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麗霞
摘 要:本研究以張家口本地馬鈴薯為研究對象,通過微波消解-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ICP-MS)測定5種污染元素的含量。樣品采用微波消解處理,在碰撞反應池(KED)模式下進行檢測。結果表明:待測元素的標準曲線R在0.9989~0.9998之間,線性關系良好。各元素加標回收率在88.0%~116.7%之間,加標回收率滿足實驗要求。所測5種污染元素含量均在國家要求范圍內,在研究范圍內是一種安全、可靠的農作物。
關鍵詞:馬鈴薯;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污染元素;安全評價分析
馬鈴薯又名土豆,是茄科茄屬的一年生草本植物。馬鈴薯是全球第三大重要的糧食作物,其地位僅次于小麥和玉米。馬鈴薯原產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區,16世紀中期由殖民者帶到歐洲,逐步從觀賞物、裝飾品變成主要糧食作物。又于17世紀傳播到中國成為中國的五大主食之一。馬鈴薯對于環境的要求不高,適應性非常強,在高寒地區也能夠有較為理想的產量。河北省張家口位于太行山西北麓,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一年四季分明,冬季寒冷而漫長,陰山山脈橫貫中部,將其分為壩上和壩下,是極具特色的高寒地區,適合馬鈴薯的生長。
作為北方地區重要的農作物,其自身很多礦物質元素和環境息息相關,同時也對馬鈴薯中污染元素的殘留產生影響。目前GB 2762-2017對食品中主要的污染元素包括鉛、鎘、砷、汞都做了明確規定。本研究利用ICP-MS法對馬鈴薯中鉛、鎘、砷、汞、銅5種元素的測定,結合統計學分析,對馬鈴薯做出安全性評價。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與儀器
購自于超市、農貿市場的馬鈴薯共6批次,均來自于張家口本地。銅溶液、鉛溶液、鎘溶液(1000?g/mL)北京海岸鴻蒙標準物質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砷As、汞Hg(1000?g/mL)標準溶液? 國家有色金屬及電子材料分析測試中心;1.00?g/L(Ba、Bi、Ce、Co、In、Li、U)調諧溶液? 美國Thermo? Scientific;銦In、鉍Bi(1000?g/mL)內標溶液? 國家有色金屬及電子材料分析測試中心;65%硝酸(分析級) 德國? 默克股份兩合公司。
ICP? Q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ICP-Ms)美國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MARS? 6微波消解儀? 美國CEM公司;HK-UP-Ⅲ-20超純水機? 成都浩康科技有限公司;BS224S電子天平 北京賽多利斯儀器系統有限公司。
1.2 實驗方法
1.2.1 標準溶液的配制混合標準溶液:將5種元素混合,配制成為含有Pb、Cd、As、Hg、Cu元素500?g/L、50?g/L、500?g/L、50?g/L、5000?g/L的混標工作溶液。內標溶液:將混合內標溶液稀釋,配制成分別含Bi濃度為20ng/mL;In濃度為50ng/mL的混合溶液,進行在線加入。
1.2.2 樣品前處理:將樣品洗凈,擦干表面水分,晾干,粉碎,混勻。取制備好的樣品0.5g(精確到0.001g)于微波消解罐中,加入5mL濃硝酸,浸泡過夜后,將消解罐放入微波消解儀中,設定微波消解儀程序:第一步溫度(120℃)爬升5min,保持5min;第二步溫度(150℃)爬升5min,保持10min;第三步溫度(190℃)爬升5min,保持20min;功率1200W。消解完成后,將消解罐放置趕酸器100℃趕酸1小時,用超純水定容到50mL。
1.2.3 ICP-MS工作參數:分析模式為全定量分析,射頻功率為1550W,冷卻氣流速14.000L/min,輔助氣流速0.800L/min,霧化器流速1.200L/min,蠕動泵轉速40.0rpm,采樣深度8.0mm,駐留時間0.02~0.03s,重復掃描30次,重復測定3次,采用ICP-MS中STD模式、KED模式進行測定。
1.2.4 方法學驗證
(1)標準工作曲線的繪制:在上述最佳儀器條件下,將5種元素混合標準溶液按照濃度從低到高依次在ICP-MS中進樣,測定信號值,繪制標準曲線。
(2)穩定性和檢出限:目標元素的標準曲線(y=bx+a)建立好后,相關系數代表儀器的穩定性;②a為空白樣品的響應值信號(icps);③b為靈敏度(icps/ppb);④a/b即為空白樣品的背景等效濃度BEC⑤LOD(ppb)是儀器檢出限。
(3)重復性和回收率實驗:為了驗證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將編號為Y1的樣品中分別加入3水平的標準品,進行加標回收實驗,采用ICP-MS測定5種元素的含量,并計算其回收率。每個水平重復測定6次,計算其RSD(%),用于重復性評價。
1.2.5 樣品的測定:將6批次的馬鈴薯樣品設置3平行樣,按照上述實驗方法進行前處理,采用ICP-MS一次進樣快速分析5種污染元素含量,最終結果為3次測定的平均值。
1.2.6 安全性評價:將測定污染元素含量,通過與GB 2762-2017及植物生長所需元素進行分析。對馬鈴薯進行安全性評價。
1.3 數據處理
本研究中實驗設計3平行,數據以平均值表示,數據分析和繪圖通過Excel? 2017和QtegraTM軟件進行處理。
2 結果與分析
2.1 方法學結果
2.1.1 標準曲線及最低檢測質量濃度(LoD):將混合標準工作溶液進行逐級稀釋,配制成As、Pb濃度為0,2.0,5.0,10,20,50?g/L,Cd、Hg濃度為0,0.2,0.5,1.0,2.0,50?g/L,Cu濃度為0,20,50,100,200,500?g/L。用Y字三通對5種元素標準混合溶液和內標溶液同時用ICP-MS進行測定,通過內標矯正,以測定強度值(y,cps)為縱坐標,以濃度(?g/L)為橫坐標,建立線性回歸方程。實驗結果如表1所示。
由上表所示,待測元素的標準曲線R在0.9989~0.9998之間,滿足GB/T? 27404-2008中規定的相關系數≥0.998的要求。
最低檢測質量濃度(LoD)在0.0026~0.3595?g/L之間。等效背景濃度在0.007~2.529?g/L之間。
2.1.2 重復性和回收率實驗:為了驗證實驗結果的準確性,稱取編號為Y1的樣品約0.5g(精確至0.001g),分別3水平加入標準物質,進行加標回收實驗,采用ICP-MS測定5種元素的含量,并計算其回收率。每個元素加標樣品重復測定6次,計算其RSD(%),用于重復性評價。實驗結果如表2所示。
由上表所示,重復測定6次RSD在1.2%~14.9%間,加標回收率在88.0%~116.7%間。加標回收率和重復性均滿足實驗要求。
2.2 結果分析
馬鈴薯作為塊莖類農作物,其污染物主要來源于生產過程,即農作物種植過程中產生的或由環境污染帶入的,非有意加入的化學性危害物質。本研究通過ICP-MS對馬鈴薯中污染元素進行測定,具體結果見表3。
依據GB? 5009.268-2016和GB? 2762-2017規定馬鈴薯中上述幾種污染元素方法檢出限、定量限和國家限量。結合表3可以看出,6批次馬鈴薯中,只有Cd和Cu有檢出結果,馬鈴薯中Cd雖然檢出,但結果都低于國家限量值(≤0.1mg/kg),符合國家標準要求。
Cd的變異系數(CV)較大,不具備參考價值。Cu的平均結果為0.2272mg/kg,變異系數為10.7%,小于15%,存在一定的參考價值。Cu2+雖然是一種常見的環境污染物,但同時它也是動物或植物生長過程中所必需的元素。因此,國家對食物中Cu元素的限量值沒有規定。
3 討論與結論
隨著環境的變化,世界糧食市場對于作物的產量和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對馬鈴薯類農作物中污染元素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本研究通過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對馬鈴薯可食部分中的5種污染元素進行測定。
研究結果表明,馬鈴薯中所測5種污染元素都滿足GB? 2762-2017中對新鮮蔬菜類下薯類的規定。其中Pb、As、Hg為未檢出,Cd的結果符合國家標準限量要求,Cu是污染元素,也是馬鈴薯生長的必需元素,其含量具有一定的研究價值。馬鈴薯中所測5種污染元素含量均在國家要求范圍內,在研究范圍內是一種安全、可靠的農作物。
參考文獻
[1] 王士釗.維生素·礦物質全典[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6:135.
[2] 張萍,劉宏偉.基于ICP-MSMS技術測定食用植物油中22種微量元素(網絡首發)[J].中國食品學報,2019.
[3] 楊月欣.中國食物成分表(標準版)(第六版)(第一冊)[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8:28-37.
[4] 潘少香,孟曉萌,劉雪梅,等.基于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對不同產地礦物元素的差異性分析[J].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22(1):72-79.
[5] 李彥軍,耿偉,史超,許世霖,孫振營.馬鈴薯營養特性及產業發展前景[J].中國果菜,017,37(08):16-17.
[6] 姚振興,辛曉東,司維,等.重金屬檢測方法的研究進展[J].分析測試技術與儀器,2011(1):29-35.
[7] 劉建壘,常柳,段曉亮,等.谷子的生產概況及其保健功能與機理研究進展[J].食品工業科技,2022(3):38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