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 俊,張之新
(中國石油蘭州石化公司,甘肅蘭州 730060)
國家在2016 年重新對特種設備名錄進行完善和修改,3 t以下電動葫蘆起重設備不再歸入特種設備管理,執行一般設備管理相關要求。但在安全監督檢查中發現,不屬于特種設備管理范疇的電動葫蘆,在設備設施、安全防護、日常維護、應急管理等方面暴露出許多問題,這些隱患極易導致安全事故發生,應引起高度重視。
在監督中以安全檢查表法作為基本依據,發現潛在危險,督促各項安全法規、制度、標準實施。將監督內容分成小單元,把檢查內容組成順序的表格,使檢查逐項開展。在現場對起重設備安全專項監督中,發現在設備設施完好性、安全設施完好性、基礎資料、潤滑管理、應急管理等方面存在缺陷較多。
依據現行的《起重機械安全規程》《起重機械設計規范》《鋼絲繩電動葫蘆》等國家級行業標準規范和《企業管理制度》進行對照檢查,在設備設施完好性方面主要存在以下4 個問題。
(1)操作手柄缺陷較多。電動起重設備多采用有線控制器,在長期的操作過程中,由于操作不當和維護不到位,造成操作手柄缺少按鈕,控制線老化開裂,操作按鈕失靈,操作盒破損和不密封,操作盒衛生差,電氣元件老化,控制器隨意放置等情況。
(2)卷筒、導繩器及鋼絲繩維護保養不到位?,F場存在電動葫蘆卷筒鋼絲繩亂卷的現象,鋼絲繩導繩器損壞,導繩器下側脫開,導繩器壓桿缺失,無法將鋼絲繩有序排列。卷筒銹蝕嚴重,鋼絲繩多處出現毛刺和斷股等現象。
(3)吊具設施存在缺陷。由于在操作吊鉤過程中不注意吊具防護,碰撞吊具導致外殼變形,吊鉤外殼缺少螺栓,吊鉤鋼絲繩纏繞,滑輪與保護外殼接觸摩擦,吊鉤軸承壓蓋脫落、滾珠外露,軸承缺少潤滑脂等問題(圖1)。

圖1 吊具設施缺陷
(4)電氣設施維護不到位。在檢查電器動力設施時,發現動力電纜無防拉斷鋼絲,電源滑觸線無指示,滑線脫鉤卡澀,滑線在運行過程中打電火花,電機電纜線老化龜裂,電機風扇防護罩缺失等問題。
(1)限位設置不合理。對設備進行了現場調試和運行工況測試,存在大車無限位、同軌行車防撞限位互鎖失效、起重設備設置上下限位、行車軌道缺少防撞塊、防撞限位器失靈或調整不當等問題(圖2)。

圖2 限位設置不合理
(2)未安裝限重器和保養不完善。現場起重設備限重器主要采用外置型和內置型,由于使用年限較長設備老舊,部分設備限重器存在指示燈不亮、未設置限重器或內置型限重器失靈等現象,日常維護過程中對限重器維護不規范,無法避免設備超負荷運行。
(3)載荷標識模糊不清?,F場大部分起重設備吊鉤的載荷標識模糊不清,未能明確吊鉤載荷,基礎管理不扎實,執行法規意識不強。
(4)防護欄桿缺陷?,F場部分設備的吊裝區域防護欄桿斷裂破損(圖3),多作業區域未能有效保護,個別貨運電梯存在轎廂門開關不暢、防夾設施不完好的情況,給乘坐人員帶來操作風險。

圖3 防護欄桿缺陷
在檢查過程中發現部分起重設備未建立設備技術檔案,部分設備技術檔案與設備銘牌參數不一致,設備檢修與維護檔案未記錄,未建立設備潤滑“五定”(定點、定質、定時、定量、定人)臺賬等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要求使用單位應逐臺建立貨運電梯、起重設備檔案。起重設備基礎資料的完善與否直接影響著起重設備日常維護與檢修的質量,因此建立健全起重設備基礎資料是安全管理必不可少的環節。
個別起重設存在鋼絲繩及滑輪缺少潤滑,減速機未按使用說明書規定用油維護,潤滑管理記錄不健全,沒有按照相應的規定進行維護,設備潤滑“五定”管理沒有得到良好執行。
對起重設備操作未建立應急救援體系,應急預案、應急操作卡、應急演練基本空白,起重設備操作規程中沒有將應急管理納入基本的操作程序。
(1)設施完好性問題反映出使用單位未按照規范要求對電動起重設備日常必檢項目進行認真檢查,對維保過程和質量疏于管理。設備管理人員應注重日常檢查,加強維保質量管控,將起重設備的維護保養工作切實落到實處。
(2)安全設施完好性方面的問題直接反映出設備管理人員對電動起重設備安全保護裝置重要性認識不夠,使用單位應按照相關規程要求認真檢查、及時消除設備故障,確保安全設施完好。例如,吊鉤載荷標識在《起重設備安全操作規程》中明確要求,“主要零部件檢驗合格的吊鉤,應在低應力區作出不易磨滅的標記,并簽發合格證。標記內容至少應包括:①額定起重量;②廠標或生產廠名;③檢驗標志;④生產編號”等,要求體現在實際現場中。
(3)基礎資料方面的問題反映出一個企業基礎管理現狀,體現基層管理重視程度。電動起重設備安全技術檔案是設備安全狀況的原始記錄,是設備故障分析、設備安全狀態、安排檢修計劃的第一手資料,因此,建檔是起重機械設備的一項重要基礎工作,是對起重機械設備進行監控的一種有效手段。在日常管理中應將每臺設備逐一立卷歸檔。例如:設備出廠的技術文件;安裝地點;起用時間記錄;日常使用、保養、變更、檢查和實驗記錄等;設備、人身事故記錄;設備存在的問題及評價等。使用單位還應收集設備電器原理圖、設備結構圖、設備易損件圖等,使檔案資料完整、準確。
(4)潤滑管理不到位,反映出對電動起重設備的日常檢查和定期維保流于形式,未能按照檢查的內容逐項進行確認。起重設備潤滑管理更是決定設備長周期運行的關鍵,鋼絲繩的潤滑及減速機的潤滑都能有效降低故設備運行障率,鋼絲繩良好潤滑可以有效減少鋼絲繩股與股之間的摩擦力,延長鋼絲繩使用壽命;減速機的良好潤滑可有效減少設備故障,提高設備運行效率。因此,管理人員應加強起重設備維護保養檢查,切實將起重設備維護保養工作落到實處。
(5)《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第三十四條明確要求,特種設備使用單位應當建立崗位責任、隱患治理、應急救援等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操作規程,保證特種設備安全運行。建立健全操作規程,做好培訓工作,是避免起重事故的可靠手段。同時抓好應急救援預案編寫、強化演練,是減少事故傷害的有效手段。應急管理方面的問題反映出國家的法律法規未能在本單位有效執行,應急預案管理處于較低水平,不能在發生事故后指導操作員進行有效的應急響應,同時反映出設備管理人員對國家法律法規、標準制度學習差距較大,在應急管理方面的漏洞較多。
(1)提高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的素質。設備管理人員應深入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起重機械安全規程》等相關標準,嚴格按照法律的要求規范管理行為。操作人員是設備的直接駕馭者,應認真做好每天的運行記錄、交接記錄,做好平時的設備維護保養工作,保證設備健康正常運行。
(2)提高設備設施維護和保養質量。注重收集起重設備資料和歸檔,完善起重設備完全設施,加強設備潤滑管理,對存在風險的部位應懸掛安全警示牌,加強起重設備的維修保養,力保資金到位,高度重視設備的維修保養,把資金投入和設備維護工作緊密聯系在一起。
(3)提高定期檢查和安全檢查。由于起重機械設備的特殊性,應進行定期檢驗,更好地掌握起重機械設備的實際安全狀況,提高使用單位對設備管理、使用的重視程度。
(4)提高設備隱患治理力度。應對電動起重設備進行月度檢查,做好問題記錄,及時反饋給維保單位,并督促整改,消除設備隱患,確保起重設備安全受控。
(5)提高企業管理者對輔助設施的關注度。起重設備在化工生產中只是起到輔助設備的作用,不直接參與生產,因而在日常管理中很容易被忽視、使用率也較低。在管理中不被重視,但是起重設備隱患非常容易導致事故的發生,因此加強起重設備的管理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