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先生每天都坐在電腦前把鍵盤敲得“噼里啪啦”響,柯貝西從未見過他與電腦說話,所以他是如何與電腦交流的呢?
機器有自己獨特的“語言”,它能理解的內容是 0和 1 的組合。它聽不懂人類說的話,不管是英語、中文還是西班牙語,機器都不能理解。如果我們用 0和 1 與機器交流,也十分費勁。這時,我們就需要一個“語言翻譯器”來幫忙。
最初人們用不同符號表示特定的內容,形成代碼,再由翻譯器翻譯給機器。后來有了高級語言,它們以近似自然語言的形式呈現代碼,幫助人們“指揮”機器工作。
目前應用較為廣泛的高級語言包括PHPJava、C++、Pythan以及C語言等,不同的編程語言,其在應用優勢方面也各不相同。
每個人跟機器交流的“習慣”不一樣,有時別人看不懂這些語句,程序員就需要給別的程序員留下說明性的文字,這就是“注釋”。
這是整數小A,我們先把它當作數字3吧。如果小A比6小,請輸出一個笑臉。
跟機器“說話”很有趣。你需要先聲明一下聊天的主角,然后再繼續聊它的故事,不然機器會混亂。
人與人交流時,從外界獲取的信息需要大腦進行處理。機器也需要一個“大腦”,這個“大腦”叫“CPU”。程序員編寫的代碼,由它進行解讀并產生指令。
CPU 有兩個存放指令的地方:指令寄存器和程序計數器。
指令寄存器用來儲存正在執行的指令。
程序計數器則存放著待執行指令的地址,并且可以跟蹤程序指令進行到哪一步了。
不同的計算機執行指令的情況不同,有的反應快,有的反應慢。想知道誰的性能更好,可以讓它們運行同樣的程序,然后比較運行效果。
注釋由特殊符號框起來。這樣計算機就不會編譯了。
框起來的內容不用翻譯成指令。
原來上一個程序員是這么想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