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
東北地區土壤肥沃,給蔬菜種植業提供了獨特土壤條件。然而,由于該地區的氣候溫暖,冬季寒冷,熱量和光照不足,低溫和凍害問題給蔬菜種植帶來巨大挑戰。推廣應用設施蔬菜栽培技術可有效解決東北自然條件對蔬菜種植業發展造成的影響。
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我國已經逐步進入到信息時代,信息技術也在不斷進步中。本文依據有關專家近幾年在設施蔬菜栽培方面的研究和創新成果以及在設施黃瓜種植方面的實際工作經驗,詳細闡述東北地區設施黃瓜主要種植技術,對設施黃瓜栽培技術運用要點深入分析,為設施黃瓜栽培提高產量改善質量,提高效益等提供一些有用的參考與借鑒。
1 設施黃瓜栽培中需要精選適宜的品種栽培
在設施黃瓜栽培技術中,黃瓜品種篩選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影響設施黃瓜產量、品質和經濟效益。目前大部分地區都有種植設施黃瓜的習慣。選擇栽培品種時要綜合考慮品種與當地土壤、氣候、設施及茬口適應性,也應充分注意品種商業價值和品質。
1.1 依據生長環境進行品種選擇
設施環境是黃瓜生長所需的自然條件如氣候,土壤,光照等等,因此在東北地區進行設施黃瓜種植時,品種的選擇一定要與種植環境特點相結合進行科學的選擇選種。東北四季氣候分明,冬季寒冷,夏季溫暖,各茬口生長環境不一,因此,對各茬口還應選用各具特色的黃瓜種。
當前品種繁多,東北地區種植適宜選擇耐低溫弱光、抗病蟲品種,有條件可采用測土配方技術,應根據不同的黃瓜品種栽培需要,科學合理優選出適宜的栽培品種。
1.2 結合市場需求,精選品種
根據生長環境抉選品種類型方向基礎上,還要結合市場需求選擇品種尤為重要,只有充分滿足市場需求才是設施黃瓜種植效益實現的關鍵,品種選擇上應注重研究產品銷售區的消費習慣,擇優選用滿足市場需求的黃瓜產品,北鎮市設施黃瓜種植實踐中瓜條筆直,瓜把短小,心腔較小、味道新鮮不苦,瓜皮色澤均一,商品瓜率較高者最為暢銷。
1.3 根據設施和栽培茬口進行品種選擇
不同的栽培設施和栽培茬口下黃瓜品種抗性需求有所差別,因此應根據不同設施和栽培茬地選擇適宜的黃瓜品種來提高設施黃瓜產量,質量和效益。
2 育苗技術的應用
培育壯苗是設施黃瓜栽培種植的重要技術環節,育苗期間若發生老化苗和徒長苗情況,均會對黃瓜產量和質量造成影響,科學合理應用設施育苗技術培育壯苗,為優質豐產高效奠定基礎。
2.1 播前消毒種子
對黃瓜種子消毒處理,可有效預防種子本身帶有病原菌而誘發疾病,種子經表面消毒處理后可預防此類病害。種子消毒,必須先在日光下曬種,曬種后再用溫湯浸泡,藥劑浸泡或藥劑拌種。
溫湯浸種消毒:配制55℃~60℃的溫水,把曬種結束的黃瓜種子放入溫水里,不斷攪拌,10分鐘冷卻到28℃~30℃,然后浸泡4~6小時,消毒處理完畢,沖洗干凈即可進入催芽環節。
藥劑浸種消毒:采用有效藥劑浸種,具體方法是用有效成分0.1%多菌靈鹽酸液浸種1小時清水沖凈,再用清水浸泡4小時,對不同病菌還可針對性采用不同藥劑配方,如預防枯萎病和黑星病等,可使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浸泡種子預防效果較好,針對病毒病可使用10%磷酸三鈉溶液浸泡20分鐘,也可殺死病毒,藥劑消毒結束后可催芽。
藥劑拌種是播前種子消毒的有效手段,拌種通常采用先裝在罐頭瓶中,然后再按其重量添加藥劑,然后搖勻讓藥劑與種子完全混合,均勻粘附種子表面,常用藥劑有多菌靈、克菌丹、敵克松。
2.2 種子催芽
設施栽培中,種子催芽是主要技術之一,其重點是對時間和溫度控制,具體做法是先把消毒后的種子洗凈,再以溫水泡種,4~6小時后取出甩干,用布包裹,放在避光通氣和氣溫26℃~28℃的適當環境下催芽,應注意經常翻種,以免種子受溫度影響不均勻,24小時即可萌發。
如發芽后遇特殊原因需要推遲播種時間,則需進行“蹲芽”技術處理。“蹲芽”技術應用需要用干凈的濕毛巾包裹好種子,放置于10℃左右冷涼處保護“蹲芽”,以此抑制幼芽再繼續生長。
2.3 制備育苗營養土
設施育苗營養土由田土與有機肥構成,配以適量化肥,殺菌劑和草炭等,大田土比例60%~70%,有機肥比例為30%~40%,大田土還可代替未種植瓜類作物辣茬菜的田土,選用的有機肥一定是已經完全腐熟的有機肥,以腐熟的馬糞、堆肥和廄肥為宜,所配少量化肥應以磷酸二胺為主,不施尿素和碳酸氫銨之類速效氮肥,草炭使用量每立方米營養土添加10千克為宜。
2.4 嫁接技術的運用要點
嫁接技術已得到廣泛應用,嫁接黃瓜能有效地增強黃瓜抗病性和抗逆性,尤其在防治枯萎病,疫病和其他土傳病害方面表現得尤為突出。嫁接苗根系較發達,吸收力較強,有利黃瓜豐產,嫁接苗發病較輕,后期藥劑用量較低。設施黃瓜嫁接育苗采用靠接法,插接法和辟接法,這些嫁接法簡便實用,成活率較高。
嫁接技術要點中砧木選擇至關重要,冬春季宜選用抗病,耐寒的品種;夏,秋季應選用抗病,耐熱的品種;其次嫁接時機是嫁接技術關鍵,砧木子葉平展,第一片真葉半展,胚軸高度5~6厘米,黃瓜有真葉,胚軸高度6~7厘米時為嫁接最佳時機。
嫁接時需要注意砧木和接穗切面一定要平、刀口適當長點、切口一次切開、不要切開多次、還要注意干凈操作、苗隨用隨插、忌陽光直射等。嫁接后管理要精細,接后蓋透明地膜,溫度控制在26℃~34℃,濕度達90%以上,砧木2~3天發新根時可揭膜。為防患于未然,可用百菌清或其它藥劑噴灑嫁接苗,接穗斷根10~15天,斷根時適當遮蔭,促進成活率的提高,以后轉入正常的管理。
3 定植技術要點
3.1 栽植前整地施肥
根據設施黃瓜種植的實際經驗,對不同茬口和土壤,設施黃瓜定植前,整地施肥量有所不同,生長期比較長的冬春茬、越冬茬需要大量肥料,通常6000~7000千克/667平方米標準施入優質圈肥,按80~100千克/667平方米標準施用磷酸銨和200千克/667平方米的量施餅肥。
肥料施用要注意有機肥一定要完全腐熟,施用前要經過無害化處理,其次應注意化肥的早施用和深施用,利于植株早出苗,深施有利提高供肥時間和提高肥料利用率。
3.2 定植時間選擇
選擇適宜定植時間要保證秧苗生長達到定植標準,環境達到定植要求時進行。秧苗生長達到真葉四至五片,定植前7天秧苗需進行抗逆鍛煉,即煉苗,煉苗期白天溫度控制18℃左右,夜溫度控制11℃左右;其次,定植環境要求棚內溫度每天應達到20℃以上6小時,土壤10厘米處的土層溫度不能低于10℃,達到上述標準,則可選擇晴天早晨進行定植。
3.3 定植密度確定
種植密度應根據不同品種及種植茬口適度調控,中晚熟品種及長季節種植茬口密度相對減少,按照每667平方米種植2000~3000株;開張角度小的早熟品種和保證早期產量的品種可加大密度,按照每667平方米種植3800~4200株。
3.4 栽植后的管理重點
設施黃瓜定植后管理分三段不同管理側重點。
緩苗期管理:以溫度管理為主,秧苗栽后1周內緩苗期設施增溫很重要,緩苗期應將設施地溫控制在12℃以上,新葉生長完緩苗期結束,澆一次緩苗水,根據苗情狀況追一次促苗肥,促苗肥可選擇硫酸銨,按5千克/667平方米施用。
初花期管理:以促根控秧為主,溫度、水肥等方面加強管理。初花期設施內氣溫白天控制30℃~32℃,夜間控制10℃~15℃,棚內氣溫高于30℃及時通風換氣,降至20℃后停止放風封閉大棚。發現緊聚的黃瓜龍頭,應澆透水后疏松土壤。根瓜瓜把增厚,顏色加深時追肥澆水,選晴天早晨大溝澆大水,每株施入磷酸二氫鉀4~6克,也可將硝酸銨以15℃的溫度施入,施肥澆水后通風。
結瓜期管理:白天溫度調控25℃~30℃,超過32℃及時通風降溫,夜晚溫度保持10℃~15℃。
根瓜采摘后植株生殖生長與營養生長同步進行,結瓜期對肥水要求增加,收獲前期每周澆一次水,隔水追施肥料,收獲旺期的4~5天內需要澆水,并隔水施肥。追肥選用尿素或磷酸二胺,用量為10千克/667平方米,結瓜期注意綁蔓,落蔓或摘心要及時。
4 栽培技術和智能化技術的運用
將種植栽培技術和智能化技術運用于設施栽培可以有利克服東北地區設施大棚存在的不足,如增溫補光等問題。
東北地區冬冷夏熱,陽光充足,以合理采用保溫材料保溫為前提,采用多種冷暖熱泵裝置,增加補光燈和智能補光系統可以調節棚室溫度,提高黃瓜光照取得良好效果。
黃瓜生長期間對光照需求每天大約為12小時,增加利用補光燈設施,每天日出前可提前補光3小時,晚上蓋好保溫被后再予以補光2小時左右,此項實用新型技術能有效補足光照,還可以設置安裝LED智能補光控制器,根據黃瓜對光照要求設定光照時間和強度,對光照進行智能化的調控。
本實用新型技術通過智能控制器對補光過程中亮度及間隔時間進行控制,從而實現節能減排;同時采用智能補光控制器也可以自動調整補光前和補光后黃瓜葉片間的溫差,使得全株在最佳生長期內生長,達到增加蔬菜產量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