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麗,楊光磊
(內蒙古科技大學,內蒙古包頭 014030)
釹鐵硼磁性材料是由釹、鐵、硼形成的四方晶系晶體物質,是目前磁能積最大的物質。釹鐵硼磁體現已被廣泛應用于各類電子產品,如硬盤、手機、電池。在醫療、航天、軍事等領域也被廣泛應用。釹鐵硼磁性材料在各行業的工業生產中具有重要意義。中國在全球范圍已占據釹鐵硼磁性材料生產約87%的市場份額,成為世界最大的釹鐵硼磁性材料的生產國。
現有的釹鐵硼磁體生產工藝主要有三種,分別為燒結釹鐵硼、粘結釹鐵硼、熱變形釹鐵硼。其中,燒結釹鐵硼具備最優的永磁特性和高性價比,是永磁材料里增長最快的品種。但是在燒結釹鐵硼的生產過程中,對于爐體內的氧含量的要求極其嚴格,有工藝繁瑣、生產周期長、工藝不易把控、生產過程風險點多等特點,因而使用先進的生產經營管理辦法,以提高產品質量、提高生產效率顯得尤為重要。
某公司隸屬于包鋼股份,成立于1963 年,隸屬冶金工業部。在燒結釹鐵硼工藝研究領域以及新產品開發已有30 余年的歷程,積累了雄厚的研發力量以及豐富的經驗。自2013 年成立試運行,于2014 年正式投入生產,以N 系列磁體為主要生產產品,其涉及工藝較為單一,在質量管控、生產管理、安全生產經營、反饋機制等方面尚在摸索階段。
根據公司生產經營特點,將該單位的操作工藝流程分解為熔煉工段、氣流磨制粉工段、壓型工段、燒結工段4 個主要崗位。采用FMEA(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故障類型與影響分析)的方法,對現場設備、操作、人員等方面開展對嚴重度(S)、發生度(O)、可探測度(D)的分析、整理,得出風險系數(RPN=S×O×D)。并對各崗位中各項問題的重要程度進行排列,對于過高風險系數的隱患內容進行落實積極整改。整改后,再計算出新的風險系數,并進行前后對比,以總結整改效果及經驗。
熔煉崗位發生的潛在失效模式主要包括:①合金配比環節,如合金配比計算錯誤或合金原材料與使用要求存在偏差,導致產出的合金含量與要求不符,產品性能無法達到預期;②設備真空系統無法滿足使用要求,導致合金表面氧化或局部氧化,不能達到產品性能要求;③設備輔助系統,如循環水冷速及風冷系統故障,導致合金粘連,無法送入后續加工環節(表1)。

表1 熔煉崗位FMEA 分析
氣流磨崗位發生的潛在失效模式包括備品及輔助設備的使用。如高溫軟連接管路故障,導致合金粉末內含有雜質;超細粉導致的管路故障;空氣壓縮機故障;混料罐體密封狀況等(表2)。

表2 制粉崗位FMEA 分析
壓型崗位包含磁場取向成型壓機和等靜壓機2 個設備種類,發生的潛在失效模式主要包括等靜壓機液壓站故障、模具使用、設備密封狀況、壓頭位移4 個方面(表3)。

表3 壓型崗位FMEA 分析
燒結崗位是整個釹鐵硼磁性材料生產經營中最重要的環節。由于燒結釹鐵硼工藝為全程無氧工藝,且燒結溫度普遍高于1000 ℃,所以對溫度控制以及真空要求極其嚴格,其潛在失效模式包括真空系統故障、循環水系統故障、測溫系統故障以及氮氣、氬氣使用過程的失效模式(表4)。

表4 燒結崗位FMEA 分析
以循環水系統環節為例,造成發生潛在失效模式的情況主要體現在,由于循環水管長期使用造成的管壁龜裂,進而導致地溝被滲漏水沖泡。為此,可加強點檢巡查力度,同時在地溝距地面20 cm 高度處加裝水位報警裝置,如果該隱患發生,應立即停止操作,從而避免電機損壞、設備大修等影響,降低熔煉爐體的循環冷卻系統風險系數。例如,水冷輥使用(序號1-6),可通過分步驟打磨的方式,降低表面龜裂的概率。熔煉崗位的改進措施見表5。

表5 改進實施后的熔煉崗位FMEA 分析
氣流磨粉碎是經壓縮空氣干燥后,通過噴嘴高速噴射入粉碎腔,在多股高壓氣流作用下使物料反復碰撞、摩擦而粉碎,再經風機抽力作用使粗細物料分離,符合粒度要求的顆粒將被收集。可通過加強超細粉清理頻率、加裝罐體壓力表對壓升率進行密封測試、并聯加裝空壓機組等手段,以達到降低超細粉燃燒、降低罐體漏氣概率以及保證氣體供應系統正常使用的目的,最終降低氣流磨崗位的RPN 值。氣流磨崗位的改進措施見表6。

表6 改進實施后的制粉崗位FMEA 分析
壓型崗位直接關系著產品外型尺寸優劣,是收率的重要保證。模具的正確使用和設備的良好狀態也就至關重要。以模具內壁劃傷這一潛在失效模式為例,其導致的結果就是所壓制的生坯磁體存在外表破損,從而影響加工收率。根據實際經驗,可通過將硬脂酸鋅脫模機改換為氣霧式干性脫模劑,并在模具維保管理中建立相應制度,在降低產破損壞頻率方面做工作。同時在模具定制過程,通過邊打磨、邊試壓的措施,確定合理的模具間隙,降低該崗位RPN 數值。壓型崗位的改進措施見表7。

表7 改進實施后的壓型崗位FMEA 分析
在燒結釹鐵硼磁體生產線中,燒結工段作為至關重要崗位,是性能形成的重要環節。其失效模式主要體現在爐體使用、真空系統與循環水系統的使用。其潛在失效模式結果主要體現在爐體真空效果、爐內溫區偏差、冷卻效果等方面,最終直接關系到磁性材料產品質量。為此可采取的措施有:增加石墨料盒氧化時間以減少氧化粉末附著、使用除垢劑配合循環泵清理管道雜質、更換熱交換機等,以保證設備正常使用,降低生產經營風險RPN值。燒結崗位的改進措施見表8。

表8 改進實施后的燒結崗位FMEA 分析
某公司釹鐵硼磁性材料生產線以高性能磁體生產為主,采用故障類型與影響分析方法是為使其生產經營風險系數降低、最終達到提高產能及生產效率的目的。經一系列改進措施實施后,各工藝段生產已趨于穩定,為此建議今后堅持以下工作:
(1)為確保各系數打分的準確性,建議加強各工段點檢、維修、生產記錄的信息采集,建立相應數據庫。同時增加部分設備水壓、真空度的傳感裝置,定期制作形成數據趨勢圖。
(2)建議由維檢人員、各工段負責人、設備負責人、生產工藝負責人組成相應的FMEA 分析組,定期對工藝流程進行分析梳理,不斷更新完善FMEA 表格。
(3)完善管理制度、細化獎懲措施,避免一切人為且可控的潛在失效模式造成損失。
(4)從上述表格可以發現,該生產線部分失效模式可通過加強巡檢提前避免,因而建議加強點檢管理,建立相應工作記錄,將點檢工作制度化、規范化。
本文通過FMEA 分析法,結合現有數據,分析某公司釹鐵硼磁性材料生產運營中各工藝段的潛在隱患,并提出整改完善措施,降低設備、人員、工藝等重要因素所導致的生產經營隱患,提高生產效率,強化責任落實,可以為行業同仁提供相關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