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凱奇
摘 要:如今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科學技術和人們的日常生活聯系越來越緊密,對人們生活方式及生活質量都產生了影響,例如西紅柿等反季節蔬菜能夠豐富人們的餐桌。隨著物質生活逐漸提高,對蔬菜質量要求明顯提升,一是有營養,二是綠色無污染。西紅柿營養豐富,口感好,深受群眾喜愛。針對這一現狀,本文對設施西紅柿種植技術提出相應措施,改善西紅柿質量,提高經濟效益。
關鍵詞:西紅柿;種植關鍵技術;栽培技術
西紅柿的營養價值較高,并且熱量較低,正因如此,人們十分喜愛西紅柿,西紅柿需求量也逐年增加,種植面積也在這一影響下隨之擴大。但是,由于農民缺少栽培管理技術,導致西紅柿的產量以及質量不能得到很好提升。這種現狀在栽培過程中要應用科學技術,突破季節的限制,促使西紅柿的品質能夠得到提高,在科學栽培過程中要明確西紅柿的生長需求,防止出現相應的問題,重點提升其經濟效益。
1 設施番茄栽培技術
番茄屬于根系的旱地作物,耐澇性能較差,針對這一現狀,在種植番茄的過程中,要選擇土層較深并且地勢相對較高的基地,另外也要保障土壤疏松、肥沃,在這一基礎上才能有效提高番茄的產量,另外,要重點關注進行播種的時間,要了解實際的氣候狀況,不斷完善栽培模式,在正式工作前要對種子進行消毒,促使出苗率能夠得到提升,標準番茄株高20~25厘米,珠粗約0.5厘米。
如在春天開展種植工作,要選擇天氣晴朗的上午,如果在夏季要選擇陰天,同時要選擇合適的株距開展種植工作,大約范圍在10~45厘米之內[1],通過這種方式能有效提升番茄產量,在提高經濟效益的同時,推動社會經濟發展。
2 番茄種植田間管理技術
2.1 施肥技術
在開展種植工作前,要對種植區域的土壤進行處理,良好的處理土壤環節能夠減少后續出現問題的情況發生,通過深耕翻地,能夠有效減少土壤中存在的病害蟲,陽光直接的照射,能夠殺死病蟲害蟲,防止其損傷幼苗,側面提升番茄的產量以及質量。
同時,在深耕過程中要將深度控制到25~30厘米,將土壤處理平整后,起壟高度約為20厘米,寬度約為75厘米,然后可以開展施肥環節,同時要以農家有機肥為主,每畝地可撒施6000~8000千克,保證番茄在成長過程中有充足的養分[2]。
2.2 定植環節
在開展定植工作時,注意一定要選取在天氣較好的時候進行,保證植株距離約為30厘米,行距在70厘米左右,同時每畝地的番茄植株量要控制在300株以內,當幼苗長出5片左右的真葉時,就可以進行定植工作,如果在春天開展定植環節,可以在1月末和2月初,如果在秋冬可以選擇9月份在定植時,一定要選擇長勢良好,植株整體發達的幼苗。
2.3 管理水分和化肥
在澆水過程中一定要慢澆、少澆、勤澆,防止澆水過度的現象出現,另外,相關人員在進行澆水工作時也要明確時間間隔在11天到15天,澆水也要考察天氣情況,靈活選擇。
在雨天不適宜澆水,同時在澆水后也要防止土壤過度潮濕引起病害,在進行定植工作完成7天左右要施用的淡水肥,保證每畝地兩千克,同時為了降低化肥的使用量,提升番茄的產量以及質量,也要適當降低種植成本,可以選擇施豆粕肥,這可以有效緩解土壤結板的問題,促使土壤環境能在這一過程中得到改善。同時土壤中涵蓋的微生物活力也能得到提高,為番茄的成長提供更多營養物質,提升番茄的品質[3]。
2.4 病蟲害防治
防蟲病害是栽培中十分重要的工作內容,大多數病害包括灰霉病、葉霉病等,要在種植過程中選擇合適的藥物,科學合理的控制這類疾病的發生,同時也要結合幼苗的實際情況噴灑農藥,防止疾病的傳播,同時在噴灑藥物時,可以選擇晴天上午進行,在噴藥后也要對幼苗進行提溫排濕處理,進而有效保證番茄的質量。
除此之外,在應用病蟲害防治技術時,一定要明確防治為主,治療為輔,在開展防治工作時也要以物理為主,藥物為輔,側面降低防治成本,可以減少藥物的使用量,提高番茄的產量以及質量,在種植區域可以架設相應的防塵網,避免害蟲侵害植株成長,如果針對常有病蟲,可以適當的引進害蟲的天敵[4]。
結束語:設施種植番茄可以有效改善番茄的質量以及產量,不斷提高經濟效益,但是要明確自然環境與設施環境之間存在差異,一定要加強對溫度、濕度、光照等因素的控制,并且在番茄的栽培過程中要系統科學管理,加強病蟲害防控,明確番茄種植各項技術要求,促使番茄質量得到明顯提升。另外,工作人員也要重點優化栽培技術,對不同品種的番茄進行改良,提升其抗病蟲害能力,為番茄贏得更好的市場空間,推動社會經濟進步。
參考文獻
[1] 齊共霞.設施番茄的高產栽培技術關鍵點探究[J].新農民,2021,000(017):P.43-43.
[2] 胡美華,杜葉紅,等.設施番茄高品質栽培關鍵技術.2021.
[3] 韓君.探究綠色無公害大棚西紅柿種植與管理技術[J].農村百事通, 2021,000(005):28.
[4] 李艷,趙紅星,王勇,等.豫中南地區設施番茄早春栽培關鍵技術.農業科技通訊,20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