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 華 浙江省嘉興市海寧市長安鎮春瀾幼兒園

親愛的孩子,放開手腳去游戲、去探究吧!我會用目光追隨你的身影。如果需要,我會在轉角處等你,給你一個溫暖的擁抱,或牽著你的手一起迎接挑戰。
地方性的教育資源是幼兒教育的重要元素,對幼兒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作為農村幼兒園,我園從實際出發,挖掘利用本土資源,努力為幼兒創造一個在快樂中學習、在游戲中成長的環境,通過分析“長安小鎮”主題游戲的現狀,我們發現,其中存在著這樣一些問題:
我園所在的鄉鎮位于錢塘江北岸,有天下第一回頭潮、虹橋、運河文化、寺弄西街、花卉小鎮、仰山書院等名勝古跡,是人杰地靈、名人輩出之地,資源可謂豐厚。但是,挖掘、開發地方資源與課程相結合的幼兒園卻是寥寥無幾,包括風景資源、人文資源、紅色資源等,這導致了幼兒園本土化主題游戲的缺失。
調查發現,幾乎所有的教師都會忠實執行制定的計劃,很少有根據幼兒本身的需要和興趣及時改變游戲計劃的,這導致了游戲的片面化。
因此,我們需要構建一種完整的、生本的、原生態的主題游戲模式,還原主題游戲回歸生活、滿足幼兒興趣與需要的游戲本色,從而使幼兒真正成為游戲活動的主體,重獲主題游戲由自己做主的自主感,進而讓幼兒傳承家鄉文化,獲得愛家鄉的情感。
幼兒的生活經驗越豐富,主題游戲的水平就越高。因此,教師需要引導幼兒通過多途徑挖掘游戲素材。
小潮娃偵查記(慧行):搜地點——勇實踐——善表征——享聚智。孩子們最喜歡充當“小小偵察兵”,于是我們通過你說我畫、童言趣語、親子聯盟等多種形式,搜索鎮上一些有名的地點。有了明確地點后,孩子大膽參與到實踐活動中,深入了解小鎮上某一些特定工作的性質、工具和環境,較為系統、全面地積累了對這些工作的經驗,從而為“長安小鎮”游戲的開展鋪好了路。在觀察和實踐后,教師鼓勵幼兒積極大膽地用不同的表征記錄觀察到的事物,比如“城市廣場”以社會交往為主,是幼兒自主進行工作、消費活動的場所,可以讓幼兒扮演商場店鋪的職員。
小旅客采風記(慧思):預計劃——悅采風——樂表征——筑印象。首先,我們鼓勵幼兒大膽制訂“采風”計劃,積極討論采風地點、特色內容等。到了節假日,孩子們將以“小旅客”的身份帶著預設的計劃去“長安小鎮”采風,了解當地文化,樂享當地風情物產。幼兒還可以通過繪畫、拍照、錄音記錄等不同的方式來對特色地點進行表征,加深對采風地點的印象。
小主播采訪記(慧言):集問題——同采訪——優表征——解疑惑。主題游戲開展的過程中,幼兒一定會產生許多問題,在采訪之前,孩子們把自己的問題畫在了小冊子上,等待通過采訪去印證。孩子們很喜歡拿著話筒,以“小主播”的身份與爸爸、媽媽一起,去采訪有關人士。通過收集問題和實踐采訪,幼兒加深了對長安特色文化的了解與認知。
游戲環境不再是教師劃分好,并通過各種圖示或者語言告知幼兒,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和設計來筑造游戲體驗坊,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幼兒自己的游戲。
拷貝記——長安名店印象(潤思)。在搜索“長安小鎮”資源的基礎上,與社會掛鉤,以小鎮拷貝記的方式,開設具有當地知名店鋪特色的活動體驗場所,促進幼兒角色游戲社會化。例如開設“長安美食城”,可以結合當地店面創設分鋪,如“多多西餐廳”“陽陽湯包點心店”“一品鮮燒烤吧”等。又如,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開設“長安服裝城”,包括“浙絲一場服裝廠”“長安小商品市場”“奧特萊斯廣場”等;根據長安特色開設“長安藝術館”,包括“一壩三閘展覽館”“粽子博物館”等。
創生記——小鎮特色印象(潤能)。以“長安小鎮”獨有的鄉土特色為媒介,以小鎮創生記的形式,創設富有鄉土特色的體驗活動場所,展現鄉土人情。例如,我園位于老鹽倉,有著豐富的海資源,為了讓幼兒園的孩子們感受到家鄉的魅力,體會“弄潮兒”的喜悅,有的班級創生出了不同的游戲玩法,如把教室內部搭配成藍白色,一角布置成富有家鄉特色的“海塘村”,同時發展“運河旅游業”,讓幼兒扮演小導游進行“解說”。創設富有鄉土特色的體驗場,使幼兒在熟悉環境的過程中,對外界的事物有了更豐富而深刻的了解,為幼兒在游戲中發展想象力、創造性提供了有利條件。
樂品記——小鎮人文印象(潤根)。結合我園微課程“鄉潤潮娃”活動,開設“大美長安”游戲活動場所,讓幼兒感受小鎮的人文底蘊。例如,我們將閱覽室創設為“長安書城”“仰山書院”,還可以參考“靜安書房”“長安圖書館”來進行環境創設,通過多種形式反饋長安人民和樂融融的生活景象。通過在主題游戲中不斷呈現“長安人民”的日常生活,讓幼兒對游戲材料、場地進行創意構想,運用說一說、畫一畫、唱一唱、玩一玩、做一做、扮一扮等方式,盡情享受游戲創作的快樂。
只有幼兒參與了的主題游戲,才是真正完整的幼兒游戲。在游戲過程中,幼兒要不斷嘗試自己的想法,充分體驗自己的游戲。
行云流水——“妙趣橫生式”游戲體驗。按情節的發展推動游戲,把幼兒帶到特定的活動環境中,讓幼兒入境動情,主動積極地參與游戲。好動是幼兒的天性,主題活動深受幼兒喜愛的主要原因就是它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孩子動手的愿望。這種“開放”的游戲體驗,能夠滿足孩子對游戲的不同要求。主題游戲以其相對寬松的活動氣氛,靈活多樣的活動形式,深受幼兒喜愛,幼兒可以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玩、做,獲得“妙趣橫生式”游戲體驗。
走街串巷——“互融交換式”游戲體驗。在以年級組、班級為主的體驗場,開展“互融交換式”游戲,即:在一個時間段內,以一個游戲區為單位,創設多個游戲主題,幼兒可自主選擇主題進行游戲。
例如,在以大帶小、兩兩幫扶的體驗場中參與游戲,幼兒的自理能力、勞動技能、交往能力等皆有明顯的提升。通過熟悉場景,扮演不同角色,幼兒學會了做事,學會了生活,也學會了合作,更重要的是積累了更多的社會經驗。
在“長安小鎮”游戲新樣態的實踐過程中,幼兒以自主的態度、開放的思維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游戲的創設中,通過搜集游戲資源、設計游戲體驗坊等方式深入體驗了主題游戲,收獲了歡樂、成長和思考,促進了自身各方面能力的發展。此外,在“長安小鎮”主題游戲中,游戲與教育、游戲與課程、游戲與一日生活“深度結合”,互補互推,相輔相成,激發了幼兒熱愛家鄉的情感,也為繼承和弘揚家鄉優秀文化做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