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玉林 徐一鳴 張春宇 徐建國 張金鵬 劉雪敏





摘 要:為評估大型鋼筋混凝土渡槽結構的抗震性能,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某三跨雙槽渡槽為例,基于OpenSees 平臺中的纖維梁單元創建渡槽有限元模型,同時考慮槽內水位條件的不同以及地震波的隨機性,通過增量動力法進行非線性動力時程分析,獲得各易損構件的地震響應峰值;采用傳統概率地震需求分析方法對數據進行線性回歸,進而得到渡槽結構槽墩和支座的地震易損性曲線。研究結果表明:槽內水位變化對渡槽結構的地震響應有較大影響,通過對槽墩與支座開展損傷超越概率分析計算,說明滿槽情況下各構件損傷超越概率增長速率最快。
關鍵詞:雙槽渡槽;地震響應;地震易損性分析;抗震性能
中圖分類號: TV672.3;TV312 文獻標志碼:A doi:10.3969/ j.issn.1000-1379.2023.07.027
引用格式:錢玉林,徐一鳴,張春宇,等.大型雙槽渡槽結構地震易損性分析[J].人民黃河,2023,45(7):147-151.
大型渡槽工程作為生命線工程,具有排澇、導流和跨流域調水等多種功能,然而不少重要的調水工程都經過地震高烈度地區,在劇烈地震動作用下,渡槽結構在調水過程中易發生損傷和破壞,導致輸水中斷,對周邊地區造成嚴重威脅,因此研究大型渡槽結構的抗震性能具有重要意義[1-3] 。目前國內外關于大型渡槽這類在跨度與寬度上相差懸殊的水工建筑物的地震易損性研究相對較少,由于渡槽與橋梁具有相似的結構特性,因此本文借鑒橋梁結構的易損性分析方法對渡槽的抗震性能進行研究。Roy 等[4] 基于傳統Park-Ang損傷指標,提出一種適用于雙向地震動抗震分析的損傷指標,通過對典型鋼筋混凝土橋梁進行地震易損性分析來量化橋墩在雙向地震作用下的損傷情況。
Karim 等[5] 建立日本某典型公路橋梁有限元模型并進行地震易損性分析,將得到的理論易損性曲線和基于實測震害數據建立的經驗易損性曲線進行對比研究,驗證了此分析方法的適用性。李立峰等[6] 通過地震易損性分析方法研究了氯離子侵蝕對高墩大跨連續剛構橋全壽命周期的抗震性能的影響。吳姍姍等[7] 基于傳統可靠度理論對我國常見的鐵路簡支梁橋進行了三維地震易損性分析,評估了該類橋梁在近地場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通過借鑒現有研究成果,本文以某三跨雙槽渡槽為研究對象,通過OpenSees 平臺建立該渡槽的有限元模型,基于增量動力法對渡槽進行非線性動力時程分析,得到渡槽結構各易損構件的地震易損性曲線,最后對比分析了不同水位條件對渡槽抗震性能的影響。
1 渡槽概況與有限元模型
1.1 渡槽概況
本文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老張莊雙槽渡槽為例,上部結構為預應力混凝土矩形雙槽結構,槽身采用C50 混凝土,底寬5.00 m、槽深4.25 m,100 a 一遇設計流量為64 m3 / s,設計水深為2.21 m。下部為單排架圓形槽墩,采用C30 混凝土澆筑,基礎為鉆孔灌注樁,支架為單排三立柱結構,高10.40 m、直徑1.2 m,每個槽墩設置縱向鋼筋10Φ16,箍筋Φ8@ 200,保護層厚度為0.06 m,設蓋梁和聯系梁,設計混凝土密度為2 500 kg/m3,泊松比為0.2。支座采用板式橡膠支座。渡槽立面結構和橫截面示意見圖1、圖2。
1.2 有限元模型
1.2.1 模型構建
本文采用OpenSees 有限元程序建立雙槽渡槽有限元模型,單元數為138、節點數為139,如圖3 所示。纖維梁單元因能夠較好地表現和模擬鋼筋混凝土構件的材料軟化、剛度退化等損傷效應及軸力、彎矩的耦合效應且計算工作量較小而被廣泛使用[8] 。本文采用纖維梁單元模型模擬鋼筋混凝土渡槽結構中槽墩、蓋梁、槽體、聯系梁構件,見圖4。采用附加質量法將水體固結于槽身[9] ,槽墩底部采用固定約束,不考慮樁基和土體對渡槽結構的作用。通過對零長度彈簧單元每個方向賦予不同的剛度來模擬板式橡膠支座,其恢復力模型如圖5 所示,其中屈服力Fy 和屈服位移dy分別為1.09×107 N 和140 mm。相鄰槽身之間的伸縮縫通過帶初始間隙的雙線性接觸單元來模擬,在每個伸縮縫中使用3 個接觸單元模擬槽身之間的碰撞,其恢復力模型如圖6 所示,其中初始間隙Gap和彈性模量E 分別為40 mm 和6.1×106 Pa。
1.2.2 本構關系
渡槽結構的混凝土選用OpenSees 材料庫中的ConcreteD 本構模型,它是基于我國混凝土設計規范建立的混凝土彈塑性損傷本構模型[10] ,如圖7 所示,其中fc和ft分別為混凝土單軸抗壓和抗拉強度,εc 和εt 分別為混凝土峰值壓應變和峰值拉應變。該本構模型可以將混凝土材料的非線性與隨機性耦合到統一的體系中,綜合反映混凝土的非線性與隨機性。渡槽結構的鋼筋采用Steel02 鋼筋本構模型,該本構模型是在Giuffre-Menegotto-Pinto 鋼筋本構模型的基礎上進行修正得到的雙折線模型,它可以同時考慮雙向Bausch?inger 效應和等向強化效應,如圖8 所示,其中σy 和εy分別為鋼筋的屈服強度和屈服應變,E1 和E2 分別為鋼筋的初始屈服模量和屈服后的彈性模量。
3.3.1 槽墩地震易損性分析
由于本文的渡槽結構為多跨簡支結構,各槽墩具有相似的地震響應,因此以某一跨槽墩為例研究其地震易損性,槽墩易損性曲線見圖11(PGA 為地震動峰值加速度)。
由圖11 可知:空槽、半槽、設計水位、滿槽條件槽墩具有相似的地震易損性曲線,其損傷超越概率隨著地震峰值加速度的增大而增大、隨著損傷狀態的加重有所減小,且不同損傷破壞狀態對應的槽墩損傷超越概率差異顯著。當地震動峰值加速度(PGA)為0.3g(抗震烈度為8 度)時,相比于空槽狀態的各損傷超越概率,半槽時槽墩的4 種損傷超越概率分別提高了6.10%、1.53%、0.59%、0.03%,設計水位時槽墩的4 種損傷超越概率分別提高了17.52%、6.01%、1.87%、0.05%,水位條件為滿槽時槽墩的4 種損傷超越概率分別提高了60.27%、10.21%、3.95%、0.78%。這表明渡槽結構中水體的多少對槽墩的地震響應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且水位條件不同對損傷破壞狀態的影響程度不同,隨著渡槽中水位逐漸上升,在各種損傷狀態下槽墩超越概率逐漸增大,且輕微損傷狀態的超越概率提升最顯著,中等損傷的超越概率提升次之,說明水位上升引起渡槽上部結構質量變大,地震動引起慣性力增大進而產生更大的地震損傷。
3.3.2 支座地震易損性分析
通過繪制不同水位條件下支座的地震易損性曲線,研究水位條件的改變對支座地震易損性的影響,支座的地震易損性曲線如圖12 所示。
通過對比槽墩和支座的地震易損性曲線,說明兩者的地震易損性曲線具有同樣的變化規律,槽內水位的上升使得支座在4 種破壞狀態下的損傷超越概率都有所增大。當PGA 為0.3g(抗震烈度為8 度)時,支座構件各個工況的損傷超越概率均比槽墩構件的大,這表明渡槽結構通過耗能支座的率先損傷來減緩槽墩的破壞,符合渡槽結構抗震設計要求。
4 結論
1)本文基于精細化纖維梁單元和混凝土損傷本構模型建立了大型雙槽渡槽結構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基于位移延性比理論對渡槽結構進行了地震易損性分析,可較準確得到渡槽在不同損傷狀態下的損傷超越概率。
2)各水位條件下槽墩具有相似的地震易損性曲線,其損傷超越概率隨著地震峰值加速度的增大而增大、隨著損傷程度的提高有所減小,且不同損傷破壞狀態對應的槽墩損傷超越概率差異顯著。
3)渡槽結構中水體的多少對槽墩的地震響應產生了較大影響,且不同水位條件對不同損傷破壞狀態的影響程度不同,隨著損傷程度的不斷提高,水位條件變化的影響逐漸減小;隨著渡槽結構中水位逐漸上升,槽墩在各個損傷狀態下的超越概率逐漸增大,且輕微損傷狀態的超越概率提升最為顯著,中等損傷超越概率的提升次之。
4)計算表明該大型雙槽渡槽結構具有足夠的抗震能力,滿足8 度地震基本烈度地區的抗震設防要求。同等地震強度條件下,支座比槽墩更易發生損傷,這表明支座構件先于槽墩發生破壞,滿足渡槽結構抗震設計要求。
參考文獻:
[1] 徐建國.大型渡槽結構抗震分析方法及其應用[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05:13-15.
[2] 梁鐘元,王浩,許新勇.基于黏彈性邊界的渡槽結構地震動力特性分析[J].人民黃河,2020,42(2):81-84,102.
[3] 徐建國,范寅初.考慮流固耦合作用的雙槽渡槽地震響應分析[J].人民黃河,2012,34(3):95-97,100.
[4] ROY A,BHATTACHARYA G,ROY R.Maximum CredibleDamage of RC Bridge Pier Under Bi?Directional Seismic Ex?citation for all Incidence Angles[J].Engineering Structures,2017,152:251-273.
[5] KARIM K R,YAMAZAKI F.Effect of Earthquake GroundMotions on Fragility Curves of Highway Bridge Piers Basedon Numerical Simulation [ J]. Earthquake Engineering &Structural Dynamics,2001,30(12):1839-1856.
[6] 李立峰,吳文朋,胡思聰,等.考慮氯離子侵蝕的高墩橋梁時變地震易損性分析[J].工程力學,2016,33(1):163-170.
[7] 吳姍姍,向中富.鐵路簡支梁橋三維地震易損性分析[J].鐵道標準設計,2019,63(9):56-62.
[8] HU Z,WU M. The Geometrical Non?Uniformity of the 3DFiber Beam Element Considering the Shear Effect Linear In?cremental Finite Element Analysis[J].Engineering Mechanics,2014,31(8):134-143.
[9] 蘇小鳳.考慮水體質量雙槽式渡槽結構地震反應研究[D].蘭州:蘭州交通大學,2014:11-12.
[10] WU J Y,LI J,RUI F.An Energy Release Rate?Based Plastic?Damage Model for Concrete [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Solids & Structures,2006,43(3-4):583-612.
[11] HWANG H,LIU J B,CHIU Y H.Seismic Fragility Analysisof Highway Bridges[A/ OL].[2022-03-13].https:/ / www.researchgate.net/ publication/32962831_Seismic_Fragility_Analysis_of_Highway_Bridges.
[12] 張菊輝.基于數值模擬的規則梁橋墩柱的地震易損性分析[D].上海:同濟大學,2006:25-26.
[13] 李立峰,吳文朋,黃佳梅,等.板式橡膠支座地震易損性分析[J].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8(11):1-6.
[14] PADGETT J E,NIELSON B G,DESROCHES R.Selection ofOptimal Intensity Measures in Probabilistic Seismic DemandModels of Highway Bridge Portfolios[J].Earthquake Engi?neering & Structural Dynamics,2008,37(5):711-725.
[15] 吳文朋,李立峰,胡思聰,等.公路橋梁地震易損性分析的研究綜述與展望[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17,37(4):85-96.
[16] PORTER K,KENNEDY R,BACHMAN R.Creating FragilityFunctions for Performance?Based Earthquake Engineering[J].Earthquake Spectra,2007,23(2):471-489.
【責任編輯 張華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