參試品種(系)主要農藝性狀比較
從表4可以看出,XD07的株高最高,為159.0 cm,較矮的是SC3262和K326,分別為147.4、147.2 cm;有效葉數最多的是GZ36,為22.0片,最少的是XD07,為19.3片;SC3262的莖圍最大,為12.1 cm,K326的莖圍最小,為9.2 cm;對照品種云煙87節距最大,為7.3 cm,其余品種均小于對照,其中HB206最小,為5.8 cm;腰葉最長的是HB206,為80.9 cm,最短的是K326,為70.5 cm;腰葉最寬的是SC326GJ,為40.3 cm,最短的是HN230,為32.4 cm。
2.4 不同參試品種(系)主要病害發生情況比較
從表5可以看出,各品種均未發生馬鈴薯 Y 病毒病,氣候性斑點病的發病率最高,其次是赤星病和野火病。其中,對赤星病抗性較好的為SC3262、K326和云煙87(CK);對氣候性斑點病抗性較好的為SC3262、云煙87和K326;對野火病抗性較好的是HN230、HB1709、GZ36、XD07和云煙87(CK)。綜合來看,SC3262、K326抗病性較好,其次是HB1709、云煙87(CK)、GZ36、HN230、XD07,而SC326GJ和HB206抗病性較差。
2.5 不同參試品種(系)原煙外觀質量比較
從表6可以看出,供試品種(系)顏色均為金黃,成熟度好,葉片結構疏松;SC3262、HN230、XD07、SC326GJ和K326身份中等,其余品種為稍薄;SC3262、HN230、XD07、SC326GJ和K326油分有,其余品種為稍有;HN230葉片色度強,其他品種葉片色度中等。綜合來看,SC3262、HN230、XD07、SC326GJ和K326原煙外觀質量較好。
2.6 不同參試品種(系)經濟性狀比較
從表7可以看出,不同烤煙品種(系)在經濟性狀方面差異明顯。HN230的均價、產值均較高,其次是SC3262和K326,都優于對照云煙87;產量最高的是HN230,其次是GZ36、K326;上等煙比例最高的是HN230,其次是K326、SC326GJ、SC3262;上中等煙比例最高的是SC3262,其次為SC326GJ、HN230、HB206。綜合來看,經濟性狀表現較好的是HN230、SC3262、K326,最差的是GZ36。
2.7 不同參試品種(系)煙葉內在化學成分比較
優質烤煙中部葉的總糖、還原糖、煙堿、氯和鉀的適宜含量分別為20%~38%、18%~32%、2.0% ~2.8%、≤0.8%、≥1.5%,糖堿比8~12、氮堿比0.6~1.3、鉀氯比>4[14]。由表8可知,所有烤煙品種(系)氯離子含量、氮堿比、鉀氯比均符合優質煙葉要求。K326的總糖含量最高,為31.3%,而HB1709、GZ36和HB206的總糖含量偏低,分別為19.53%、17.94%、18.94%,其余品種總糖含量在適宜范圍內;還原糖含量在適宜范圍內的有HN230、K326和云煙87,分別為18.05%、26.12%、23.76%,其余品種還原糖含量偏低,在11.15%~16.04%;HN230、K326和云煙87 的煙堿含量偏低,分別為1.75%、1.13%和1.57%,其余品種的煙堿含量在適宜范圍內;從鉀離子含量來看,GZ36和XD07葉片鉀離子含量較低,分別為1.46%和1.43%,其余品種均在適宜范圍內;僅HN230的糖堿比在適宜范圍內,K326和云煙87糖堿比偏高,為23.12%、15.13%,其余品種糖堿比偏低,在4.32%~7.94%。總體來看,HN230、SC3262內在化學成分較云煙87(CK)更協調。
3 結論與討論
對煙株的生育期、田間長勢、農藝性狀和抗病性進行對比分析,能在一定程度上判斷烤煙品種內在生理代謝的強弱,從而反映其對當地生態條件的適應性[15-17];而烤煙的外觀質量、抗病性、經濟性狀以及內在化學成分都是篩選優良品種的重要指標[18]。
該試驗將8個烤煙品種(系)在同一栽培環境下,通過采取統一的栽培措施和技術進行試驗,對其在當地的生育期、農藝性狀、抗病性、經濟性狀、內在化學成分等方面的表現進行綜合分析與評價。結果表明,SC3262、HN230和K326在田間長勢、農藝性狀、抗病性、外觀質量、經濟性狀、內在化學成分等方面優勢較為明顯,可進一步開展示范驗證,進行相關配套的栽培技術研究,以期篩選出適宜旬陽煙區生態條件的優良品種。
參考文獻
[1] 劉國順.煙草栽培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55-56.
[2] 中國農業科學院煙草研究所.中國煙草栽培[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63:55-56.
[3] 張軍剛,楊美麗,夏榮帥,等.10個烤煙品種在宣威東北部植煙區的生態適應性[J].貴州農業科學,2020,48(12):28-34.
[4] 王建民,袁紅星,李曉,等.煙葉配伍性評價方法及規律性[J].煙草科技,2007,40(6):8-11.
[5] 阮杰崇,徐程意,趙成坤.烤煙新品種引種試驗初報[J].福建農業科技,2011(4):28-31.
[6] 羅華元,楊應明,徐興陽,等.津巴布韋烤煙品種引種比較試驗研究初報[J].昆明學院學報,2009,31(3):28-30.
[7] 常壽榮,吳濤,羅華元,等.烤煙品種、部位及生態環境對煙葉致香物質的影響[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2010,25(1):58-62.
[8] 周金仙.不同生態條件下煙草品種產量與品質的變化[J].煙草科技,2005,38(9):32-35.
[9] 楊蘋,程智敏,向金友,等.自育烤煙新品系生態適應性驗證試驗研究[J].天津農業科學,2016,22(9):116-122.
[10] 聶慶凱,于錦香,賈輝,等.不同烤煙品種在周口煙區的適應性評價[J].煙草科技,2018,51(6):25-33.
[11] 國家煙草專賣局.煙草農藝性狀調查測量方法:YC/T 142—2010[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0.
[1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煙草病蟲害分級及調查方法:GB/T 23222—2008[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8.
[13] 國家技術監督局.烤煙:GB 2635—92[S].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2.
[14] 馬靜,鄭喆,石磊,等.洛南煙區烤煙新品種篩選與評價[J].安徽農業科學,2022,50(11):36-39,55.
[15] 劉武波,周迪,楊林圜,等.8個烤煙品種在保山地區的生態適應性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21,49(15):31-33,36.
[16] 邵紅英,王寧,何淑平,等.不同烤煙品種在黑龍江煙區的生長特性及產質量[J].湖南農業科學,2020(10):28-30,41.
[17] 王定斌,潘和平,劉祥坤,等.不同烤煙新品系在黃平煙區的生態區適應性[J].貴州農業科學,2020,48(4):5-8.
[18] 王凱歌,張勛,陳海建,等.烤煙品種(系)在永州煙區的適應性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22,50(6):46-49.
作者簡介 楊真(1993—),女,重慶人,碩士,從事煙葉技術推廣。*通信作者,農藝師,碩士,從事煙葉生產技術管理與研究。
收稿日期 2022-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