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伍 超

近日,筆者走進清代狀元林召棠故里——吳川市革命老區吳陽鎮霞街社區霞街村,碧水泱泱、古風悠悠,紅墻碧瓦、新樓麗宇,古樸與新風并存,綠樹與碧水相映,一派嶺南水鄉風韻讓人印象深刻。
該村依托組團幫扶單位力量投入幫扶小資金,撬動社會資金兩千萬元,推動霞街村的村道升級、古水道改造等一批大項目建設,成效顯著。
2022年,吳陽鎮獲湛江市、吳川市兩級模擬開展省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實地評估推薦鎮評分第一名,吳陽鎮霞街、田坉兩村通過湛江市級美麗宜居示范村考評驗收,工作隊鄉村振興調研報告《黨建+文旅,建設美麗新吳陽》獲省鄉村振興局“雙百”評選活動優秀獎,打造了駐鎮幫鎮扶村工作的“吳陽樣本”。
霞街社區位于吳陽鎮西南面,倚埠臨溪,村前河道為鑒江支流、天然江段,自古地靈人杰,古今名人輩出。早年間,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河道嚴重淤塞,河面漂浮著垃圾,河水污濁,村民生活污水、垃圾隨意倒入河道,既影響了環境衛生,又不利于群眾生活和生產。
自中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后,該社區黨支部審時度勢,圍繞狀元做文章,講好狀元故事,發揚勇爭第一的狀元精神,積極發動外出鄉賢、老板捐資捐物支持家鄉建設。
按照“誰受益、誰投入”的原則,通過“群眾出一點,政府獎補一點”的模式,在吳陽鎮黨委政府和駐鎮工作隊85萬元專項幫扶資金獎補政策支持下,撬動鄉賢、老板加大支持力度,共籌集到2000多萬元。該社區開展人居環境大整治行動,開展疏江工程,對河道全線進行清淤、深挖、拓寬,河道兩邊用混凝土作護壁,河涌砌起石護欄,鋪設人行道和混凝土路面,建設一條沿江道路貫通了社區東西兩頭,改善了社區的交通,大大便捷了村民出行,全社區環境大幅度改善。
嘗到甜頭后,群眾的自覺性、主動性提高了,鄉賢的積極性更高了,在此風氣的影響下,涌現出許多鄉賢、老板主動捐資捐物、出錢出力的感人故事,讓霞街社區黨支部一班人信心更加堅定了,干勁更加足了,吳陽鎮黨委、政府和駐鎮工作隊的扶持力度進一步加大了。
在此基礎上,霞街黨支部繼續在河面上建設永公橋、狀元橋、連捷橋、鄉賢橋等四座拱橋,以紀念前人和鄉賢。通過建設7個污水處理池,完善全社區的污水管網建設,對生活污水進行處理達標再排放,從而自源頭上解決生活污水進入河道的問題,實現了“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治理目標。
霞街生態公園旁的潺潺流水從“狀元橋”下經過,將這里的傳統風情和書香氣帶向鑒江下游。這個文化古村正煥發出嶄新魅力,在振興發展的大道上闊步奮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