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蘭
隨著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進一步加快,放活土地的經營權,土地向種植大戶流轉,促使一些新型經營主體新生發展。為了進一步了解朔北鄉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發展情況,本文于2022年3月對本轄區的18個村的新型經營主體的發展情況進行調研,采取了實地察看、個別訪談、集中座談等方式,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1 發展現狀
本鄉農業新型經營主體主要類型有四種,即專業種養殖大戶、家庭農牧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到2022年3月,共有種養殖專業戶40家,在農業部門登記備案的家庭農場19家,農民專業合作社60家,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家。
1.1 專業大戶
全鄉共40戶,其中種植業15戶,主要集中在朔北片區,種植蔬菜、洋芋、中藏藥材者較多。養殖業25家,分布全鄉范圍,山溝片區較多,主要是養殖牛、羊、豬。
1.2 家庭農場
全鄉共有19家,其中5家是畜禽養殖,14家是發展種植業。在調研當中,3家轉行搞農家樂服務業,有3家轉為農民專業合作社,6家已不再經營,現在經營家庭農牧場只有7家,其中4家是畜禽養殖,3家是發展種植業。
1.3 農民專業合作社
全鄉60家,有8家是屬于空殼社,被評為市級示范社的有4家,省級示范社的有2家,國家級示范社的有2家。按行業分,種植業35家,種養殖結合的7家,養殖業6家,種加一體的1家,旅游觀光的1家,農機服務的2家,入社社員623人。合作社種養殖涉及蔬菜、小麥、油菜籽、洋芋、中藏藥材、農機、豬、牛羊養殖、家禽。
1.4 全鄉產業化龍頭
農牧業企業3家。其中:種植營銷蔬菜的企業1家,洋芋豌(蠶)豆深加工企業1家,旅游加農業觀光的企業1家。省級產業化龍頭企業1家,縣級產業化龍頭企業2家。
2 我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趨勢呈現不同特點
2.1 家庭農場數量逐年下降
我鄉的家庭農場成立時間早,主要種植苗木、中藏藥材,耕地“非糧化”,挫傷了家庭農場積極性,以致家庭農場數量逐年下降。
2.2 農民專業合作社數量穩中有升,經營領域單一到多元
近兩年,我鄉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每年以8%的數量增長。2021年我鄉農民專業合作社增加5家,從2021年55家增加到60家。經營領域從單一的種養殖業發展為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農機服務、旅游觀光。
2.3 我鄉的龍頭企業發展比較緩慢,但有很強的輻射帶動作用。
3 我鄉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存在的問題
隨著新型經營主體的不斷壯大,也出現了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表現以下幾點:
3.1 新型經營主體缺乏的正規的指導及統一領導
在調查中,我鄉除幾個農頭企業及兩三個合作社之外,其余合作社沒有正規賬務,沒有正規的辦公場所,沒有正規的制度。
3.2 新型經營業主整體素質較差和缺乏科技服務
新型經營主體管理人員文化程度較低,都是土生土長的農民,基本都是憑經驗經營發展,管理能力有限,尤其是出現大面積的病蟲害時,束手無策,談不上對現代知識的跟進。缺乏專門的農業技術指導服務隊伍。
3.3 缺乏配套設施制約新型經營主體的發展
新型經營主體普遍存在缺乏晾曬廠房、儲藏窖、保鮮倉儲設施。由于沒有必要的配套設施,收獲的糧食沒地曬涼,導致發霉。
蔬菜、洋芋等農產品的加工、分揀、包裝等也需要一定條件的場所,由于缺乏這樣的場所導致好多農產品受凍。新鮮的蔬菜由于沒有保鮮冷儲設備和設施,做不到錯峰或反季節出售,導致大量出售時低價出售。
4 改進建議與措施
4.1 加強農業部門與鄉級政府協同指導與管理
首先,縣農業部門根據屬地化管理的原則,對本部門備案的新興經營主體加強管理,指導適合個體實際需要的合作社章程的制訂、督促建立正規的辦公場所、指導建立統一規范的財務制度和財務賬務等使其規范發展。
其次,鄉政府應成立專門的組織對本鄉的新型經營主體進行專門管理與服務。建立專門的臺賬,動態關注運營和發展情況,根據運營狀況好、發展持續、帶動農戶強的新型經營主體給予政策扶持,在申報農業項目優先考慮,農用物資方面給予適當支持。
發展以強帶弱的帶動方式,不定期召開座談會、組織實地觀摩等形式,相互學習先進經驗,農業的現代技術共享,達到互幫互助,共同抱團發展,更大程度的帶動我鄉經濟的發展。
4.2 加大對新興經營主體的培育和科技服務力度
結合本鄉新型經營主體的實際,加大新型農業經營業主及管理人才的培養力度。首先,利用鄉村振興的人才培育的鍥機,聘請農業方面的專家,通過輔導班的學習,對新興經營管理人員進行相關業務及技術培訓,提高他們的管理能力和經營水平。再次,通過培育先進典型,發揮輻射帶動作用。選出本鄉具有特色產業,經營規模大,管理規范的新型經營主體,以領頭羊的作用帶動引導我鄉其他新型經營主體發展。
在科技服務方面,縣農業部門成立專門的專業能力強的科技服務隊伍,并將人員包片到鄉、村。根據農戶及新型經營主體的需要,精心服務,將先進的農業現代生產技術及節約增效的科技新技術手把手交給農戶,提供信息服務,增加我鄉農業產業效益,提高農產品質量,確保農民增收。
4.3 加大扶持,解決新型經營主體的燃眉之急
近幾年,政府在三農方面的投入不斷加大,我鄉根據新型經營主體的實際需要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幫助他們解決資金方面的困境。在符合本地土地管理規劃的前提下,統籌規劃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所用生產、經營的配套設施用地。
村集體以一事一議的形式,征得本村村民同意后,對本村閑置的宅基地和經營性建設用地采取租賃等形式,統籌安排新型經營主體修建廠房及相關的配套設施,使之健康快速的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