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金法 完顏智敏 丁建成 單連偉 趙鑫 王夢麗
摘 要:該茬番茄生育前期高溫干旱,病毒病高發,后期光照減弱,溫度下降,影響果實膨大和著色。播種日期可以從8月中下旬到9月上旬。在整個櫻桃番茄的生育期 ,棚室溫度夜間應不低于10℃,白天溫度不超過30℃;結果期保證土壤有70%上下的持水量,水分足夠番茄果實膨大期所需。番茄結果膨大期需求鉀肥多,但是要少量多次用肥。溫度過高或過低,缺乏光照,缺水,缺乏有機營養素等會導致果實脫落。
關鍵詞:溫度管理光照管理水分管理植株調整
1 育苗
1.1 品種選擇
近幾年設施栽培較多的櫻桃番茄品種有紅圣女、龍禧、金珠、迷你公主、櫻桃紅、東方紅鶯、香戀二號、黑珍珠、仙女果等。
1.2 催芽
先把種子在陽光下晾曬2~3天,以提高發芽勢。用50%多菌靈500倍液浸泡種子半小時,用清水沖洗,然后在溫水中浸泡5小時,然后放入10%磷酸三鈉溶液中浸泡半小時,取出并用水沖洗,放入紗袋,蓋上濕毛巾,置于25℃~30℃的環境中催芽,每天用相應的水溫沖洗1~2次,2~3天后,有一半種子“露白”就可播種。
1.3 育苗設施
育苗應在大棚內進行,大棚上提前蓋上遮陽網,在通風口覆蓋防白粉虱的紗網,用50孔的苗盤。育苗基質按草炭∶蛭石∶珍珠巖=3∶1∶1的比例配制,充分攪拌均勻,每立方米基質再加入復合肥1.4千克。播種時基質的含水量保持在70%~80%即可。
1.4 播種
此栽培茬口櫻桃番茄能在春節前大量上市,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播種日期從8月中下旬到9月上旬。不能使用芽率較低、活力差的種子。基質裝入穴盤要松緊適宜。經過催芽的種子播種深度約1厘米。先將基質裝盤,重疊放在一起,用力壓一下,然后擺開播種,覆蓋基質,將多余的基質用木板刮掉,覆蓋厚度約1厘米,噴透水放入育苗室內育苗。
1.5 苗期管理
獲得高產優質櫻桃番茄的關鍵措施是培育好無病壯苗。從8~9月,中午的光照強度大,幼苗容易灼傷。苗床的溫度應白天控制在25℃~30℃,夜間控制在15℃~20℃,并注意病蟲害的防治,注意降溫,尤其要避免夜間高溫。苗齡需20~25天。當番茄苗達到株高13~15厘米,莖粗3毫米時即可定植。
1.6 定植前準備
番茄耐旱,但不耐澇,要選擇土層深厚、疏松肥沃、保水保肥力強的土壤,土壤酸堿度以PH=7為宜。基肥如果用牲畜糞便,一定要在整地前一個月充分腐熟。
2 移栽
2.1 整地與施肥
定植前15~20天清除田間枯枝敗葉,施基肥,深翻地30厘米。
2.2 定植
溫室內采用小高壟地膜覆蓋栽培。畦面寬70厘米,在畦中間開15~20厘米寬小溝,溝施基肥,蓋土覆蓋地膜,每畝3000株左右。定植后防高溫強光,防治蚜蟲,以免徒長及發生病毒病。
3 光照管理
番茄喜光,要求使溫室進入更多的光照,并且光線分布合理。草苫要早揭晚蓋,早晨8點前后就及時將草苫拉開,確保棚內早見光,延長光照時間。日落前蓋上。要經常擦薄膜或在薄膜上噴水,提高棚膜的透光率,增強光照。陰雨天也要揭開草苫透光。及時去掉老葉,使土壤接受光照。
4 溫度管理
番茄是喜溫性蔬菜,在正常條件下,同化作用最適溫度為25℃~28℃。在整個櫻桃番茄的生育期,棚室溫度夜間應不低于10℃,白天溫度不要超過30℃;溫度低時提高棚室溫度,溫度高時通風降溫。根系生長(5~10厘米土層)的最佳土壤溫度為20℃~22℃。低于12℃根系生長受阻,低于10℃時,根毛停止生長。
4.1 定植—坐果初期(10月上旬至12月中旬)
為促進緩苗,白天保持較高溫度,一般在25℃~30℃,若溫度過高,適當短時間通風降溫。緩苗后,白天應逐漸通風降溫,夜間溫度過低時,則應及早封閉風口,傍晚要及時蓋草苫。夜間可控制在15℃~16℃。
4.2 冬季低溫階段(12月底至2月初)
這個時期的溫度管理應以保溫增溫為主,要想盡辦法盡可能提高棚內溫度,可以進行人工加熱提高溫度。草苫要晚揭早蓋。每天早晨出太陽后揭草苫,每天下午4點左右蓋草苫,有利于維持夜間溫度。這段時期減少通風時間。此時白天保持24℃~28℃,夜間14℃~16℃,利于果實發育著色。為提高棚溫,在大棚入口掛門簾,防止寒風由大棚入口處沖入,在草苫上加一層塑料膜。
4.3 天氣漸變暖階段(2月至4月)
隨著天氣漸變暖,氣溫逐漸升高,大棚內溫光條件明顯改善,這個期間溫度升高,溫度管理要由前一階段的保溫管理改為調節溫度,并且這一階段病害可能會加重。晴天可提前開放風口,增強通風,降低濕度,夜間溫度保持在15℃以上,利于果實生長。夜溫過低生長不良,過高植株旺長,影響果實發育。草苫早揭晚蓋,逐漸增加通風時間,嚴格控制好溫度,降低濕度。保持溫度白天23℃~28℃,夜間12℃~15℃,并保持10℃左右的晝夜溫差。此溫度管理有利于果實膨大和著色,提高果實品質。
4.4 天氣轉熱階段(4月至6月)
氣溫升高,外界最低溫度12℃以上,通風口應晝夜開放,草苫全部撤除。溫度控制白天20℃~26℃,夜間14℃~18℃。
5 水分管理
壟栽應有滴噴灌設備。根據早晨番茄新生葉葉尖上有無水珠判斷土壤墑情,有水珠表明土壤有充足水分,沒有水珠可以適當澆水。結果期保證土壤有70%上下持水量,水分足夠番茄果實膨大期所需。防止土壤水分過大導致裂果和頂腐病發生。
5.1 定植到第一花序開花
定植后澆足水,直到第一穗花開花之前要控制澆水,不輕易澆水,以防止旺長落花,土壤不過于干旱不澆水,以促進營養生長到生殖生長的轉變。
5.2 第一花序開花至第三花序開花
控制澆水促進根系向縱深生長,中午番茄嫩梢萎蔫可澆小水。此期水分過多,植株易旺長,造成不坐果或坐果后發育慢。
5.3 第三花序開花后
第一穗果長到1~2厘米時開始澆水,水量要充足,不大水漫灌,可膜下澆水。充足的水分既能保證莖葉的正常生長,又對果實的發育有促進作用。
5.4 嚴寒季節(12月底至2月上旬)
此階段氣溫低、光照弱,植株生長和果實生長較緩慢,適當控制澆水,不過于干旱不可澆水,以防止降低地溫。
5.5 轉暖階段
氣溫漸變高,生長加快,需水量逐漸增加,選晴天上午澆水,增加澆水次數,春季約20日澆一次水,掌握“澆果不澆花”原則,防造成落花落果。番茄生育后期土壤見干見濕,適當澆灌。
6 肥料管理
基肥氮、磷、鉀比例為1∶1∶2。每畝施腐熟有機肥3000千克,配合施入磷、鉀肥40千克。番茄結果膨大期需鉀肥多,但要少量多次用肥,不能一次性用肥量過大,影響番茄植株正常生長。
6.1 定植后采收前
溫度較高,土壤養分供應能力強,以控為主,應重點以澆水和溫度管理來調控底肥的肥效,盡量不追肥。
6.2 果實開始采收期
進行大追肥,一般每畝用尿素和硫酸鉀各10千克,也可沖施氮鉀液體肥15千克。
氣溫逐漸增高后,番茄生長加快,需肥增多,可1個月追肥一次,每次每畝用三元復合肥15千克或沖施大元素液體肥15千克。在果實生長期間用葉面施肥,有利于果實成熟。
7 植株調整
7.1 整枝
單干整枝:一個主干,去掉所有杈頭,主干上留果穗,每株留果4~10穗。換頭整枝:主干在第3花穗前留2片真葉打頭,坐果后在中部留側枝代替主干,再在這個側枝上留3穗果后打頭,如此替換2~3次。在第一穗果座果后及時搭架綁蔓。
7.2 打杈
櫻桃番茄側枝萌發力強,在杈長13厘米左右時及時抹去。打杈與綁蔓結合進行,注意的是要于晴天下午打杈,這時候傷口愈合快,不易折斷主干嫩頭,注意要先打健壯株,后打病株,防止病害相互傳染。
7.3 摘心(打頂)
主枝上的果穗長到一定數目時,果穗前留2片真葉打頂。
7.4 摘葉
西紅柿生長后期,下部老化葉片失去光合功能 并影響通風透光,要在晴天上午進行摘除。
8 保花保果
落花落果主要是由環境引起的,溫度過高或過低,缺乏光照,缺水,缺乏營養等會導致果實脫落。如果夜間溫度低于15℃,花芽和花蕾發育差,還可能引起花朵和果實畸形。
根據種植密度,確定每株植物的果穗數量,通常留4~10個左右果穗。在果實成熟期,要防止落果和畸形果。如光照太少引起落果,必須改善光照;如果是由土壤水分不足引起的,應該適當澆水;如果是根部受到傷害,則需要在根部以外進行葉面追肥。
越冬茬西紅柿因低溫、光照不足和高濕等不利因素,造成花器發育不良,從而造成落花落果。為了增加產量,特別是早期產量,要用番茄靈或2,4-D處理以提高坐果率。
番茄靈:當第一花序有2~3朵花開放時,使用20~30毫克/千克濃度的番茄靈噴霧。見效快,果實膨大快,而且不容易畸形。2,4-D:使用濃度15~20毫克/千克。如濃度偏高易引起果實畸形。在花開放時,用毛筆蘸上藥液涂抹花梗,不要把藥液弄到莖葉上,以免引起葉片皺縮。時間通常在上午9∶00前和下午3∶00后,避開中午的高溫時間。櫻桃番茄一般不疏果。
9 病蟲害防治
番茄病害主要有立枯病、葉霉病、灰霉病、菌核病、早疫病、晚疫病、細菌性青枯病、病毒病等,蟲害主要有夜蛾、白粉虱、根結線蟲、葉螨等。
9.1 生物防治
選用抗(耐)病品種;加強苗期環境控制及水分和營養供應,適時定植,防止秧苗徒長;綜合各種方法調溫控濕,使環境條件不利于病蟲害的發生。
嚴格執行生產操作,注意消毒預防,以免人員及器具傳播病蟲害。清除病蟲侵染源;裝置防蟲網,利用誘光燈捕殺;在害蟲初發期釋放天敵等。
9.2 藥劑防治
栽培期間要注意觀察病蟲害發生情況,及時對癥下藥;應該優先選用生物農藥和仿生物制劑進行防治。
有效使用低毒、安全的化學制劑,同時注意農藥交替使用,避免病蟲產生抗藥性;低溫期盡量采用煙熏法防治。
10 采收
及時分批次采收,以減少植株營養消耗。采收最好在上午進行,要避免采摘后的番茄在陽光下曝曬,這樣會導致番茄水分散失快,影響商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