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同

此刻,我正坐在圖書館里。作為一名自媒體人,我有不少寫作時間是在圖書館里度過的。說來也巧,20多年前,我的第一份職業就是圖書館管理員。
大學時,我的專業是圖書館學,但我在學習之余幸運地考上了合肥電臺的主持人。做一名主持人是我從小的夢想,從中學起,我就非常喜歡主持藝術類節目,但因為種種原因,在大學選專業的時候沒能實現。畢業之際,爸爸忽然病倒了,為了方便照顧他,我回到銅陵的家,進入父親工作的醫院圖書館。
到圖書館工作后,我除了忙活日常工作,還自告奮勇地完善了英文文獻室,并開始建立當時極其少見的電腦數據庫。
但我沒忘記自己的夢想。我一邊把手頭的工作做到盡善盡美,一邊繼續參加一些主持人比賽,獲得了不少獎,還有幸被電臺邀請去主持周末節目。盡管只是業余主持,但我很珍惜這個機會,很快就打造出了一檔收聽率很高的熱門節目。
爸爸去世后不久,上海的家人打電話來說,上海電臺正在招聘,于是我決定奔赴上海一試。許是從學生時代就從沒中斷過的主持經歷和功底,我很快就獲得了這個工作機會。圖書館的同事也都為我高興,我順利地辦好交接手續,真正踏入媒體行業,成為一名主持人。
在做主持人的過程中,我漸漸發現,自己對文字的熱愛已經超過了我對語言表達的熱愛,于是,我更向往報社的工作環境。2年后,我又一次做出了職業選擇——成為一名報社記者。從時政記者到活動制作,我在報社的工作也經歷過重大的變更,但始終沒有改變的是我的人生目標:“小小步履也在推動世界進步。”
有一段時間我也苦惱過,工作累成狗,收入卻不多,直到有一天又一次讀到爸爸曾給我寫的一封信,其中有這樣一句話:“哪怕苦點累點,工資少點,但只要是你喜歡的工作,比什么都重要。”
我捫心自問,這是不是我喜歡做的事情?我有沒有從中得到職業的榮耀感?我有沒有因為這份工作幫到了一些人,推動了一些事情的進展?如果回答全部都是“是”,我還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后來,我還完成了寫一本書的心愿。我足足花了9個月的業余時間,寫成了一本我覺得非常有意義、講述地下黨珍貴歷史的書《地下珍檔》。自那之后,平日喜歡旅行的我,又琢磨著開一個微信公眾號,分享我和孩子的旅行經歷、攻略和生活態度。
那段時間,其實我的工作格外忙碌,一年里甚至會策劃開展10場大型活動。腦袋里經常有兩個小人在打架,一個說:“太忙了,別寫了。”一個說:“別給自己找理由!”直到有一天,我在接受電臺采訪講述自己的心愿后,走在長長的走廊上,我心里那個一直在猶豫的小人忽然一跺腳一咬牙:“想做就去做!”
7年前的5月,我終于開始運營公眾號。每天利用業余時間寫,幾年下來,我從未在凌晨2點前睡過覺,有時甚至一晚只能睡兩三個小時。但是我的心里充滿快樂,我寫了很多想寫的內容,越來越多的讀者喜歡這些文字。因為文字,我結交了很多天南海北的朋友。
4年前,我這個可能被不少人羨慕的國內主流大報的欄目主編,決定要在41歲“高齡”離開體制,開始自媒體創業。這又是一次重大的人生選擇,它將宣告我從此告別穩定的“金飯碗”,走上“漂泊不定”的生活。可是,世界那么大,不去走一走,怎么知道自己的邊界在哪里呢?
一路走來,我當然也遇到過很多困難,經歷過寒意凜然的歲月,但我的心一直都是熱的,因為我在做一件自己很喜歡的事情,和很多喜歡的人攜手并肩。人生啊,哪有一步路是白走的呢?因為在電臺工作多年,我的文字表達有更口語化的親切真實感;在報社歷練十幾年,除了提升寫作的專業度,更讓我習慣堅持每天寫作、保持日更;后來做活動策劃制作時鍛煉的能力,更是讓我在如今的商業合作談判、全媒體制作發布中不會犯怵;甚至最初在圖書館的工作,也鍛煉了我如今為讀者朋友推薦書籍時的“一眼專業”。不管在哪個崗位上,我都非常認真對待,最終才成就了今天的我。
選擇什么職業只是一個表象,真正體現的是一個人對生活和未來認真、熱愛和堅持的態度。
中學時代的我,可能怎么也想不到二三十年后能有幸用自己的人生經歷,給現在正在讀這篇文章的你述說職業生涯。所以,你也一定猜不到未來的自己可能會有多么大的成就、多么美好的生活與多么值得稱頌的人生。人生本就是一場長跑,不必糾結于一時的好壞或選擇,順勢而為,努力探索,只要腳踏實地、認真對待每一天,不辜負每一個時刻就好。
今天的我,依然還在努力奔跑。因為下一站,還在未知的前方!