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丹
隨著時代進步,加快發展農業經濟成為我國社會發展的必經之路。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部署推進,我國的農村建設和農業經濟都走上了快速發展的道路。
為了提高農業經濟的發展質量、速度及穩定性,推動農村地區的全方位進步,應當注重農業經濟管理工作,通過農業經濟管理來提高當地農業生產的效率,構建進步的農業管理體系,推動當地農業經濟的長足發展和穩定提升,使鄉村振興得到貫徹落實,推動我國社會的高質量發展。
1 農經管理的重要意義
1.1 有利于推動農業經濟的高效穩定發展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以及農業經濟管理要求下,各地政府對當地農業經濟都將有更高的重視,農業生產經營所投入的資金、人力和物力都將得到明顯提升,當地所使用的農業生產設備將更加先進,農業技術手段會更加多樣化,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也會相應得到改善,信息化建設會及時跟進,土地利用率將明顯提升,農產品產量、質量和銷售額都將提高。
1.2 有利于為農業經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為了能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施行農業經濟管理非常有必要。通過農經管理,提升從事農業生產的人的專業素養。但在信息化時代,其必須相應地學習新技術、新思想,而在農業經濟管理的作用下農民將能漸漸學會使用先進的農業生產設備與技術,使用互聯網獲取市場信息,預測當季市場價格,提高農產品銷售量,從而為農業經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1.3 有利于提升現代化經濟體制的完善性
通過對農業經濟實施科學化的管理,推動高質量農業經濟發展模式的構建與施行,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規模化、現代化和專業化,可有效推動當地農業經濟的穩定發展,并帶動各農業地區的經濟發展,對于社會經濟發展也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農業經濟在我國經濟體系中所占地位很高,是推動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隨著農業經濟發展質量的提升,現代化經濟體制會更加完善,有利帶動全國經濟發展,提高經濟建設水平。
2 現存的一些問題
2.1 對農業經濟管理重視度不夠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全國上下都積極投入鄉村發展和農業經濟建設工作中,但是部分地區仍對當地的農業經濟管理不夠重視,沒有以專業方式對當地農業生產模式、經營方式和產業結構等統籌管理,沒有安排專業管理人才給當地農民和農業企業進行指導,或沒有實際行動支持當地農業經濟發展,只在政策上作出調整,但在人力、物力和資金上卻少有相應付出,導致當地農業經濟發展仍較為困難。
2.2 農業經濟管理的策略缺乏有效性
部分地區的農業經濟管理中,其管理策略缺乏實質效用,沒能切實推動當地農業經濟發展。
首先,有的地區沒有對當地農業產業結構進行優化,小戶生產模式仍占據主流位置,沒有積極引進人才,制定返鄉優惠政策,導致當地農業產業缺乏創業主體。
其次,制定的經濟管理制度不夠完善,沒有合理使用項目資金為當地生產經營進行信息化建設,沒有購置先進農業技術設備,配備專業管理人才隊伍等,也沒有結合實際保障策略有效性。
3 農經管理的的優化策略
3.1 建立健全農業經濟管理制度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為了能提升農業經濟管理的效率,使農業經濟發展質量更高、速度更快且更加穩健,必須從制度上下功夫,建立健全農業經濟管理制度,使農業經濟管理機制能夠與鄉村振興戰略相適應。為此,應當立足鄉村振興戰略,遵循區域發展至上的原則,深挖目標區域農業資源,把當地可用于農業經濟發展的農業資源充分調動起來,并予以科學化配置,充分利用當地農業資源推動區域發展。
政府相關部門要結合實地考察對當地農業經濟管理策略進行優化,善于結合當地傳統資源優勢與可用農業經濟資源編制合理的優化策略,盡可能提升當地農業生產運營規范化程度,完善農業生產結構,將農產品剩余量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制定合理的區域惠民政策,為農業企業和個體經營戶等生產經營主體提供必要的幫助支持。
基于農副產品加工業和先進技術拓展并優化當地農業產業鏈,提升農產品附加值,使當地農經管理策略凸顯經濟發展特征,提高農民經濟收入水平,在實際運營中落到實處。
相關部門要做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能盲目對政策先行區域的農業經濟管理模式照搬照抄,必須結合當地的農業經濟狀況、農產品市場特征以及其他特有情況來審慎地制定農業經濟管理策略,使制度優勢得以顯現,推動當地農業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3.2 加大農業生產設備投資力度
為了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在鄉村振興戰略支持下質量和速度上提升,圍繞農業經濟管理制度,還應加大農業生產設備投資力度,使當地投入使用的農業生產設備能滿足農業經濟發展需求,適應現代化的農業生產模式。
具體而言,相關部門應當對當地的農田基礎設施進行全面改造升級,調整資金應用政策來大力推進農機道路網和農田水利工程的建設,購置節水灌溉設備如拖拉機懸掛移動式噴灌機,地理式噴灌設備,水肥控制技術,紋盤式卷管噴灌機,微噴灌,U形防滲渠道等,并引用銅合金、工程塑料或鋁合金等新材料,延長農業生產設備的使用壽命。
同時,要全方位優化農業設施設備,對溫室及大棚的溫度、濕度及光照控制系統,施肥系統與植保系統以及小型機械等進行升級,朝著機械化、自動化的方向發展,從而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
此外,還可以促進農業企業與科研機構之間的交流合作,讓雙方相互交換信息,由農業企業向科研機構提出對于農業生產設備的需求,由科研機構向農業企業給出專業建議與指導,從而提升農業生產設備的現代化程度及其與當地農業生產的契合度,促進農業生產效率的顯著提升,為農業經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3.3 加強對人才的引進和管理團隊的建設
農業經濟管理的目標能否實現,與人才息息相關。一方面,應當加強對各類人才的引進,鼓勵人才返鄉,給當地的農業經濟發展帶來活力;另一方面,應當提升農業經濟管理團隊的整體水平,確保其具備制定和實施農業經濟管理策略的職業素養。
①對于人才的引進,相關部門應當制定政策,為返鄉創業的農業人才提供各方面的優惠,為其節省在創業過程中的成本,提供有關農業創業、農業經濟發展體系以及鄉村振興戰略等多元化信息,簡化其在創業過程中所需的程序等,提升當地農業對于人才的吸引力。
②應當在具備一定資源優勢的區域推行集群發展,打造升級農業基地、農業示范園等,為返鄉人才提供良好農業生產環境。
③要為返鄉人才提供培訓機會,使其能以低成本或零成本參加專業培訓,提升自身的創業能力以及在農業經濟發展和農業生產管理上的綜合素養。
④要根據創業成果對返鄉創業人才進行不同級別的表彰,增強當地農業產業的競爭性,并吸引人才長期留駐當地,推動當地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此外,還要利用新媒體和互聯網加大對農業創業政策及農業經 濟發展體系的宣傳力度,使各地的人才能夠知道當地的農業經濟狀況和創業相關政策,為人才的引進提供必要的基礎。
對于經濟管理團隊,應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制定常態化培訓方案,從農業經濟、農業生產、政策解讀、管理方式及職業精神方面對其展開專業培訓,設置定期的理論考核和實踐考核,并建立健全相應的激勵機制和監管制度,完善人才晉升制度和績效考核機制,落實崗位責任,確保農業經濟管理工作能夠高效完成。
3.4 加快農業經濟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設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及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農業經濟管理工作中相關人員應當加快信息化建設,提升信息化水平,使當地的農業經濟模式、管理方式以及經營系統與互聯網相結合,充分發揮現代化信息傳輸與共享的優勢和現代信息技術的科技優勢,以提高農業經濟發展的效率。
①應當基于現代化和開放性原則去制定農業信息數據庫的建設方案,將當地的農業經濟發展及生產運營信息集中在對應的數據庫中,實現信息共享,促進多方的交流,使得農業經濟管理工作能夠高效地開展下去,不會由于信息缺失或閉塞而受到阻礙。
②要對現代信息技術予以充分有效利用。比方說,當地農業企業或個體經營戶可借助電子商務平臺來推銷他們農產品,開啟網絡直播,進行線上銷售,利用時下所流行的新媒體平臺來進行農產品推廣,結合當地區域特色提升農產品吸引力,將當地歷史文化風采作為產品推薦語,將歷史文化與農產品結合起來,提高其在大眾心中的魅力。
③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來提前了解市場需求,對各地農產品需求及消費狀況有基本掌握,來調整當地農產品生產經營策略。
④可依托互聯網平臺為當地農業打造品牌效應,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去制定農產品的推廣策略,創造品牌并維護品牌,漸漸形成有力的品牌效應,使農產品具備更高的知名度,拓展其銷售渠道,提高其銷售額,為當地的農業經濟帶來源源不斷的活力。最后,需要為農業生產經營的信息化建設打造人才隊伍,使當地的農業信息化建設能夠維持在較高的水平上,推動當地農業經濟穩定而高效的發展。
3.5 全面創新改進并完善農業產業結構
在推動農業經濟發展,貫徹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有關部門需要重視當地的農業產業結構,在分析出潛在或已顯露出的問題后去制定相應策略,創新改進并完善當地的農業產業結構。
①有必要構建多樣化的農業產業結構,各級有關部門要刺激當地農業產業的活力,不要沿行單一化的結構模式,要鼓勵人才進行創新創業,推動當地農業經濟的多元發展。
②要推動當地農業朝著大型化發展,對各個地段的溫室面積和棟高等進行科學設計,推進立體栽培和機械化作業,使農業生產的效率得以提升。
③在環境全控制或者至少大部分可控制的基礎上,極力生產高產、優質且安全的農產品,將此作為生產標準和考察項目,促進生產、加工和銷售一體化,根據當地的具體環境來適當結合農業、牧業和漁業,形成新型農業產業結構,并建造農業生產示范點,提高當地農業的競爭力,并發揮示范點的牽頭作用。
④大力開發先進農業技術,積極建設先進農業運營系統,如計算機控制的營養液配置與供給的閉路循環系統,機械化飼養場糞便無害化處理系統,多因子動態控制系統等,推動當地農業朝著無土栽培發展。做好溫室生物防治工作,并極力促進設施農業用的覆蓋材料的多樣化,如使用雙層聚乙烯膜或聚氯乙烯膜等。
總之,要從多個角度出發去改進完善當地的農業產業結 構,并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來保障改進策略的有效性,推動農業經濟管理效率的切實提升以及農業經濟的長足發展。
綜上所述,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持續推進,農業經濟發展成為重中之重,需要各相關部門提起高度重視,投入當地農業經濟的建設工作中去,建立健全農業經濟管理制度。
要加大對農業生產設備的投資力度,加強對人才的引進和管理團隊的建設,加快農業經濟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設,全面創新改進并完善農業產業結構,從而解決當前在農業經濟發展中的主要問題,使阻礙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障礙得以被清掃,推動各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和全面進步,并以農業發展帶動社會發展,推動我國經濟結構的優化以及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